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景观理念的河道整治与设计

发表时间:2020/12/1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3期   作者:高郁奇
[导读] 摘要: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的背景之下,城市河道中水环境所存在的问题日益严重,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进步,河道、内湖的污染更加的严重。
        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陕西西安  710001
        摘要: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的背景之下,城市河道中水环境所存在的问题日益严重,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进步,河道、内湖的污染更加的严重。城市河道是城市生态系统内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积极的开展水环境的质量对于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和谐生态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流域水环境整治工程的实际情况,来总结出设计思路,能够更好的深化河道水环境的建设,为相关工程的建设提供基础条件。
        关键词:生态景观;河道整治;设计要点
        1引言
        河道治理最初主要考虑防洪、排涝、航运、灌溉、河道冲刷和水土保持等作用,从而进行河道疏挖、堤防、护岸及护坡的建设。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生态文明发展的情况下,人类的生存发展与大自然的和谐统一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河道治理过程中,河道生态问题也备受重视,护坡作为河道的一部分,是河道的线性景观,是人类与水资源亲近的连接段,是河流水系与陆地生态调节的过渡带,同时也是河道治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2河道生态综合治理原则
        河道治理工程为恢复河流生态环境和提升水系统承载力的有效方法,为打造绿色生态河流、建设滨河宜居城市及改善水生态环境的根本途径。因此,城镇河道生态治理应遵循的原则有地域性、安全性、自然性和生态性等安全性。防洪排涝安全为河道综合治理的基本要求,同时还要注重水环境治理、生态用水和供水安全,河道生态系统中搭建水安全体系为重要的前提。生态性。生态性是指综合治理项目以保证河流生态健康为前提,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整治措施满足各类水生物种的生长需求。为了实现河流生态系统的持续健康发展应尽可能的保留原有的生物群落,以提升河流的自净能力和维持水系统的良性循环。自然性。天然河流的走势大多蜿蜒曲折,为维持河流的自然属性和水体环境,最大限度的保持其原有地貌为河道整治的基本原则。地域性。不同区域的地貌特征、河流走势、水文地质等环境条件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和地域性,这就要求治理工程要因地制宜的选择合适的整治措施,不能完全照搬照抄其它河道的治理办法。例如,对于穿越居民区的城镇河流治理,要考虑人们对回归、亲近自然的需求注重河道的景观功能,将城镇景观和水利工程结合打造人文气息浓郁的滨水宜居乡镇。
        3河道生态综合治理技术
        3.1水质改善总体思路
        按照流域综合治理、“防洪排涝、水质改善、生态修复”三位一体的原则,加快推进汤坑水治理工程,减少洪涝灾害,控制入河污染,增加城市绿带,提升民生环境。通过管网改造工程、配套管网接驳完善工程及城市更新改造项目等,并结合本工程的漏排污水口接驳完善系统建设可以确保干流旱季水质达标,进而保障河流交接断面旱季水质达标。通过雨污分流改造、城市更新改造及解放基流、利用清洁雨水补给河道等,可以较大程度的削减雨季入河污染负荷。同时通过在干流截污箱涵布设截排口,并设置闸门,将流域建成区范围内的重污染水截流至干流截污箱涵排除,进而保障干流的水体水质,将流域生态控制范围内的基流及干净雨水收集入上游湖泊作为旱季河道补水水源。
        3.2生态绿网
        以水系生态廊道为契机,沿港渠营造良好的水生、湿生和陆生植物环境,将各种生态效应输送给城镇,并将各类城镇建设单元相联系,形成有机的整体空间结构,增加与其他交叉廊道生物交换的几率,进而推动区域景观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运用不同层次不同品种的乔灌草相结合,构成比较自然粗放的植物群落,通过种植深根性、根系发达植物,达到固土、防止水土流失的同时,立体植物带跟城市绿地衔接,形成相对封闭式滨水环境,不仅有利于空气净化、噪声降低,还有利于亲水空间的营造。低矮的草坪、灌木不仅能为昆虫、爬行类等动物提供栖息环境,也是其他生物类群的食物和能源的提供者。乔木与低矮植被按照错落有致的景观美学要求形成对比和参照,以色叶乔木为骨干树种,搭配浆果类灌木,以及低成本养护的观赏草和耐阴藤本,为廊道中飞禽内生境系统提供筑巢栖息和觅食的场所。挺拔的乔木能有效延长雨水落地的时间,能为高峰期的径流缓解压力,以空间换时间,实现最佳的渗透效果。这种植物群落的建立,在东湖港构筑成沿港渠的生态屏障,提高水体自净能力,维护水体生态发展,恢复河道生态廊道的体量与连通性,形成滨岸带复合生态圈,形成连续富有生机、活力、可持续性的生态绿网。
        3.3生态护坡
        1)护坡固土,即生态护坡能通过植物根系把土壤固定住,形成稳定的护坡结构。某些植物的深根能透过浅层土壤,生长至深层较稳定的岩土上,具有一定的锚固作用;而浅根在土层中盘根错节、延伸至一定范围,形成了土与根系的复合体,起到了预应力加筋的作用。2)水土保持,依靠植物能缓冲暴雨洪水对岸坡的冲击,能有效减少水土流失。暴雨可使坡面结构损坏,造成拉坡、滑坡、崩塌等次生灾害。部分降雨在落到坡体前就被植物截留,或蒸发回大气或继续下落至坡体,经拦截后的雨滴,动能减小,撞击土体的力量削弱,从而飞溅起的土粒也随之减少,地表径流将带走这些飞溅起的土粒,此时植被又能减少地表径流,从而有效减弱滑坡及水土流失的可能性。3)改善生态环境,保证生物多样性,能够一定程度上净化水体、过滤泥沙等污染物。岸坡植被对于维持河道及周围环境的生态系统平衡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岸坡有了植被,才能提供有关生物赖以生存的空间,食物链才不会断裂,人类的生存空间才有所保证。另外,植被还能减少水土流失、避免土壤沙化,降低环境噪音,促进污染物降解,调节小气候,净化空气。最后,生态护坡与景观设计结合,可将河流岸坡打造成防洪屏障的同时也可利用不同的植物打造出供人们休闲放松的绿色长廊。
        3.4生态河堤
        今后水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新趋势为建设生态河堤。生态河堤以创建、保护良好的自然景观和生存环境为基本条件,属于一项融合了美学、生态学、生物学、环境科学和水利工程的综合技术,在满足堤防耐久性、安全性和强度要求的情况下考虑生态效果,创建符合生物生长、水陆涵养与相互连通的仿自然生态河流。生态河堤不仅可以明显改善水体、土壤与周边环境质量,而且可显著提升居民生活水平,充分发挥保持水土的功能。建设的沿岸景点具有显著的生态与社会效益,对于增加周边环境的文化氛围、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和促进城镇生态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
        4结束语
        城市河道对于城市生态环境有着直接的影响,而河道治理能够有效的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提升。当前的河道治理工作应该融入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要积极的开展生态修复处理工作,提高河道自净能力,有效的促进河道功能的恢复。进过有效的治理后,能够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质量水平,逐步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董小勇.浅析城市河道综合整治与河道生态景观[J].居舍,2019(29): 118.
        [2]邓伟,谢林波,葛佩琳.基于生态清洁型小流域乡村河道景观建设初探[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9(10):18-19+29.
        [3]曹媛媛.基于生态环境下城镇河道整治与环境修复方案研究[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9,47(09):168-170.
        [4]任飞.河道综合整治与生态景观建设现场管理[J].中国高新科技,2019 (16):121-123.
        [5]谈燕君.生态性河道景观规划设计浅析[J].城市建筑,2019,16(21):128- 1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