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公共安全现状调查及对策——以大连市为例

发表时间:2020/12/11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第23期   作者:管楚楚
[导读] 城市安全与城市的建设发展密不可分,通过相互支撑、共同驱动的方式可以为社会进步提供充足的动力。近年来公共安全事件频发,给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管楚楚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公共管理与法学院 辽宁 阜新 123000
        摘要:城市安全与城市的建设发展密不可分,通过相互支撑、共同驱动的方式可以为社会进步提供充足的动力。近年来公共安全事件频发,给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城市公共安全问题也已经成为和谐社会的重要制约因素。本文以大连市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官方统计数据的方法,对大连市公共安全的现状进行调查,通过收集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大连市公共安全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可操作性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公共安全;城市安全;对策措施
        引言
        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了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对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工作做出了重要部署。大连市政协副主席赵敏也曾表示“安全始终是第一位的,如果没有安全,还谈何发展、何谈民生、何谈小康。”作为社会发展的最根本保障,城市公共安全可以促进我国经济转型的可持续发展,这也对小康社会的和谐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公共安全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1大连市公共安全存在的问题
        1.1基础设施较薄弱
        经过调查分析可以得知,大连市在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弊端,特别是一些较落后地区的安全建筑基础设施不能完全满足规定的防护标准要求, 加上工作人员的不重视,没有在实际中加强基础设施的定期维护、保养与修缮,不可避免地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1] 。除此之外,大连市内的一些道路建设发展速度跟不上安全设施规划要求,缺少指示牌、标志线等情况仍然存在,既无法给驾驶员提供良好的指导与引领, 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救援人员的紧急处理与救援工作。
        1.2 重视程度不够高
        一方面,许多居民没有积极参与安全技能学习、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演练,而在实际安全事故中不知所措,不仅延误了救援时机,还可能造成更加严重的二次伤害。另一方面,许多城市居民对城市公共安全的隐患或事故表现出一种漠视的态度,如调查结果所示,四分之一的调查对象发现有关公共安全的相关问题,但不反映。这对公共安全事件的应急响应处置与善后工作带来了障碍。比如,一些应急通道、消防通道被非法停放车辆或摊位占用从而影响了灭火救援并造成人员伤亡的惨案。
        1.3管理体系不健全
        目前,虽然大连市公共安全系统整体发展较为良好,但是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管理体系不健全的问题现状。尽管大连市建设了较为完善的应急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使得该体系能够基本满足多部门、多层次应急管理工作的需求。但是这些法律法规、管理制度与标准体系在实际应用中有着一定的矛盾、冲突风险,有关政策法规之间的衔接性不佳,导致有关机构部门在执行时没有树立正确的协同合作意识,缺乏必要的协统机制也不利于应急预案发挥其职能作用。


        2大连市公共安全管理对策
        面对风险社会日趋常态化,新冠肺炎疫情未完全消失的公共卫生环境,国内外恐怖袭击形势严峻的治安环境,深化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改革,提升城市安全防范水平,是适应和保障城市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平安中国”的必然要求。大连市这方面当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应该如何着手处置,才能保障大连市公共安全的持续性,这需要探究完善,才能全面提高大连市公共安全管理整体水平,实现城市现代化管理的目标。结合本次调查统计结果的分析,为建立健全大连市城市公共安全服务体系,现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2.1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提高城市居民满意度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在硬件设施建设方面,需要加大力度,优化城市安全基础设施。经过调查,大多数群众对大连市公共安全基础设施表示可以,但仍有待提高。大连市部分地区的物防、技防、人防系统建设仍然有改进优化的空间。随着城市化的加快,传统的防范模式也在不断发展。可通过构建物防、技防、人防相结合,政府社会、市民共同协作的社会安全防控体系,强化内外联动。 另外,管理部门应该加大投入,多方面筹措资金,大力改造社区基础设施, 从而谋求社区公共安全[2]。
        2.2组织开展宣传教育
        城市公共安全的责任主体是多方面的,群众自身也是极重要的一环。环境心理学家认为人对生活的地方会产生一种依附的情感,而这种情感就是城市归属感。目前在大连市公共安全管理活动中,群众的参与度和热情并不高,要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开展城市文化宣传,强化城市归属感,进行城市公共安全知识的普及。应及时根据大连市自身的城市特点调整大连市公共安全管理制度,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提高公共安全管理的效率。通过发放宣传手册,开展居民座谈会,提升居民参与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尤其在当今新媒体时代,可通过电子平台、微信、微博等各种线上线下途径开展公共安全方面的宣传教育活动。
        2.3 完善政策法规管理机制
        尽可能根据大连市的实际情况完善应急管理的政策法规,完善大连市公共安全的预防与应急准备机制。以《突发事件应对法》为核心来构建更加完善的应急管理法律法规体系成为必然趋势。既要结合实际贯彻落实该法的实施细则说明,又应在大连市政府的协助下做好可行性的地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政策、条例等文件资料的修订工作。通过这些管理规定与法律法规之间的有效衔接来构建一个具有一定协调性、科学性和统一性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法律政策体系[3]。
        3结论
        本文通过网络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了大连市社区公共安全的现状。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数据得出大连市公共安全仍然存在的基础设施不完善、重视程度不够高、管理体系不健全三个方面的问题,并根据实际,结合公共安全相关理论,提出了完善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开展宣传教育、完善政策法规管理机制三个方面的建议。
参考文献
[1]刘小楠.关于加强我国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的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23(09):171-173.
[2]梁丹丹,张丽,李苏.当前城市居民公共安全意识的调查与分析——以合肥市的调查为例[J].鸡西大学学报,2015,15(10):45-48.
[3]杨森.社会转型期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法制化发展研究[J].时代报告,2019(1):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