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连弟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辽宁 辽阳 111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推动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强企业的主体地位,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有制高点。产业优化的升级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人力资源、知识结构、科技进步等因素,所以高等教育的培养、发展科技和服务社会的主要功能,便成了推动国家产业转型和经济不断发展的一大动力。
关键词: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人才;培养效果
前言:工商管理专业是与社会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应用学科。近年来,企业管理人才的供求矛盾越来越明显,市场需求旺盛,企业管理人才难以就业。这表明,学校培养的企业管理人才需要不断适应市场和社会需求,提出政府、行业协会等多元主体应共同参与校企协同育人,加强校企之间沟通交流,协同育人目标,强化动力机制,实现多种模式相结合、全过程协同育人的运行机制,构建政策、经费、强大师资力量保障、多元化监督、科学的评价机制,切实提升应用型高校育人质量。
一、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人才培养的现状
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是指学校和企业为主体,政府主导,行业组织进行指导,学生积极参与,以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为目标,建立起校企协同育人积极合作、彼此配合、相互协调、相互影响、联系以保证共同目标得以实现的一套自动自发的运行机制。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的需求较吻合,企业与学校都具备先进的校企合作意识与开展校企合作培养的能力。合作过程采用工学交替的方式来进行,校企合作成效良好。而国内关于校企合作的研究开展较晚,关于应用型高校校企合作的研究则主要集中在合作模式、合作路径、问题对策研究,关于如何构建校企合作育人机制研究较少,不够全面与系统。
二、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人才培养的策略
(一)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共建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促进高职学生的发展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低技术产业向高附加值、技术密集型、高新技术产业转型。为加快发展,政府提出了创新驱动战略、“一带一路”战略、创新创业战略、中国制造2025战略等一系列战略,这无疑反映了政府对高层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在政府的推动下,鼓励应用型大学、企业和行业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是应用型大学、企业、政府和行业组织相互联系、相互协调,共同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运行过程。应用型高职作为人才输出者,为行业社会培养市场所需的应用型人才,以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企业作为人才需求方,
通过校企合作培养,优化校企双方优势资源,弥补单一主体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不足,为企业培养所需人才,提升企业竞争力。政府,作为引导和监督的角色,具有政策法规支持、财政支持、组织管理等保障作用。行业组织对企业与市场的敏感,能够与企业保持密切的联系,在政府与企业之间起到良好的沟通桥梁作用。因此,形成以政府、行业组织、涉及企业和其他各方的校企合作教育机制是必要的先决条件。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大学等组织成立校企合作联盟,设立校企合作专业研究基金,组织开展校企合作教育系统科学研究,提高教育、经济效益,法律等各方参与的积极性,不断优化校企合作教育培训质量,提高校企合作专业指导
水平,为校企合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满足企业需求,有效激励企业参与校企协同育人活动
企业在参与校企协同育人活动中主要的动力有,联合培养适合企业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满足企业发展人力资源需求,联合科学技术研究攻关技术难题,提高生产效率,与高校实现资源共享,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高职学校应积极响应企业需求,让企业积极参与人才培养,增强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首先,增进与企业的沟通互访,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为合作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其次,在学校开展企业宣传或组织学生去企业参观学习等活动,增进学生对企业的了解与认可,与优质企业共建“订单班”提供定向培养服务,满足企业需求,提高科研水平,积极与企业开展科研项目合作,共同攻关技术难题,帮助企业提高效益。政府部门应出台相应的校企协同育人政策,设立校企合作教育专项基金,为积极推进高校校企合作教育,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和优惠政策,表彰在高校校企合作教育中取得的良好成绩,提高学校与教育企业合作的积极性。增加财政补贴政策,通过抵扣税收或财政补贴等形式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活动,减少企业对校企合作成本的担忧。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法制建设,规范校企双方在合作中的责任与义务,保护和激励学生参与校企合作教育活动,为推行校企协同育人及确保校企协同育人质量提供法律支持。
(三)积极构建校企之间开放共享的交流沟通平台,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企业平台
在政策和制度的指导下,学校建立了校企合作平台,支持校企合作教育活动的广泛开展。通过制定教师合作教育、科研人员从事校企合作的激励政策,积极鼓励教师进入企业学习培训,科研人员与企业建立科研合作关系,提高教师专业技能,职称绩效考评与校企合作,确定教师在专业技能、工作经验、科研、产业服务、人才培养等各方面的工作表现,给予表彰和奖励,对鼓励科研成果产业化的重大贡献,对孵化项目科研成果给予支持和鼓励。校企合作的产生是基于学校与企业间的需求对接,而交流与沟通是开启合作的第一把钥匙。企业与学校之间建立一种平等、尊重、互惠、共享的交流沟通平台,通过磋商交流教学愿景,分享经验与问题,协商人才培养教育行为,共享优质知识、技术与人力资源,为各种合作的可能性铺好基石。校企之间应建立定期与不定期的交流合作、人才培养研讨、技术研发、问题讨论、人员培训等制度,动态把握双方各自需求,增进了解,对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过程进行持续追踪,及时掌握学生动态,解决育人过程遇到的各项问题,化解分歧,达成共识,保持校企双方协同目标一致,形成合力,进入常态化深入化合作状态,建成富有建设性的合作关系,不仅有利于高职院校的学生的培养发展,而且有利于企业获取良好的人才。
二、总结
应用型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办学历史短,缺乏明确的定位以及对办学的深入了解,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很差。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推进和应用人才的不断升级,我国高校企业协同育人机制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进而促成应用型高校培养的质量,提升应用型高科大学的办学质量,促进应用型大专院校的学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左芊.心理契约视角下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人才培养效果影响机制探索[J].经济研究导刊,2020,(4):126-127,135.
[2]孔剑.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0(2):65-67.
[3]陈宏寿.民办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问题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8,27(2):81-84. DOI:10.3969/j.issn.1008-8415.2018.02.018.
[4]郭丰,张雅淋,施敏敏.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生态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以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才智,2020,(20):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