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伟
河源市龙川县第一中学高中部,广东 河源517000
摘 要:文化意识是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之一,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也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所表现出的跨文化认识、态度和行为取向。然而,现阶段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渗透和培养还很薄弱,学生的文化意识亟待提高。本文从五个方面对文化意识的渗透和培养进行了探讨。
关键字:文化意识;文化知识;多模态;中国英语
一、引言
语言学界普遍认为,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对于语言产生本质性的影响。[ 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59.] 英语语言的教学和学习与文化的学习息息相关。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是高中阶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础文化课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1.] 由此可见,英语课程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课程的载体,英语课程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至关重要。然而,文化素养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要从文化意识的培养抓起。文化意识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也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所表现出的跨文化认识、态度和行为取向。所以,文化意识是通过对文化知识的学习,对文化知识内涵的理解,对文化异同之间的比较而形成的新的跨文化认识、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人文修养。文化意识包括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明确要求教师要培养高中生成为具有文化意识的人才,并提出了明确的文化意识目标:获得文化知识,理解文化内涵,比较文化异同,汲取文化精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形成自尊、自信、自强的良好品格,具备一定的跨文化沟通和传播中华文化的能力。
然而,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渗透、培养以及研究尚少。同时,学生的文化意识还很薄弱,急需加强。高中英语阶段文化意识薄弱的现状主要表现如下: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文化教学意识不强,对教材中文化内容挖掘深度不够;课堂教学环节中对文化内容渗透不够;在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力度不够;学生文化认知的碎片化现象。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笔者主持了一县级课题─文化意识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培养和研究—基于核心素养视角。本课题将对人教版现行教材五册必修和三册选修共 40 个单元和高考英语全国卷中文化因素进行分析,以 2009 - 2018 年近十年的高考英语(全国卷) 为重点研究对象,主要从试题中的阅读理解、完形填空、写作三类题型中所涉及的文化因素,进行深度挖掘,通过合理引导,提高学生文化差异敏感度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培养文化意识的策略
在利用学校现有教材的前提下,课题组老师打破传统的单纯进行语言教学的模式,通过阅读教学方法,结合每个单元的课文话题,课内渗透和引导,课外拓展,给学生提供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加强对学生的文化意识培养,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逐步提高文化意识。
2.1 团队合作,深度挖掘教材
课题组制订周密的计划,确保研究有条不紊的开展。为了准备课题研究所需要的材料,课题组成员共同学习了《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考试大纲》、《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等,利用学校的图书、报刊资源和网络资源,查阅我们需要的相关资料,下载大量文献资料,并进行分类整理,将它们运用于课题方案的设计和研究理论方面的指导。同时,课题组对课堂教学广泛开展研讨活动,加强经验交流,反思课堂教学,完善教学手段,提升课堂实效;定期举行课堂教学展示研讨活动,各课题组成员根据阶段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反思、交流,形成反思材料,加强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的有效指导。
笔者的研究团队发现人教版英语教材有一个特点:每一个单元呈现一个话题,因此我们把这些单元进行整合,按话题分类重新编排。在单元教学的warming up ,reading, listening and speaking, writing, grammar环节, 开发和文化相关的课件,文本解读,电影赏析,英语欣赏等课型,促进文化意识的渗透和培养。这些话题大概分为以下几类:话题1人际关系(family, friends & people around):B1U1 Friendship,B1U5 Nelson Mandela---a modern hero和B4U1 Women of achievement等;话题2科学技术(popular science &modern technology):B2U3 Computers,B3U4 Astronomy: the science of the stars和B5U3 Life in the future等;话题3自然(nature):B1U4 earthquake,和B2U4 Wildlife protection等;话题4历史、文化、地理(history, culture & geography):B2U1 Cultural relics,B3U1 Festival around the world和B3U5 Canada--- the True North等,话题5娱乐体育(entertainment & sports):B2U2 The Olympic Games和B2U5 Music等;话题6饮食健康(food &drinks):B3U2 Healthy eating和B5U5 First aid等;话题7文学艺术(literature & art)B3U3 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和B4U3 A taste of English humor等。
2.2 有效的进行文化知识的输入和输出
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文化知识在必修课程中有9点要求,在选择性必修课程中有10点要求,在选修(提高)课程中有7点要求,总计26点,这种高要求需要教师团队的合作以及对学生的正确引导,才能实现文化知识的有效输入和输出 。笔者带领课题研究团队进行分工合作,加强对文化知识的研究。同时,利用互联网,图书馆的资源,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组织学生参加演讲与作文比赛,激发他们对文化知识的兴趣,正确引导,化被动为主动。教师进行引导和归纳有利于文化意识的渗透和培养。比如,2020年的广州一模作文题和“中国龙文化”密切相关,学生平时虽然对“中国龙文化”的相关知识耳熟能详,但是用英语表达相关成语或习语,难度非常大。课题组骆小林老师设计了“中国龙文化”的课件和导学案帮助学生实现了文化知识的有效输入和输出,“龙凤呈祥(extremely good fortune)”、“生龙活虎(full of life and energy)”、“龙马精神(full of vigour)”等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汉语成语既有字面意思,又有其内涵意义,可以引导学生在表达时跳出字面意思的束缚,直指成语的真正内涵。
2.3 深挖教材,探究文化内涵
笔者在讲授人教版必修二unit2 the Olympic Games的reading and listening 时,有一个学生就“the story of Atalanta”和 “the race”两篇关联的文章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if Atalanta hadn’t pick the three golden apples up, Hippomenes wouldn’t have won the race. Therefore, why did she pick them up if she didn’t want to lose the race? ”这个问题涉及到了西方文化中十分有名的“金苹果”,这三个金苹果类似于特洛伊战争中的金苹果,它代表的是人性难于抵抗的诱惑。教师在给学生讲完“金苹果”之后,还可以再讲一下出自《圣经·旧约》中伊甸园里的“青苹果”,以及大物理学家牛顿头上的“红苹果”。 “苹果”之说经由人类的想象,都蕴涵着一些永久的文化命题,如果“青苹果”暗示着智慧的启蒙,带有爱的温润,“红苹果”象征着科学的灵光,透着理性中的浪漫,那么“金苹果”则代表人欲的袒露,其中闪烁着人性的率真与任情。[ 张山.“金苹果”的诱惑─古希腊神话的人性“狂欢”及其人本主义精神思考[J].保山学院学报,2010(3):45-46.] 除了三个苹果的文化故事和象征,有关苹果的英语习语还有一些,比如:apple of one’s eye掌上明珠,心肝宝贝;apple of discord纠纷的苹果,祸根;Adam’s apple男人的喉结;apple-polish拍马屁,奉承,讨好。这些有趣的习语和文化典故不仅有益于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4 “多模态”感受文化魅力,弥补文化碎片化带来的缺憾
“多模态”指人类通过感官(如视觉、听觉等)跟外部环境(如人、机器、物件、动物等)之间的互动方式。[ 顾日国.多媒体、多模态教学剖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7(2):3-5.] 多模态文本对于文华意识的培养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以刚刚过去的母亲节(Mother’s Day)为例,节日不只是一种时间符号,我们可以用多模态的认知方式进行文化意识的挖掘和渗透,比如,我们可以通过美文、漫画、朗诵、演讲、歌曲、诗歌、故事等形式来进行文华意识的培养和渗透,加深学生对母亲节认识的深度和厚度,使他们立体的心理情感融入到骨髓血液之中。
好多同学对母亲节的认知还仅仅停留在母亲节是在哪一天以及母亲节要向母亲表达感恩之心、赠送鲜花等。这种文化认知就是碎片化的,远远无法传递母亲节深厚的文华意蕴。教师可以用英语向学生讲述母亲节的由来及庆祝方式;还可以引导学生用地道的英语向母亲表达自己的感恩之心,比如,you are the best mom that a son ever had.(您是儿子心中最好的妈妈)thanks for being there,mom. Happy Mother’s Day.(谢谢您一直支持我。祝您母亲节快乐。);教师还可以用漫画文字音频或视频的形式引导学生感受母亲节的独特意蕴,漫画加中英双语朗诵的《有一天》(someday)堪称感受母亲节文化内涵的经典;教师还可以用演讲的形式让学生感受母亲节的感人魅力,比如,奥巴马母亲节英文演讲淋漓尽致地向我们演绎了母爱的伟大,可以深深触动学生心中那根柔软的爱之琴弦;教师还可以用好听的中、英文歌演绎母亲节的温情比如,1.song for Mama;2.this is to mother you 3.the woman in my life 4.《天之大》……此外,名家作品也是感恩母亲,铭记母亲恩情的一种有效载体。比如,莫言的《母亲》、三毛的《永恒的母亲》以及世界名画中所传递的最温情的母爱。最后不要忘记还有伟大诗人孟郊的《游子吟》,
Song of a traveling son by Meng Jiao :
thread :into the needle it goes, His mother sews his traveling clothes,
Stitch by stitch ,and closely sewn. For fear he’ll not be quickly home.
The sapling grows, but being grown ,Can he ever repay the love she’s shown?[ 丁祖馨.中国诗歌集[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1:217-218]
所有这些都是传递母亲节恩情的文化载体,是多模态的精彩演绎和无法抗拒的魅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5月10日母亲节,正值莘莘学子离家返校求学的前一天,笔者以《游子吟》的中英文版本为媒介用微信的方式进行节日文化教育。由于十分应景,传递母子情深的教育效果不言而喻。
2.5 以 China English为媒,传递中国文化
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不同于中式英语(Chinglish) , 中国英语是一种英语变体,语法规范以母语国家的英语语法为标准,擅长表达中国社会特有的经济、文化等概念和事物,特别是当 “标准英语”词不达意、无能为力的时候。[ 战菊 、李菲、 付慧敏.中国英语的本质、根源及发展—基于语言变异理论的解读[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3):163-176.] 在《英语学习》期刊2019年11期“ 讲中国故事”板块,刊载了长城(the Great Wall of China)和青蒿素的发现(the Discovery of Artemisinin),这两篇文章就是以 China English为媒,传递中国文化。它们选自程晓棠教授、张祖春研究员共同主编的《学英语 讲中国故事》,有利于表达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同时,通过对高考试题进行文化意识的相关研究,探究文化意识在高考英语全国卷中的考查方式,笔者发现写作模块对中国传统文化在高考写作中的渗透和考察十分重视,比如2018年全国I卷考察了中国的餐桌礼仪,2017年全国I卷考察了中国的唐诗和唐朝的历史,II卷考察了中国剪纸艺术(paper-cutting)展;2015年全国II卷考察了中国的重阳节以及包饺子等具有浓厚的中国文化元素的信息点。这些导向性的考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驱动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三、结语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开展文化意识的培养,是落实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一环。在传统的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渗透很少涉及,流于形式,被边缘化甚至没有。笔者和课题组其他成员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学习,更好地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尝试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将文化意识具体地融入各种课型的教学设计中,将传统的教师课前导入背景知识转变为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自主介绍相关文化知识,化被动为主动。当然,局限于教学的实际情况和中学生的实际水平,同时又要契合高考的要求,文化意识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和培养任重道远,远非一朝一夕之功,笔者和全体课题组成员还会不断努力,继续探索。
参考文献
[1] 程晓堂,赵思奇.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 课程·教材·教法, 2016( 5) : 79 - 82.
[2] 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
[3] 丁祖馨.中国诗歌集[M]. 沈阳: 辽宁大学出版社, 2001:217-218.
[4] 顾日国.多媒体、多模态教学剖析[J]. 外语电化教学, 2007(2):3-5.
[5] 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159.
[6] 刘妍.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薄弱问题管窥分析[J].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3(1): 156.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1.
[8] 张山.“金苹果”的诱惑─古希腊神话的人性“狂欢”及其人本主义精神思考[J].保山学院学报,2010(3):45-46.
[9] 战菊 、李菲、 付慧敏.中国英语的本质、根源及发展—基于语言变异理论的解读[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5(3):163-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