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梦娜
保定市徐水区大因镇于迪城小学 河北省保定市07255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理念逐渐渗透到各个阶段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美术这门学科在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美感以及审美能力的重要学科,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提高学生的修养和素质,对于他们以后的学习和日常生活来说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小学美术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审美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美术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在过去的传统教学模式中,美术教师通常只关心学生有没有按要求完成布置的任务,基本没有去关注如何培养学生的美术能力,更不用说审美能力了。多年的教学经验证明,以往的传统美术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很好适应新时代的趋势和形势要求,因此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探索创造出新的教学方法,为小学阶段美术教育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
1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和提升的重要性
1.1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
每个人都拥有情感,它是态度在生理上的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体验和生理评价,可以促进我们感受周围的一切事物。由于人类具有各种各样的情感,使得我们有对真理的向往。在美术的教育当中,人们通过掌握形状和色彩来表达对外界的感受,可以说在美术的教育中,情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情感,可以促进学生对艺术事业的探索,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是学生用来表达情感的一个过程。
1.2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
在美术的教学过程中,美术作为一种视觉感知,可以对学生实施审美创造力的培养。因此,在美术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始终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发现挖掘这种美的感受,当然教科书内容和艺术品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总之,通过小学的美术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1.3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引领时代发展的动力。同样,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过程中,也需要引领需要创新。这些都跟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很大的关系。美感的产生需要很多外部条件,但是只有当人们第一次体验到美并发现到美时,才能创造出更多的美。因此,在小学阶段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去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美,引领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并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
2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对审美教育不够重视
在相当长的时间中,美术一直作为一门副科存在,和数学语文等科目相比,美术也具有明显的艺术性和开放性,想要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质量,教师便必须不断的更新教育理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培养其个性思维,让学生能够更好的进行美术的赏析,但是就当前而言,受到思维定式的影响,很多美术教师教学的时候,还是仅仅重视基础美术知识的传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绘画的技巧,对于审美教育不够重视,过度的重视理论,对实践不够重视,这种情况下,学生很难实现全面的发展。
2.2学生审美能力培养方式比较的单一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想要帮助学生提高其审美能力,便必须将多元化的方式运用到美术教学中来,新调来连长学生各个方面的需求,将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出来。但是实际教学的时候,很少有教师将多元化教学方式运用到教学中来,还是通过以往的教学方式来进行美术教学,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互动比较少,很难进行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这种情况下,学生很难获得较多的自主实践机会,这也会给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造成极大的影响。
2.3教师对于审美教育的认知不够全面
很多教师认为,审美教育本身便比较专业,想要做好审美教育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对学生知识掌握要求较高,小学生年龄较小,掌握的知识也比较少,很难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这种观点本身便是比较片面的,教师也很容易陷入到误区中去,若是教师始终坚持这种观点,那么学生的审美情趣很难得到培养,小学美术教学也很难得到优化。
3提升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策略
3.1构建审美能力培养体系,做到因材施教
首先,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机械地为学生讲解美术知识,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其主要的目的就是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基于此,学校领导和教师要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并高度重视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对于小学美术教师来说,要在新课改的标准下,来展开教学,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3.2加强美术基础知识教育,促使学生扎实审美基础
掌握相关的美术基础知识也是审美欣赏的重要前提。基于此,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时,可以从学生审美基础入手,来教育学生基础美术知识。教师在教学生绘画时,先让学生进行欣赏,可先为学生引进著名的素描和油画等相关作品,之后为学生讲解绘画基础知识和相关理论,如审美欣赏理论,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当学生欣赏绘画作品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绘画理论知识。基于此,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这些艺术形式的基础理论和知识点掌握好。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各种各样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审美的理论知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认知色彩、背景构图和光线的变化,使学生的审美能力获得提高。
3.3开展美术鉴赏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审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促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培养。基于此。小学美术教师在开展实践活动时,可开展鉴赏实践活动,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意识,灵活运用审美知识。通过学生绘画,更好地感受自身审美,通过学生之间的互评,促使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获得提高。在学生参加绘画比赛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4精心设计教学情景,增强学生的美术素养
美术来源于生活,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要学会观察,进而能够更好地感受和表达身边存在的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校园中,来引导学生对校园美的感受,促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培养。之后,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绘画,可结合在校园中所观察到的内容,进而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促使学生之间更好地交流和沟通,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培养。
3.5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审美教学活动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也改变了教学中的技术,在先进的教学技术背景下,多媒体技术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多媒体技术没有出现之前,教师在给学生讲解美术内容时,只能将自己的所闻描述给学生听。但是现在有了多媒体技术,将美术内容以文字、图片、视频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抽象知识具体化,有利于学生更好理解美术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结束语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对小学美术教学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美术教学的时候,也必须重视教学资源的灵活运用,给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氛围,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美术学习中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莉.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5(4):170.
[2]赵朋敏.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8(33):213-214.
[3]郝芳.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刁一智,2017(27):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