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启兴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姚坪乡黄玉口小学 442119
摘要: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水平并不高,教学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将直接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要想促进学生健康稳固地发展,必须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此阶段是学生人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阶段,更应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文章就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进行了探讨与研究,希望以下论述观点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小学;道德;法治课堂;教学
引言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明确指出:在小学基础教育时期,除了要传授学生相应的基础技能与知识外,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为学生在今后的素质发展中奠定坚实的基础,转变学生以往生活及学习中的不良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全面发展。本文主要针对现阶段小学生生活与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良行为习惯进行了分析,继而提出了相应的养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学途径,旨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教学质量。
1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性
在小学阶段,学生容易养成各种不良行为习惯,如乱扔垃圾、不做作业等,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在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推行的背景下,教师需要重视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以便学生能够坚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做到按时就寝、不浪费,积极参与锻炼等,能够掌握安全卫生常识,确保学生身心能够健康发展,从而拥有足够的精力去学习,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道德与法治课程涉及较多学生行为习惯的内容,因此还应科学开展教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充分发挥该学科的德育作用。
2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现在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一般是老师使用课件展示文字、图片、视频给学生看,结合着课本知识在黑板上进行板书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讲授,然后对学生进行提问,学生进行回答。在课堂上,学生会成为一个被动的角色,教师没有将学生变成课堂上的主角,变成自己学习的主角。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将学生变成一个被动学习的机器,在课堂上只是老师提问、学生作答这样单方面的回应。可能有的学生在老师提出问题后会与老师进行互动,但对于整个班的学生来说,可能只有很少的学生在与老师进行互动,也就是说只有很少的学生在课堂上跟着老师的思路学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课堂上,老师也没有采用合作讨论的方式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这样不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
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措施
3.1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实现自我约束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过程,因此教师还要组织课程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践行正确的道德观念,促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例如,在学习“我们爱清洁”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21天自我养成计划”的活动,即学生制定21天行为计划,如起床叠被子、到校擦桌椅等,然后绘制表格每日检查自己是否完成计划。在活动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由学生结合自己计划实现自我反思。开展该类活动,学生可以实现自我规划,并且能够在教师监督和自我监督下自主行动,通过自我评价实现自我行为的强化,有助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师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定期组织开展主题活动,可以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些价值观念,最终实现知识内化,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3.2合理布置课后作业
在相关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学习结束后,教师应当合理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不仅是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知识的一种方式,也是提高整体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重要环节,其重要性需予以重视并加强管理。小学教育阶段的学生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差,不能及时将课堂中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所以只有通过布置作业来落实教学效果。这就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合理布置课后作业,应当确保课后作业在他们的能力范围内,这对提高其综合成绩和知识运用能力十分关键,便于他们更好地掌握相关重难点知识。课后作业的形式也要具备多样性,应当改变以往机械式抄写作业的形式,因为机械式的抄写并不能落实教学效果,更不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需要课后作业具备灵活性和多变性,这样才能在深化学生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可以提升整体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且使学生的思维方式在课后作业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三观。
3.3借助榜样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其一言一行都可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教师要发挥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做到爱祖国、爱人民、爱生活、爱劳动,做到基本规范,遵纪守法、团结友爱、明礼诚信、文明礼貌等。教师要借助QQ、微信、微博和网站等实现自我提升,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同时,立足于实际情况,从细节着手,在注重文化课传播的同时,通过言传身教,促使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例如,在进行“我与学校”这一节相关内容教学时,课程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社会公德心,要求学生做到保护校园环境。围绕这一内容,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自己在“维护校园环境”过程中的一些做法,促使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教师只有将言传和身教结合,才有可能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到积极作用。
3.4通过多种途径灌输榜样的力量,培养学生们的良好行为习惯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教学引导者及组织者,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行为、对人的态度等均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榜样作用,以自身爱国、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热爱学生、遵纪守法、团结友爱、礼貌诚信等行为影响学生。并在小学生做错事情之后与其单独谈话,心平气和地与学生分析这件事错在哪里?如果下次遇到同样的事应该如何做?最后,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通过微博、微信及QQ等平台向学生灌输良好行为习惯,在这些平台上定期推送一些关于道德品质、良好行为习惯等方面的文章或小故事,引导学生学习及了解更多关于良好行为习惯的知识及技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5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新课标对于学生的要求越来越多,要求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老师在课堂上要转变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机会去表达。老师可以根据学生表达的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老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沉闷的教学课堂,要营造出轻松和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这样才可能够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上学习,让学生对知识能有更好的掌握。老师应该树立起全新的教学理念,来全面分析和了解学生,这样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学,让学生理解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结束语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实施以学生熟悉的生活着手,规范学生行为。通过多种途径灌输榜样的力量及积极组织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活动等多元化的教学措施,规范学生的行为标准,让学生明白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们综合素质的发展,提高小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促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崔阳.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中外企业家,2020(7):187.
[2]杨桂芹.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学周刊,2020(6):44.
[3]陈同秀.新时期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索[J].学周刊,202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