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有效地渗透人格教育

发表时间:2020/12/1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5期   作者:赵江
[导读]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快速进步的同时则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健全的人格是其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
        赵江
        四川省苍溪文昌中学校   628400

        摘  要:当今社会飞速发展,快速进步的同时则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健全的人格是其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学科由于其独特的优势与魅力,在日常教学中则能够很好地对学生进行品质人格教育,而历史人物的学习则更加有利于学生培养其高尚的人格,成为学生高尚人格教育的依托。本文则以初中历史教学为例,试图从人格教育的必要性和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通过对近现代历史人物的教学来塑造高品质人格学生进行探索。
关键词:初中历史;人物教学;人格教育
         
        我国著名学者、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早在担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时就把普通教育的宗旨定义为“养成健全的人格,发展共和的精神”。而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学生教育则更应该注重学生健全人格的教育以及高品质人格的养成,这是我们现代教育的努力方向和终极目标。
        然而当前大多数中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着一些为严重的问题。或多或少的中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价值观正在发生扭曲。一些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在其心间滋长。历史学科教学中的人格教育也就是要体现历史课程在培养和提高学生人格素养养成方面的独特作用。由此可以清楚地看到人格教育在新一轮历史课程改革中所占的比重与份量以及当前历史教教学中贯彻人文精神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一)人格教育的必要性
1.学生年龄的需求
中学阶段是人格教育发展以及培养的至关重要时期,是人一生发展历程中的“黄金时代”。正是因为年龄和阅历的限制,当代中学生的心理并没有真正的成熟。而且在当今严重的学业压力以及个别特殊的家庭教育环境下,更加容易造成学生人格的分裂与畸形。其主要表现为焦虑、厌学、被动、嫉妒、报复等一系列不良人格缺陷。从生理和心理角度来看,他们正处在身心成长发展的转折点,即人格健康发展的关键期。
2.人格教育是历史学科的本质
教书育人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宗旨,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更是“借鉴历史、资治育人”,这也是历史教学的根本目的。学校历史教学如果不以立德树人的人格教育为本位,那么它就失去了本学科的意义。
(二)历史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渗透人格教育
        在对历史人物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充分挖掘教材中历史人物所蕴含的优秀人格素养,以其不同方式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和渗透,推动学生有效地健全和完善人格,更是重要:
1.深挖教材,精选人物,树立榜样
        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在常规历史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极易存在人文教育严重缺失的问题。历史教师则需具备现代教育意识,转变传统观念,勇于创新,重视品质人格教育渗透的教学探索,充分挖掘课本教材中的优秀历史人物,突破教材内容定势开展教学。中国近现代史则是对学生进行人格极佳的素材,在学生充分准备材料的前提下,通过开展各种活动,使学生能充分认知、思考、感悟各位历史伟人的人格魅力,进而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如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心怀;孙中山为追求民主共和的呕心沥血以及他所承受的挫折和战胜危机的顽强意志。用伟大人物的事迹来帮助学生树立高尚品质人格,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从而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人生启蒙,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调整以及规范学生的言行,塑造优良人格。
2.改进教法,转变学法,积极引导
        品质人格的培养,需要反复地锤炼、修正和健全。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往往容易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经常用一言堂或“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学生接受的人格教育效果甚微。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心理特点以及认知结构来改进教法和学法,开展多种教学形式,使历史人物教学与优秀人格培养达到和谐统一,进而引导学生树立高品质的优秀人格。在课堂历史人物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则是主要一环。通过历史剧、阶段性辩论、问题探究以及故事讲述的方式,呈现出民族英雄所体现的优秀精神,使学生得到共鸣,感悟英雄人物的高尚人格。其次,转变学法,针对不少初中学生性格孤僻、不善于交流合作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开展历史知识辩论以及抢答历史谜语、四人小组讨论等形式,营造充满生机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团结协作中体会挫折和成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培养优秀人格。
3.影视引领,学科协作
        课堂中如何充分发挥人格教育渗透的优势,历史影视作品便是最佳选择。电影以其声画并茂、视听并重的优势,让历史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而历史人物的伟大人格则更能与学生的心灵产生共鸣。学生在充分获得美感的同时,感受伟大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在心灵的感悟中认识自我,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当然,我们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与其他学科加以融合,拓宽人文教育功能。用历史辩证的眼光看待历史伟人的同时,揭露近代史上的一些民族败类与革命叛徒,培养学生爱憎分明、疾恶如仇的正确唯物史观,以不同的途径和角度培养学生的品质人格。
(三) 克服历史人物教学中的弊端
1.真实性
        历史人物教学要能有的放矢,落到实处。历史必须说真话、讲真史,字字有出处,事事有根据。针对学生的人格缺陷,在课堂教学中正确选择历史人物的闪光点,通过各种方式来启迪学生的心灵,从而健全学生的人格。
2.全面性
        注意把历史人物的总体特征。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不仅要一分为二,还要有一个总结论,也就是对历史人物做出定性判断。如康熙,既要看到其维护统一的一面,又要从历史转型的角度看待他,这将有助于我们从客观的角度看待历史人物,从是否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来把和评点历史人物。在具体评定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要从决定历史人物历史地位的最主要方面定性。二是在对政治性人物定性时,一定要指明他的阶级属性。
        总之,在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在初中历史人物的教学中渗透人格教育,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更要贯彻其立德树人的核心素养,树立历史教育的人格本位,真正的能让历史学科教学启迪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历史学习中学到自信、学到智慧、学到责任,塑造高品质的优秀人格。
         

参考文献:
[1]“育人为本”与中学历史教学改革[J].赵克礼.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5(08)
[2]人格科学[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美)L.A.珀文(LawrenceA.Pervin)著, 2001
[3]略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人格教育[D]. 黄香华.华东师范大学.20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