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美华
安徽省合肥市五十中学天鹅湖教育集团望岳校区 安徽 合肥市 230000
摘要:创新是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因此,要把创新的理念融入到教学全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懂得如何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初中信息技术是以计算机教学为主要任务的一门新兴的学科,与传统学科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注重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创新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提升理论基础及操作水平。
关键词 初中 信息技术教学 创新 实践探索
计算机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因此,越来越多的学校在中学阶段开设了信息技术这一学科。然而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很大的问题。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学也应积极参与改革,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优势,让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探究。由于计算机教学内容具有直观性、便捷性、技术性,这就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方式。以往的教学单靠教师的讲解、板书,有些知识学生是很难理解的。因此,教师应该舍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利用网络或者多媒体自己去探索,教师的角色应该转变成协助者或是监督者,而不再是主导者,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积极指导的民主课堂。
一、新课改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不足
1. 学校重视度不高。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当中普遍存在着学教视度不足,尤其是农村学校在考核标准及考核制度健立上都尤为不
足,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虽然许多学校都已经相应开展了信息技术课然而由于升学压力或其他各种客观原因,皆导致信息技术课实际操作环节时间不断被减少,甚至直接将这门课程抹杀掉,在这利况下学生不仅不能提高计算机技术,教师的教学热情也会相对减少,信息技术的教学得不到应有的效果和进步,为此,有必要加强学校的重视,并逐步完善和建立相关制度,给予计算机课程有效的保障。
2.教学模式单一化,学习积极性不高。信息技术课程具有操作性
直观的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大都采用简单的直接演示方法进行教学,而没有考虑采用多元化、灵活式的教学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导致学生对于这种单一化、枯燥式的学习方法逐渐失去兴趣,上课也不能集中注意力,影响了实际的教学效果。
3.教材依赖性强,分层教学不注重。出于受到教育经费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许多学校的信息技术专业的教师相对不足,再加上该课程不是中考项目,没有了升学的压力,部分教师对于课程教学也有了懈怠感,在课程创新上也不重视。此外,学生在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也有较大差异性,一锅端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
4.学校硬件设备不足,课程开展难度性大。部分学校由于经费配置不足,在电脑设备的购置上就有了较大困难,无法满足人手一台。 在这种情形下,学生缺少学习资源,信息技术使用技能自然无法掌握,几个学生共同使用一台计算机,能认真专注学习的当中是少之又少,学习带有敷衍性和随意性。技术教育的基础设施严重匮乏,只会导致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举步维艰。
一、新课改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解决措施
1. 以学生为中心。传统的课堂教学向来都是以“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来上课,这种“填鸭式”的教育方法忽略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剥夺了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机会。
新课改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有效解放了学生的思维,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并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尽最大努力提高其自主学习、自觉学习的兴趣,实现全面发展。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应以学生为本,注重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师在新学期开学前应充分了解学生现有的信息技术水平。大多数小学是设有信息技术课程的,在小学接触过这门学科的学生都有一定的信息技术操作基础,升入初中后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的学习也是较容易的。但是仍有一些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教育条件相对差一些。从那里的小学升上来的学生缺乏对电脑的了解,有些甚至没有接触过信息技术知识,对初中教材上的知识难以理解,所以教师单纯按照书本上的东西教授这种方法,对这类学生是不适用的。教师可以在讲课前做一个调查,了解学生的情况,注重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2.建立开放型课堂。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往以书本、教师为中心的课堂已经不再适应现代社会。因此,新课改应建立开放性的课堂,并且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时代的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应该改变传统较为落后陈旧的教学理念,勇于打破常规,重新去构建新的教学方式,打造开放性课堂。开放性课堂的中心是学生,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帮助学生进行计算机知识的学习,一改以往只注重教授课本知识的情况,注重对学生信息技术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例如,教师在进行体验抽奖小程序的讲解时,可以先进行一次随机点名,被点到者起来回答问题,调动学生紧张情绪,使学生们都有参与感。这样进行几次问答后,可以问学生们,是否写完作业回家都看电视呀,那么看不看抽奖节目,有没有参与过这种抽奖,又有没有中过奖呢?更深刻的调动学生情绪,这样教师就可以根据只参与但不中奖的情况进行小程序的讲解,为什么中奖概率很小,并可以让学生们分析,是哪里的代码控制这个概率的,如何进行控制的,要想改变中奖几率,应该怎么去改代码这一系列问题,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小程序的理解,更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思考问题的方式。由于教材的生硬性,导致学生们只会生搬硬套,认为只要自己可以默写出来代码便是学会了。其实不然,信息技术具有很强逻辑性的,学生们需要的是理解其中的因果关系。如果只是单纯地背诵代码,那么久而久之,就会忘记,这样根据好奇引发的兴趣学习可以加深学生们的印象,学会原理,形成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3.使课堂更加民主化。以前的课堂是教师一人的课堂,教师讲,学生被动地接收知识。但在新课改下,教师应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教师在教学方面需要做出相应的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单方面讲授,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要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获取需要的资料,而不是单纯地把计算机当成讲课的工具。例如,在进行讲解合唱评分巧计算时,可以让学生们自己组织一次合唱活动,并进行组织打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感。然后让学生们去掉最低分,最高分计算最终得分,最后看谁用的方法最简单。这时教师便可以拿出计算合唱评分的小程序,来让学生们使用,在快速计算的吸引下,相信已经调用起大部分学生的兴趣,然后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对此进行分析,计算核心是什么,其中哪里是最低分,哪里是最高分,全程民主化课堂,学生们也不会因为不感兴趣而昏昏欲睡。教师可以着重讲解难点,加深学生理解,不会因为死记硬背计算核心而产生被动灌输式学习。这样玩乐欢笑急于一体的课堂,学生接受度更高,学习兴趣就会更浓厚。
4.培养兴趣。以往的初中计算机教学过程当中,不注意学生兴趣的调动,内容枯燥无味,也就是教师以本为本、理论教条,不注意问题的创设,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很难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有的学校计算机要求不严,当成可有可无的课程,上课时只是让学生在电脑上玩玩游戏。从而荒废了学业。所以,计算机的教学要重视课堂情境的创设。重视教学模式的创新。在计算机课堂上面,建立友好合作的师生氛困很重要,把那些计算机上面那些抽象的概念用一种形象的表达方式去表达,或者计算机老师用自己精湛的技艺来制作一个幻灯片,制作一个多媒体教学软件,不再是一个空洞的说教,让学生能身临其境。置身于丰富的教学情景里面,这样才能把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创新成为教学模式进步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宋天.基于混合学习模式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设计与有效性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
[2] 樊慧慧.新课程改革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案例教学的应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