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旭英
浙江省义乌市艺术学校
【摘要】本文从课堂变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两方面进行理论阐释,又从“变奏”的实践操作方面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手段和方法,论证了“变奏”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变奏 理论阐实阐释 实践操作
“变奏”是指课堂中节奏的变化和控制。节奏是一切有生命的事物所具有的内在规律性的律动,它使万事万物充满了跳跃的活力。同样,我们的课堂也离不开节奏的变化,可以说,“变奏”是课堂活力的基础和源泉。
“变奏”的理论阐释
一、“变奏”的必要性
课堂教学的“变奏”包含诸多方面的内涵:课堂结构的组织,课堂的张驰程度,教师语言的变化,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等等,都是“变奏”。正如前面所述,课堂“变奏”是必须的。
1.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教学活动必须“变奏”
有人曾对小学生日常学习中注意力稳定性作过研究,要想使学生在一堂课40分钟学内注意力不分散,教师必须采用灵活多变的节奏来刺激,吸引他们;另一方面,人的身心发展除具有阶段性和连续性、加速期与关键期等共性之外,还存在着个性差异。因此,教学活动必须与学生身心发展个性差异相适应,从全体到个体层层“变奏”。
2.学生高效学习的要求决定课堂教学必须“变奏”
高效学习指的是高质量、轻负担的学习。目前,我们对中小学进行“减负”本质便是提倡高效学习”高效学习必须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来实现。要求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或活运用课堂“变奏”。增强课堂活力和凝聚力,延长有效教学时间,达到高效学习要求。
3.师生情感沟通的要求决定课堂教学必须“变奏”
素质教育认为课堂教学除完成智力任务外更应注重学生身心全而发展;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同时,更应注重情感、兴趣、爱好与意志等非认知因素的培养,而这些因素形成的一个重要渠道就是师生间情感的沟通。也就是说,课堂不应是事先设计好的“死“的课堂,而应该是随机应变的“活”的课堂,这些都是“变奏”的具体体现。
“变奏”的实践操作
实现课堂“变奏”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下面就课堂结构、教学方法、教师语言等方面作一些简单探讨。
一、课堂结构的“变奏”
课堂结构是指构成教学过程各要素的排列和位置关系,教学过程可看成是由许多大小轻重、强弱不一的板块组成:如复习导人——新课教学——练习巩固——课堂小结。如何使各板块紧密结合成一堂完整的课而又有变化呢?教师设计时应注意重点突出,讲练结合,快慢有序,强弱结合等。
重点突出是指依据教材本身节奏特点,处理好主次内容,重难点设计与讲解。精讲详解重难点内容,略讲其他内容,注重一般内容的简明性,突出重点。如教学“分数的意义”,分数的意义是重点应详讲,分数的产生了解即可。
讲练结合是指在教学中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做到疏密相间,形成有规律的节拍,使课堂具有乐感。如果将一堂课全部教学内容一股脑讲完,学生只会“消化不良”,如果将全部练习一起让学生做,练习量太密,学生会出现“思维定势”。
快慢有序是指教学结构应合乎学生注意力集中特点,比如,教学开始阶段学生往往注意力集中,听课效果好,设计时可将大部分内容集中在这块时间讲完,节奏可较紧凑。
二、教学方法的“变奏”
教学方法是达到教学目的的方式和手段,不同的教学方法具有不同的表现节奏。教学方法的“变奏”主要体现在师生双边活动的“变奏”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师生双边活动中的“变奏”:如变教师单向授课为师生双向授课,变师讲生听为生问师讲,讲与不讲,精讲与巧讲,讲授与自学,点拨与研讨相结合。“变奏”在师生双边活动中的运用使师生关系日益融洽,增强情感沟通,促进相互理解;同时有利于爱生尊师、心理相容、教学相长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为达到完美教学效果打下情感基础。
借助一些现代化教学手段,赋同一内容不同的情境,达到完全不同的教学效果,也是一种教学方法的“变奏”。
课堂“变奏”最明显的运用当属教师教学语言的“变奏”。课堂语言的“变奏”主要体现在各种表达方式与各种表现技巧的综合运用。叙述、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不仅使课堂教学语言形式多样,富于变化,且体现教材本身语言特色。叙述一般用于讲解情节的发展,抒情一般用于感情的抒发及高潮的延伸,议论一般用于背景介绍等。课堂教学各种语言表现形式如儿歌、朗诵、拟声读等的运用,使课堂语言变得活泼生动,富于变化,有利于增强学生感官上的刺激,形成深刻表象。
综上所述,课堂“变奏”是一种艺术手段,使课堂呈现出律动美;“变奏”更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关注的是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了课堂的人文精神。“变奏”的运用,激活了思 维,激活了创造力,是课堂活力的基础和源泉。
参考文献:
1.胡晏生《心理学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
2.王振宁《小学教育学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
3.李如密《教学艺术论》山东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