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琼瑶
温州市龙湾区沙城一小 325025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小学教育教学当中不断推进与实施,除了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讲授要求外,还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与法治观念做出了的更高的要求。班主任老师作为与小学生在校期间关系最为密切的角色,对学生的思想情况、学习情况以及心理情况都比较了解,而且班主任又承担着组织班级活动的重要任务,因此在优化和调整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该首先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行为约束作为重要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 德育 班级管理 策略探究
所谓德育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从指导学生树立健康的思想意识和法治观念入手,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在教学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改革的背景下,除了对学生进行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和教育外,还应该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和行为进行约束和管理。但是在当前小学班主任管理班级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认识程度不够,更缺乏合理和有效的管理策略,导致管理效率和质量无法取得明显的成效。因此,需要我们对此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并作出合理化的对策建议。
一、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现状
1.班主任对德育教育不够重视
虽然德育教育被许多教育工作者提升了工作日程,但是从当前的教学现状可以发现,许多教师对德育教育的实施策略明显缺乏实效性,而且在具体应用过程中也流于表面层次,究其原因就在于对德育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在班级管理中发挥出德育教育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2.德育教育缺乏实用性
德育教育的内容本身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因此对小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就不能脱离生活实际而单独存在,但是当前小学班主任老师在进行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时,将工作重心放在理论讲述部分,在学生实践与应用方面缺乏有效地指导,与学生生活实践更是脱离。
二、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的实施策略
1.加强师生交流,促进情感沟通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生理与心理方面都还尚未发育成熟,对于外界环境的变化容易在心理上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部分学生性格内向,不爱与人沟通和交流。
德育教育实施的内容除了要树立学生健康的思想意识,还要从心理方面予以疏导,为此,班主任老师首先应该放下身价,积极主动地走到学生群体之中,与同学达成一片,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全面了解学生的爱好和心理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在拉近与学生距离的同时,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和重视,并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计划,这样才能给德育教育的有效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2.贴近生活实际,进行思想教育
小学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应该将学生生活实际有效地融入到管理活动中,这是由于学生生活很多内容都是实施德育教育很好的例子和素材,以生活内容作为载体开展思想教育与行为管理约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问题的本质和产生的原因,对纠正自己的错误行为、并对其他人产生警示作用可以起到很好的教育意义。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国家传统节日开展相应的文化教育,在端午节,鼓励学生学习包粽子,搜集有关端午佳节的由来,并学习屈原的民族气节。或者组织学生对近期的社会热点话题进行讨论,对插队买票、挤公交车等不道德的行为进行论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深度结合生活内容和事例的过程中,既能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实现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
3.开展实践活动,深化德育功能
在传统的理论式讲授中,学生可能接受到了大量的基础文化层面的指导,但是对于德育这个有关思想、法律和行为的重要教学内容,仅仅采用说教式的教学方无法体现出德育教育的应用价值和指导意义。为了深化学生对思想道德与法律观念的理解,班主任老师可以通过开展实践活动的方式,将停留在理论层面的知识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和作用,进而将德育知识转化为自身的德育品质。在对小学三年级学生进行班级管理时,班主任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主题实践活动,鼓励学生每周日进行一次“我是小小主人翁”的家务劳动活动,帮助父母打扫家庭卫生、给父母洗一次脚等。或者组织学生到社区开展环保宣传主题活动,向市民宣讲环保知识。在以上实践活动的驱使下,学生不仅对思想道德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实现了全面的了解,而且也将自身的道德品质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以及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的背景下,对小学阶段的学生开展以德育教育为主题的教学管理对学生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树立良好的法律意识具有重要作用。在充分结合学生心理及认知情况的基础上,通过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以学生生活实际为基础开展实践教育活动,深化德育教育的功能和作用,最终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以及德育水平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张玉红.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研究[J].学周刊,2020,(30):165-166
[2]曾翔.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思路[J].新课程,2020,(38):2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