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孟立
保定市徐水区大因镇于迪城小学 河北省保定市072550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生拥有着只在这个年龄段才有的美好音色——童声,因此小学阶段的合唱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音乐教学内容。歌唱作为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手段,对提升学生审美水平、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音乐;歌唱技巧
引言
小学音乐作为一门以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为核心的课程,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时代背景下,如何遵循按照教育规律和音乐新课程标准,在全面综合分析学生学情、身心特点等基础上,把审美教育落到实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每个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小学歌唱教育作为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力和表现力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在当前小学歌唱教育实践中,有些音乐教师认为“歌唱训练”其实就是训练小学生能够步调统一并大声歌唱即可,甚至简单粗暴地认为“喊唱”就是“歌唱”,这不仅违背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更不符合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要求。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只有开展正确健康、科学有效的歌唱训练,才能提升学生音乐感知能力和水平,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小学音乐教学对小学生的意义
1.1促进学生音乐感知能力的发展
歌唱是能够抒发和带动情感的,这个小学生一般都能够或多或少的体会到。而小学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独唱与合唱的差别,如合唱的多声部共鸣对于人的情感能够产生更加强烈的震撼。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能够更加深入的理解音乐的情感表现力。与此同时,在合唱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对学生的音准进行训练,训练的过程中,学生对于音色、音调、节奏等歌唱元素的认识和判断力就会提升。学生能够在合唱学习过程中提升自身对于音乐情感表现力和审美性的鉴别能力,就说明合唱教学对于促进学生音乐感知能力的发展是有着重要的意义的。
1.2对学生纵向音乐思维的培养
节奏和旋律是音乐的显性特质,音乐本身还有着一些内在的关系和特质,对于这些内在的关系和特质也是音乐能力的一种体现。而纵向音乐思维就体现了音乐本身的一种内在关系。纵向音乐思维即对于和声中音程和谐度的把握,而合唱教学的重要内容就是和声的演唱和表现,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就会学习不同声部的差别和表现技巧,从而提升自身的纵向音乐思维能力。而其他的音乐形式的教学则较少涉及声部,因此合唱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纵向音乐思维有着较独特的意义。
2小学音乐教学中歌唱训练技巧
2.1姿态训练
歌唱作为人们表达情感最重要的方式,无论是歌唱者的歌声,还是歌唱者的姿态,无不在向观众传递信息和情感,试想一个歌唱演员无精打采、面无表情地在舞台上演出,又或者出现诸如皱眉、歪嘴等现象,不仅有损演唱者自身的形象,也达不到歌唱所要传递的情感效果,更无法让台下的观众得到美的享受。此外,不端正的歌唱姿态还会影响歌唱者的气息,使之无法发出清脆、圆润的声音,无法获得动听的歌声。“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人的行为举止与气质的好坏,与其本人的站姿、坐姿等直接相关。因此,小学生在尚未掌握唱歌的方法、技巧前,教师必须先从培养学生正确的歌唱姿态入手,通过亲身示范、教导指正等方式,给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教育学生不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歌唱时,都要做到身体端正、举止大方、表情自然。结合小学生特点,认为歌唱姿态训练主要要从站姿训练开始,即要学生:站直,前胸舒展,腹部微收,两脚稍向两侧分开,两手自然下垂;头部端正,面部肌肉放松,眼睛正视前方。有了这样的歌唱姿态,歌唱者的气息得以畅通无阻,发声器官得以正常工作,仪表才能美观大方,从而达到良好的歌唱状态。
2.2气息训练
一名优秀的歌唱者,在歌唱中能达到音律的准确、吐字的清晰、情感的真挚等效果,除与自身的禀赋有关外,更多得益于后天的科学训练,尤其是与日常的气息控制训练有直接的关系。鉴于小学生知识水平、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及发育状况等因素,在教学中可以采用“S手势教学法”对学生进行气息控制的训练,即教师将手掌置于胸前,当学生看到此动作时发“S”声音,并通过教师手势的静与动、伸出与收回等动作,对发“S”声音进行声断气不断的渐强、渐弱控制气息训练;而教师则可以通过对学生观察,检验学生训练是否正确、是否到位。同时,还可以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针对性训练,例如低年级学生在难以掌握呼吸技巧时,教师指导学生使用稍浅的吸气方法即可,让他们慢慢地吸慢慢地呼;而对高年级学生,教师则应指导其增加吸气的深度,并使学生具有保持和有节制地呼吸的能力。此外,还可以指导学生开展腹式呼吸法训练,让气息由于腹肌的收缩而呼出。
2.3声带训练
儿童倘若与生俱来就有很好的声带和天赋,今后要想在歌唱中有所提高和收获,除了科学合理地训练外,后天对声带的保护也是至关重要的,这里尤其表现在童声期与变声期。因此,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必须深刻了解、掌握儿童在不同时期的声音特点和用声方法,并针对性地开展训练,避免错误的训练方法和发声方式给学生声带带来的伤害。因此教师可以向学生及家长介绍一些具体保护声带的方法,并提醒学生不要大喊大叫、无节制地使用嗓子,而在具体的歌唱教学中指导学生轻声高位进行唱歌,让学生采用多听少唱、轻声哼唱等方法保护声带,以备变声期结束后开始唱歌。
2.4音准训练
音乐作为一门以听觉为主的艺术,大多数人都错误地认为唱歌的好与坏源于个人的天赋,而其实是取决于歌唱者的音准准确与否,这是能唱出优美歌声的关键。其实小学生是没有固定音高概念的,如果音乐教师在小学阶段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耐心,尤其是加强其音准的训练,完全可以让缺少“天赋”的学生唱出优美的歌声。而关键在于教师必须要让学生从乐理、视唱练耳入手,理解并掌握自然音阶、半音阶、全音阶等基础知识,并通过加强器乐训练、听唱歌曲等,让学生能通过乐声找到音高、音准。此外,教师还要多开展范唱训练,让学生跟着教师慢慢找到音准、音高。
2.5歌词与情感训练
民族传统唱法追求的是“以字领腔,字正腔圆,以字带声,以情带声”,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也不例外。基于小学生理解能力有限,教师不宜向学生讲解太多、太深的理论知识,但可以在歌唱教学中加入朗读歌词训练,通过反复朗读歌词达到情感训练的目的。朗读歌词训练方式有别于语文课中的朗读,可采取高位置、轻声、有感情的朗读方式,使学生打开口腔,投入感情,产生共鸣。此外,教师在日常歌唱教学中不可采用日常低八度白声的发声方式,而是合理使用高位置发声,“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训练和提示;同时,要求学生在回答问题时,采用轻声、高位置、有共鸣的发声,训练学生良好的歌唱状态,只有这样长期的训练才能使学生唱歌时能够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结束语
小学音乐教师应该注重并加强小学音乐教学,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道路上既愉快又能体会音乐的奥妙,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得我国小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提升到更高的层次,真正实现小学生德智体美劳素质水平的全面化提升。
参考文献
[1]唐新.浅谈音乐课上的合唱教学[J].黄河之声,2011,(23):79-80.
[2]徐倩.谈歌唱艺术中的打牢基础揣摩技巧[J].才智,2017,(01):205.
[3]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音乐(简谱.五线谱)五年级上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