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外作业现状分析与对策

发表时间:2020/12/1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5期   作者:任国放
[导读] 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学生作业状况得到一定改善,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如“分层作业”“作业超市”“快乐作业”等,但我们也看到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心理压力偏大等弊端。
        任国放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重华小学    312300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学生作业状况得到一定改善,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如“分层作业”“作业超市”“快乐作业”等,但我们也看到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心理压力偏大等弊端。这大多咎于教师认识的偏狭及应试的导向,外加网络信息发达,作业习题唾手可得,使得课外的作业量多,机械重复的练习也多,课外作业单调枯燥,脱离生活和学生实际,这些都不利于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发展。鉴于此,在新课程理念下重新认识作业的意义和价值,全面科学地改革数学作业,特别是课外作业,已成为一个现实需要。本文试着从小学数学课外作业的现状分析入手,试图把握问题的关键,找到解决的对策。以利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态度,调动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体验智力活动的欢乐,感受数学的趣味,走出一条优化小学数学课外作业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课外作业   现状分析   对策   减负增效
一、小学数学作业的现状分析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大多数教师都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革新。然而,对如何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新颖的数学课外作业,利用课外作业来发展学生思维却关注得并不多,却只会简单借用网络或搬用课外铺天盖地的教辅资料。学生对于作业,总是处于被动接受任务的境地。学生必须严格按照教师的规定完成作业,没有选择权。而在单调乏味的作业面前,学生很容易产生疲劳,并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和反感,从而使作业成为一种机械训练一种负担。而教师自身也由于认识的偏狭及应试的导向,使得布置作业陷入了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概括起来主要缺陷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作业量多,效率低下
        不少教师为了强化教学效果,常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作业。做了书上的,还要做形形色色的课外教辅资料……特别是到了期末复习许多教师大搞题海战术,追求面面俱到,多多益善,误以为“熟”才能生“巧”。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每天都要花很多的时间来应付这些繁多的课外作业和试卷,成绩差一点的就更不用说了。久而久之,给学生造成过重的心理负担,过分增加疲劳度,挫伤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最终导致作业完成的质量低下,影响了学习效果。
        2.形式单一,活力不足
        一直以来,学生的数学作业形式总是很单一,书面笔算作业占大部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类作业所占比例微乎其微。如例题仿做的题目多,综合创新的题目少,致使学生应付式完成,不求甚解;单纯计算的题目多,应用表达的题目少,作业内容乏味重复,学生态度消极;要求独立完成的题目多,关注合作互动的题目少,忽视了学生合作交流的需要,使部分学困生对作业产生恐惧心理。这种单一形式的作业常使学生感到厌倦,甚至反感,同时也严重抑制了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学习效率也就下降。
        3.主张统一,单调呆板
        教学中,教师为批改、补差便利,习惯布置统一的作业内容,这有利的一面但也带来了弊端,往往无视学生的个性与认知差异, 形成了“一刀切” “齐步走”的作业,造成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令人堪忧的状况,使学生厌烦,教师头痛,应试训练色彩浓厚,失去了作业发挥创造性、探究性的作用。自然谈不上人文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两极分化趋于严重,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据此,笔者认为在新课程理念下的传统作业型式已不适合学生的需求,而必须对作业设计的方式和方法作改革,使它成为学生张扬个性能力发展的又一个舞台。


        四、新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外作业的优化对策
        新理念下,数学课外作业的设计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更要注重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发展,既要创新又要保证其科学有效,使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体验快乐,形成能力,学会合作,体验自主。只有这样,学生学的才轻松,学业负担减轻了,随之,学习效率也会更高。那么,新理念下的小学数学作业又该进行怎样的优化设计呢?
策略一:由枯燥变为有趣——体验快乐
        ※设计趣味性作业
        增加作业的趣味性,使学生乐学乐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作业设计时,教师要考虑在新鲜、有趣、轻松的练习活动中,学生才能积极思维,不断探索、创新,使学生成为一个学习的热情者和主动者。例如:学习“24时计时法”后,教师布置学生以下作业:晚上自己从睡下看一下时间到起床时看一下总共睡了多长时间;上学前,看一看钟表是几点,中午回到家再看看是几点,然后说一说自己离开家多长时间;寒暑间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了各具特色的作息时间表。再例如:在学了两步计算后可布置学生课后一起玩“算24点”的扑克游戏。
        这些作业一改以往单一、枯燥的作业形式,赋予一定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完成作业的兴趣,增加了作业收效。
        ※设计游戏性作业
        游戏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之一,将所学的知识寓含于游戏中,可以提高学生作业的积极性。如三上《可能性》这一课后,可以设计如“猜球” “猜硬币”等游戏作业,课后相互之间玩一玩、猜一猜。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从中体验知识的魅力、成功的喜悦。这样的作业,既不机械,也不单调枯燥,且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
策略二:由课堂走向实践——形成能力
        ※设计操作性作业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使学生在自己积极、主动的操作活动中提升思考,获得发展。
        操作性作业分为:一是通过动手操作,主动获取知识,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原理等。如测量一下你睡的床约几米、你的身高和家里人的身高并把他制成表格等相对应的课外作业。二是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到生活中就含有很多的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去研究分析生活现象和自然规律的兴趣与习惯。如学习质量计量单位后,可建议学生回家称称一千克苹果大约有几个,再掂一掂一袋食盐有多重,还可以让学生上超市去先估一估某些物体的重量,然后亲自动手称一称或看卖主称一称,验证一下,这样的作业在父母的协助下完成,学生兴味盎然。
        策略三:由分散趋向融合——开发潜能
        ※设计综合性作业
        综合性作业注意新旧知识的综合运用,做到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使作业成为沟通书本知识和学生实际生活的桥梁。《数学课程标准》还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证明,数学为其他学科提供了思想和方法,在其他学科都可以看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例如,学习统计图知识后,让学生自主组成学习调查小组,把学校门前经过车辆分类记录,有的根据数据画成表格,填上具体的数据,然后根据收集的数据制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最后小组成员一起分析制成汽车流量情况调查的统计图,列出校门口汽车流量峰值与低谷,提出合理化建议,并且写出分析报告,建议学校提出家长接送学生车辆错峰,定点等合理化建议。
        这样的作业,既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又闪烁着学生独特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完成作业中体验到思考与实践,收获与成功的快乐。
        利用课外作业实现轻负高效的数学学习是一项系统工程,作为教师,除了重新优化小学数学课外作业的设计,布置精而活,实而新,有趣味可操作性强的作业之外,还要转变偏隘的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密切家校和社会联系。利用和开发好课外教学资源,这样,学生的作业才会更灵活更有效,更富于创造性和实践意义,学生的学业负担才能切实减轻,真正实现“减负增效,轻负优质”目标。■
?[参考文献]?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
钟启泉,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