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课堂的有效性

发表时间:2020/12/1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5期   作者:闫丰山
[导读] 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的一种途径。
        闫丰山
        河南省实验中学 河南 郑州 450002
        摘要: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的一种途径。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课堂是学校实施教育教学的重要场所,而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是教师,因此,教师在有效课堂中的作用尤其值得我们探讨。今天我就自己的体会从教育构成的三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学媒介浅谈一下,教师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关键词  教育者  受教育者  教育媒介  课堂效果
        
        课堂是实施教学的重要场所,教育的三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学媒介分别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我特别分析了三者对课堂效果的作用,对如何从三方面提高课堂效果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利用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反映在课堂中的角色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教师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多样化角色,并利用自己的多样化角色提高课堂效率。
        (一)、 知识传播者—以“ 知”促效
        教师在课堂上要能够“传道”“授业”“解惑”,教师必须知识渊博,博古通今,用知识增加自己的个人魅力,赢得学生喜爱与崇拜,学生会发至内心地乐意参与其课堂活动,并在学习活动中潜移墨化地受到教师人格因素的积极影响。如Unit2—Healthy eating(高中新课标必修三)中讲述了HIV /AIDS Are you at risk?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AIDS的定义、AIDS的传播、HIV和AIDS的区别、AIDS的预防、以及我们要树立对待AIDS病人的正确态度,这些都需要教师有广阔的知识面和一定深度的科学知识,才能向学生讲清楚这些抽象的知识。同时,教师还是一个学习者和演员,必须不断的学习,活到老学到老,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同样的AIDS知识,不能年年一个教案,年年一个讲法,要与时代接轨,要常讲常新,只有这样才能用自己的渊博和新颖的知识吸引学生,征服学生,提高课堂的效率。因此,教师要更新知识和理念,做到“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让课堂充满智慧。而且,教师还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更好的指导以后的教学。
        (二)、 示范者—以 “ 行”促效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当学生被教师的人格魅力所征服时,无论是其课堂上的字体和爱好,还是其课下的言谈举止,都将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言传不如身教”就反映了这一现象。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利用。 如Unit3—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高中新课标必修三), 教师要利用这一文学作品反应的社会现象,用英语语言的真谛和人物的性格的分析,诠释不能“以貌取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彰显自己的人格魅力。那么如何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呢?我们要做到:一).自我认识,这是人格塑造的必要前提。准确分析自我,知此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二).自我调整,这是人格塑造的基本途径。通过调整,弥补自己人格的不足,扬长避短。三).自我超越,这是追求人格塑造的理想境界。教师教学生涯中最令人悲哀的是原地踏步,裹足不前。为此,教师自己一定要悉心寻找不断前进的突破口,哪怕处在教学中的“高原”,也要克服“高原现象”,有新的进展。教师身上要有时代的年轮,跟随着时代奋力前进。


        (三)、管理者—以 “ 管”促效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教师要管理好课堂,敏于控制课堂,提高自己的调控能力。教师的调控能力不仅表现在对于课堂节奏的把握、教学进程的调整方面,更应表现在对于学生情绪的推进、课堂纪律的约束和偶发事件的处理等方面。教师必须明确、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张扬学生的个性、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课堂自由,决不是一味地满足学生的无纪律的自由。很难想像一节毫无纪律与秩序的课能让学生得到多少发展。 从教师主宰的讲台上退下来,当一名学习活动的主持人,将探索与发现的大舞台让给学生。这是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更是学生自主发展、自由发展和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教师要敏于发现课堂的气氛,适时地调控课堂的环境,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
二、利用受教育者的特点,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在教学这个双边活动中,只注重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教学效果大为逊色,因此教师要充分了解受教育者,即学生的特点,“最大化”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效率。
(一)、教师要充分了解受教育者
        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就像主持人对节目参与者的个人档案的了解一样,教师除了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准确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外,还必须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及其家庭文化背景、班内的人际关系等因素;另一方面,教师还要正确理解课堂教学活动中各个人物应处的位置,自已真正做个主持人,把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的权力还给学生。只有这样,课堂上才能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二)、教师如何利用受教育者
         一).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
        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拉扎勒研究发现,智商高的学生如果缺少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就一般;而智商一般的学生由于内在学习兴趣的推动,继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经过努力,却可以获得优异成绩。如Unit2—Healthy eating(高中新课标必修三)中讲述了 “HIV /AIDS Are you at risk?”, 在上课前可以先让学生做一个有关AIDS的知识测试,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欲,调动他们积极主动的探索知识。
三、利用教育媒介,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教育媒介是教育的生命链和信息纽带,有着特殊的地位和相对独立的意义。它可以扩大知识技能传授的空间范围,提高知识技能的传授速度和教育质量。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教育媒介就是我们所用的教材、教室、教学辅助手段、教学方法等。教材的运用,教师的环境,学校的周边环境,现代化技术的使用等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们的教学。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层次和水平,恰当选材;要根据所学内容,适当的调整我们的教学环境;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适当的利用电脑和网络等多媒体。如,我们在Unit2—The environment (高中新课标必修五),我们如果把这节课的课堂搬到操场的草地上或室外,利用周围的一草一木,去发现我们周边的环境,再加上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解分析,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总之,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利用自己,发挥学生,变换媒介,去最大化课堂效果。由于影响课堂效果的因素比较多,加之个人能力有限,有不当之处,希望广大同仁共同研究这一现象,一起提高。

参考文献
[1]、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第一版
[2]、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新课改)》,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年6月第二版
       [3]、 《给教师的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科学出版社
[4]、 《教育学概论》,金林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
[5]、 《教育概论》,叶澜,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重印
[6]、 《当代教育学》,袁振国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