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菊
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市第一中学674499
教材分析:
《植物根的生长》是苏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程。本节知识是在学习种子的结构、种子的萌发后学习的知识。在教学中,需要正确引导学生认知植物根尖的基本结构,将各部分的主要功能明确。同时,也要准确描述植物根生长的原因。本课学习对于后续植物的生长、光合作用等打下基础。
学情调查分析:
针对七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以及能力来讲,学生已经学会一些开展科学探究的方法,观察能力较强,也能通过有效资源进行问题的探究。在学生的年龄、生长规律角度分析,七年级学生好奇心旺盛,具有一定探究欲望。但,在逻辑思维方面依旧存在不足,尚需要进一步的强化。此外,虽然此阶段学生学习热情浓厚,却无法长时间保持专注的学习状态,需要教师在教学环节加大引导力度,才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深化学生的学科素养。
设计理念: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中遵循的是新课改教育理念,引领学生小组合作、观察、实验等,组织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也让学生在全身心的参与中体会到知识探索的趣味。针对在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知识,通过多媒体、实验等更直观的形式引领学生学习,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也引领学生相互合作,一起实现对生物知识的深化领悟。
教学目标:
了解根的功能,认识根尖的基本结构。
学会应用放大镜对幼苗的根尖结构进行观察,也掌握利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的方式。
形成辩证观点,也产生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辨别根尖基本结构。
教学难点:
描述根尖每部分细胞结构特点。
教学方法:
实验教学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具准备:
萌发的种子、幼根、玻片标本、放大镜、显微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播放绿叶对根的情谊,并播放相关动画。
提问:为什么说绿叶对于根有着无限的情谊呢?根都有哪些功能?根与环境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课前开展的相关调查进行汇报。
(设计意图:本课以一个生动的形式导入,通过问题引领学生小组进行汇报,将教材中的知识丰富,将课堂教学环境活跃。也让学生在充分了解根的功能后形成强烈的探究想法,想要知道根的结构。)
二、合作学习
1.辨认根尖
正确指导学生运用镊子轻轻的将绿豆幼苗的子叶夹起来,将其放在明亮的地点,通过放大镜对幼根进行观察,找到根毛。同时,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呈现根尖定义。
引领学生对绿豆幼苗根尖的长度进行测量,并在此基础上对其他植物的根尖有效观察,将长度精准的测量。
在测量后,学生互相沟通。
(设计意图:教师带领学生多次对不同植物的根尖进行观察,可以在不断的练习中使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肉眼将根尖有效辨别,清楚的知道不同植物的根都有根尖。此外,以正确的方式教会学生测量根尖的长度,不仅提升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也为下一个活动的开展打好基础。)
2.利用放大镜观察根尖
引领学生继续应用放大镜,对于不同植物的根尖开展详细的观察活动。
在观察中,指导学生自根尖的最尖端开始慢慢的向上移动,对于根尖的颜色、形态等深入观察。
以自己的观察与教师达成有效交流,共同将观察的内容总结并填写到表中。如,表1.
(设计意图:利用不同的植物开展多次的观察活动,清楚的感知到不同类型的植物其根尖结构大体相同。学生在观察后交流,并进行表格的填写,可使学生产生成就感,也能加强学生在合作方面的素养。)
3.运用显微镜观察根尖
组织学生通过以下步骤观察。
应用低倍镜将根冠找到,将玻片标本缓慢的进行移动,依次对不同的区域进行观察。
在实际移动时,对于根尖不同区域其细胞大小、排列等深入观察。
使用高倍镜,找到根冠,对于细胞的形态认真观察。
向上对标本慢慢的移动,一个个的对不同区域的细胞观察。
绘制根冠、分生区等细胞形态图。
将学生绘制的形态图进行投影,互相对观察的最终结果交流,并填写表格。如,表2.
提问:根尖的各个部分细胞的形状是否为独立的?
(设计意图: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活动,将显微镜的使用方式有效复习,也让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亲自体会观察标本的一般方法。教师引领学生将所观察的细胞进行绘制,将实验学习的趣味性增强,促使学生观察的更为清晰、准确。此外,利用表格总结,能够使学生掌握整理知识的能力。)
三、总结提升
展示儿歌,小根尖,长又长,四个区域四个样。根冠黄……。
组织学生合作交流,将这首儿歌的后续部分依照之前的格式进行填词。
(设计意图:初中学生对于儿歌这一有趣形式较为喜爱,增加了儿歌编写与记忆的小活动,可让学生积极思考,也在分析中将本课知识全面总结。同时,也加深对知识的记忆。)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在课前布置的调查活动中,学生依据不同的任务进行资料的查询,以不同形式对根的作用进行展示。在探究实验中,通过放大镜以及显微镜开展对根尖的观察,并进行表格的制作,帮助学生在直观对比中加深记忆。但,因时间关系,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的实验时间较少,学生未能在实验过程中得到充分的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