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0/12/1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5期   作者:彭甫
[导读] 新课改背景下,对于学校的教育教学给予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已无法满足为现代社会的需求,课程改革迫在眉睫。
        彭甫
        四川省苍溪县龙王镇中心小学校  628411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对于学校的教育教学给予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已无法满足为现代社会的需求,课程改革迫在眉睫。语文作为小学教学阶段的基础学科和主干学科,不仅对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而且也为学生对其他科目的学习起到基础保障作用。基于此,以下对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探究
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多元化”和“内容化”,融入了更多新颖的模式和题材。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课堂,是一种具有生长力、内容不断丰富的教学课堂,能以动态的形式扩展学生的学习内容,既重视知识,又注重内涵。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大多玩性较大,自我学习和创新的能力还不够强。教师要做好本职教学工作,给学生提供有价值的语文素材,从本质上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进程。
一、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交流都具备十分明显的价值,这与语文本身存在着的实质特点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对于语文学科来说,其本身就是一门用来交流的学问,互动是语文的基本属性,也是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加强重视的教学关键点。为了发挥语文教学的作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师就必须要结合课程内容等,构建创新式的交流互动体系。对一篇相同的课文,不同学生的理解形式不同,具体想法也不尽相同,所以教师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让学生学会理解其他人的想法,促进不同思维的沟通,如此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完善思维运转模式,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比如在学习《司马光》的时候,由于在统编版语文教材中,这篇文言文主要针对三年级的学生开展教学,学生在接触文言文时往往存在着理解困难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相互交流,明确司马光身上的优秀品质,同时还可以将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中,让学生将自己想象成司马光,在面临当时的情况时,自己该如何去做。通过对学生的引导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能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同时消除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感,在此基础上,学生也会对教师及语文教学产生积极情绪,从而更好地达成最终教学目标。
二、深挖文本情感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其年龄小,心智发展尚不成熟,缺乏丰富的生活经验,不能很好地感知课文中的思想情感,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深入挖掘课文情感,准确理解课文内容,获得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通常要想体会课文的情感,学生必须要主动学习基础知识,如拼音、生字词、段落等,逐步构建语言,在此基础上读懂课文,深挖情感。此外,教师需要以自身的情感体验为基础,引导和感染学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以《回乡偶书》为例,教师可以借助多种方式向学生展现古诗的意境,并结合自身的一些经历,引导学生理解久别家乡后归来的悲喜交集之情,深入体会贺知章的思乡之情。可以说,学生通过深入感知古诗传递的情感,能激发情感意识,获得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更好地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三、强化“核心素养”的教学模式,提高语文教学实效
        语文教学主要表现在“基础性”和“综合性”两个方面,分别培养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其中,“基础性”指的是学生要获得在“语言文字、阅读理解、思维表达、文学素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教师可以从“字、词、句、篇”这四个方面入手,丰富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而“综合性”的教学,则需要教师加强各种课堂活动,带动学生的思维实践能力。无论是写作还是阅读,学生的实践综合素养都能得以展示。为了给孩子的学习基础“添砖加瓦”、为学生的学习思维“保驾护航”,教师要经常和孩子们沟通交流,培养他们所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发挥教师的导学作用。如果孩子们缺乏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我们可以引入一定的活动,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比如“阅读活动、讨论分析、案例分析、知识抢答”等,都能刺激孩子们的探究欲望,保证他们的学习效果。
四、增加趣味性的内容
        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是否生动有趣,对学生学习的兴趣有着决定性作用,关系到学生能否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必须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适当增添生动有趣的内容,促使教学环节更加有趣,以便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知识,获得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在核心素养导向下,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准确掌握教材中的生字词,又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及能力,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掌握课文的内容与作者的情感。值得注意的是,设计教学环节时,教师要以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兴趣爱好为依据,借助趣味性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考。
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以核心素养为指导,优化教学策略,即明确教学目标、深挖文本情感、增加趣味性的内容、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意识,使学生从不认同角度发展自身的价值观念、综合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学科素养等,进而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邢晓敏.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19(12):62.
[2]张可娟.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思考[J].读写算,2019(36):83.
[3]周亚哲.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施与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8(34):73+1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