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互动之花”绽放在课堂教学中

发表时间:2020/12/1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5期   作者:张丽萍
[导读]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査、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 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张丽萍
        大田县城关第三小学   福建 大田366100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査、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 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宽松、和谐的情境,学生的智力能得到最有效的发挥,创新意识能得到最有效的激发,个性心理特征也能得到最充分的展示。从教学经验知道,硬性的单一式灌输不是科学、有效的课堂,课堂教学活动实质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构建的双向活动,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相互影响的过程,即教师以“教”来促动学生的“学”,学生以“学”来促进教师的“教”。最终达到课堂活跃、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和学习成绩的提高的目的,想要做到有效的师生互动,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是构建互动式教学的重要保证
        情感是人对现实世界各种事物所抱的不同态度和不同体验,是影响学习者行为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因为我们的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思想和感情的交流过程,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着学生的认知活动。因此,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氛围是促进师生互动的必要条件。“亲其师,信其道”,教师把对学生的爱化为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一句暖心的话语,一个赞许的姿态,一个体贴入微的动作,都会使学生感到教师的关心赏识,心理上会产 生一种说不出的愉悦与满足,这就无疑能促进他们积极上进,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添他们的勇气,鼓起他们的自信。反之师生之间的关系紧张,学生会由厌恶教师进而厌恶学习,即使是难度不大或者很有趣味的教学内容,也不能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营造教学的和谐性,提高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关系,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师生双方情感的沟通和协调、相互信任和合作关系的建立,都需要教师以自身积极情感来感染和唤起学生的学习情感。
二、把握恰当的时机进行互动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对“一知半解,,的事物更容易产生探究的欲望。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让他们在“新旧知识的结合点”上产生新的问题,并把此作为探究点,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探究思考。这种时机的把握是充分体现师生互动有效性的关系。例如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的教学,算出得数,其实并不难, 很多学生都会计算,但对算理的理解则会有一定的困难。学生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引导学生探究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的算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是这一节课的重点。教学中,我设计了如下的互动过程:师生共同列出算式:45+12。教师问:“那么结果是多少呢?”很多学生说是57。

教师继续追问:“那么45+12为什么等于57?你是怎样想的?你能告诉不知道的同学吗?”……学生开始寻求证明自己答案的途径和方法。此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互动,展示不同的思考方法,可以先算40+10=50,再算 5+2=7,最后50+7=57。也可以先算45+10=55,再算55+2=57。还可以先算40+12=52,再 算52+5=57等等。教师引导学生比较这些算法,“这三种方法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发现原来这些方法都是“把加数看成整十数来口算”的。从而渗透“转化”的思想。 这里,教师正是利用了学生对知识的“一知半解”,设置挑战性的问题,与学生进行有效 地互动,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三、创设师生互动的教学情境
        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己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如生活情境、故事情境、游戏情境等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小学数学内容来源于生活实际,它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并与学生已有知识体验相联系的。如“元、角、分与小数”这一单元的教学,我根据教材的要求创设了“买文具”、“买书”等情境,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事实证明,创设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有利于学生发现知识、探索奥秘、从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教师只有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的主动探究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进而使学生明白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价值,才能让数学焕发迷人的魅力。
        四、发掘教学内容,提升师生认知互动
        认知互动是指师生在课堂中所采用的策略,双方思维的活跃程度是通过一些策略来体现的,认知互动能够使学生获取和整合新知识。首先教师需在课堂上明确学生探究的目标,有些教师对学生提出的目标过于笼统,学生未必能很快的领会要领,找到合适的探究方法,这样的目标提出就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了避免此类现象发生,教学中要让学生能探究而且探究有效,在探究过程中与老师有效互动,就必须让学生明确探究的目标,并把握好探究的要求,教师在学生探究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有效思维,这样互动的环节看似松散,其实从头至尾都有一条思路清晰的线索,引领着学生探寻出知识的宝藏。再根据目标完成的难易程度选择是全班探究,还是小组探究,还是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探究。我的经验告诉我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在生生互动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教师就负责将这些闪光的火花及时保留,串联起来,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到互动过程中,真正能够让孩子学中有玩,玩中有思考,思考中又能及时归纳总结,有效的将知识、思维内化为自己的想法。
        总之,师生互动是让老师和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的重要宗旨,而只要师生有效互动,才会让学生在一节课中获得最大的收获,才能使教学过程有效,教学课堂充满活力,教学质量得以提髙。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