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其转优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1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25期   作者:邓小兰
[导读] 高中数学内容多,知识的连贯性强,内容抽象,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不到位,学习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
        邓小兰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第二中学 610100
        摘要:高中数学内容多,知识的连贯性强,内容抽象,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不到位,学习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特别对于学困生来说,他们对这门学科已经产生了抵触情绪,害怕学习数学,因此,教师需要重视学困生的成因,并找到合适的方法,帮助学困生成功转优,从整体上提升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基于此,本文对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其转优策略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
引言
        随着现代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数学教学问题逐渐引起了重视。每个班级都会有学困生,每个学困生表现出来的特征存在共性,同时也具有一定差异,家庭、个人以及学校都应该加强对学困生的关注,全方面地提升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与能力,有助于学困生的转换。
一、学困生学习的现状
        对于大部分学困生来说,在传统教学环境的影响下,学生、教师和家长大多数认为评价学生好坏的方式,是由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来决定的。对于学困生而言,他们的学习成绩相对不高,长期得不到教师、家长的关注,容易形成自卑的心理。在长期以往的恶心循环中,学生的个人能力得不到认可,自卑心理也越发严重,从而导致学生对于学习丧失兴趣。还有一部分学生,具有正确的学习态度,但是学习方法不正确,大多数陷于苦学的氛围中,没有办法更改现状,从而慢慢地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二、高中数学中对学困生的优化策略分析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一门学科的兴趣,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学习这门科目的态度和学习的自觉性。首先,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带领大家一起解决难题,让他们体会到困难只是暂时的,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战斗力。其次,在学习环节,要弄清楚学困生的薄弱点。例如,在解析几何学习中,学生有时很难理解题意,而且解析几何本来也是高中数学的一大难点,内容多,计算过程繁杂,教师可以让成绩优秀的学生带领学困生一起讨论学习,教师可以制订相应的学习计划,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课堂互动、互联网查询讨论等一系列对应措施,培养学习兴趣,培养自我思维能力,在逐步进步的过程中提高对高中数学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改变现状。
        (二)从个人角度进行学困生的转换
        每位学生之所以成为学困生,应该学会自我检讨,从个人的角度出发,首先,学困生应该摆正对数学学习的态度,结合生活实践,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每个学困生的能力水平不同,应该结合实际情况,根据教师的引导,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这样才能够使自己从学困生的状态转变为普通学生,甚至能够转变为优等生。学生应该学会自我调整,遇到困难积极询问和解决,摆脱畏难心理,端正态度,使数学学习不再成为难题。此外,学生需要加强学习的自信心,遇到困难不应该将责任归咎于他人,应该学会从自身寻找原因,虽然学习好坏智力是一方面影响因素,但是更重要的是采取正确的方式和学习态度,慢鸟先飞,学习效果也会有所提升,这也是学困生转换的关键影响因素。
        (三)整合力量,全方位转化学困生
        学困生的转化不可能靠教师一己之力,需要利用各种资源,齐心协力共同完成转化任务,做好学困生转化的工作,这些资源包括家长、同学、任课教师等。很多学困生是因为家长的观念不正确和教育不当所造成的,所以,家长要配合教师的工作,转变自己的观念,学会发现学生的优点,多鼓励学生,给与学生成长的信心。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减少语言暴力,学会欣赏、学会赞美、学会激励,让学生抬起头来走路、做人。教师要对家长的一些言行进行提醒和约束,要对家长的一些错误言行说不,坚决避免家长随意打击学生,妄下断语,给学生带来心灵的伤害。家长要学会鼓励学生,多给学生信心和勇气,支持学生的发展,引领和激励学生前进。同学是最宝贵的资源,是最重要的财富。教师要利用好同学这一资源,让同学在转化学困生中发挥最大的作用。班内成立帮扶小组,组织优秀学生和学困生结对,让优秀的同学跟踪监督、指导学困生。学生帮扶学生有时比教师帮扶更方便,更能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
        (四)指导学习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于部分学困生而言,他们有端正的学习态度,在日常学习中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在成绩上却不是很理想。对于这些学生,很大部分原因是学生的学习方法出现了问题。例如,有的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无法集中注意力,对于教师上课授课的内容不认真听,在课下的时候自己对授课内容进行研究,导致学生对于学习的内容学不懂、学不会。对于有的学生而言,对于教师上课的内容一知半解,对于不懂的内容放任不管。长此以往,不懂的、不理解的内容越来越多,学生无法在学习上获得成就感,逐步失去学习的信心。对于教师而言,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时刻关注学生的日常变化,针对学习方法有问题的学生应给予适时的指导。将授课内容的重点、难点进行分析,通过多次讲解的方式加深学生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质疑、提问精神,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
结束语
        总之,教师要理解学困生的心情,带给他们热情和希望,对他们怀有较高的期待,想尽各种办法,调动各种资源来转化他们,让他们尽早地摆脱窘境,重树信心,从而实现教师期待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影.“学困生”转化之我见[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9,29(06):63-65.
[2]陈玲.高中数学学困生个案研究[J].中学数学月刊,2019(12):47-48.
[3]黄少维.论高中数学教学中提高学困生学习效率的策略[J].学周刊,2020(01):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