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銮
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 277100
【摘要】数学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深入贯彻高中数学新课标的标准将信息技术与数学学习的重要思想。将信息技术与数学学习相结合,不仅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更能丰富课堂的教学形式,而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们形成数学的思维,培养发散性思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文将讨论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重要关系。
【关键词】高中数学;信息技术;应用
【正文】高考作为人生重要的转折点,每一门科目对学生的未来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数学,却成为难倒万千学生升学进修的拦路虎。数学强大而又缜密的逻辑性,又既给学生们以恐惧,也导致许多学生无法正确面对数学,对数学产生了畏惧的心理。因此产生了不愿面对数学的退缩心理,对数学丧失了兴趣,导致数学成绩下降,无法进入理想院校。而把数学和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能够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更加直观的有趣学习过程。既改变知识的传递方式,拓宽知识涉及的层面又更加直观的展示数学解答的过程和当式,能够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他们对自己产生信心,对数学产生信心,从而取得良好的成绩,进入更好的院校。
一、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好处
1.1改变传统授课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信息技术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数学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了要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去。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则改变了传统的授课方式,将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可以更加清楚的将上课所学的内容展示出来。学生将在课堂过程中始终保持着热爱学习,渴求学习的欲望,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运用信息技术,也能够弥补传统教学方式中的不足,清晰明确的指出教学任务中的重点、难点和易错点,提高课堂效率,改善教学结果,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全面发展。
1.2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有助于发散性思维的形成
传统的数学知识是纸质版的,是固定在书本上的,是枯燥乏味的,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能够将数学知识从平面化变得立体化,将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通过生动形象的方式一步一步推演出来,将原本困难的数学题变得简单。这样能够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同时学生具有获取知识的能力之后,根据其形成的过程引发更加深入的思考,有助于其形成发散性思维。
二、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
2.1运用信息技术,应用多媒体授课
教学方式的改变可以使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新课提倡在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设备, 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任务的完成。多媒体手段进入课堂,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现代化教学方式的一个重要举措。多媒体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学习方式进而变成了启发式教学方式,这样更有利于辅助学生们学习,提高教学效果,能够使得学习环境变得生动逼真、有声有色,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A版高中一年级上册第三章,函数的概念和意义时,可以用多媒体设备首先提出教学目标,核心素养,充分了解函数的模型,培养科学素养。紧接着,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设备针对本课内容提出与实际相符合的数学问题,用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提升数学素养。
2.2设置情景,创作悬念,引导学生发现解决问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接受信息技术手段上课时,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这时,教师应利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本节课讨论重点提出来,化无形为有形,将抽象概念具体化直观化,创作新的问题和发生的场景,增设问题,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把握学生学习心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生一起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对新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为学生们学习提供更加良好快捷的学习方式。
例如:在学习人教A版选修2-3 2.4正太分布时,知识点很多,图形也很多,许多学生都觉得很难,但是,教师们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在上课之初提出许多生活中出现的小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对问题进行探索,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中你讲我听的灌输式教育体制的弊端,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好奇心、学习积极性,巧妙的引入新课,贯穿知识点,会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这样既重新确立了学生是学习主人的地位,也恢复了教师是教育活动的合作者和参与者的身份。
【结束语】高中数学难者不会,会者不难。但确确实实成为学生升学发展之路上的拦路虎,阻碍了许多学生求学进修的脚步。应用多媒体教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可以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改变教学的方式和效果,将原本高深莫测、晦涩难懂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立体、直观有趣,符合学生们的心理,减轻了学习的压力。帮助学生进行更加有效的学习,增强了学生对学习数学的信心,从而更加热爱数学,大幅提高数学成绩,减少了数学对未来升学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永翔.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0):225.
[2]陈元吉.试析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新通信,2020,22(06):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