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 翟景新

发表时间:2020/12/1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3期   作者:翟景新 史鹏
[导读] 摘要:在林业的建设发展中,林业资源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我国现代化社会建设和生态环境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吉林省农安县高家店镇综合服务中心林业和水利科  吉林省农安县  130200
        摘要:在林业的建设发展中,林业资源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我国现代化社会建设和生态环境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林业技术的发展逐渐被提上日程,成为社会所关注的焦点。苗木培育是林业生产的关键步骤,科学的育苗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林业生产质量,苗木种植和移植过程也对苗木生长有着极大程度的影响。基于此,要科学地做好苗木培育和移植造林工程,实现林业工程质量的提升。针对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展开了分析和讨论,供参考。
        关键词:林业工程;苗木培育;移植;造林技术
        1林业苗木培育技术要点
        1.1选择育苗地
        育苗土壤的选择尤为关键,也是进行育苗工作首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在进行育苗地选择时,要满足以下条件:土壤肥沃、位置科学、交通方便、排水性强等,据调查显示,适宜幼苗生长的土壤有沙质土壤、轻土壤。要避免选择沙土、黏土及盐碱土壤,防止其对幼苗生长产生抑制作用。除了土壤之外,苗木的健康生长还会受到阳光、温度、水分等因素的影响,需要其共同参与,从而为幼苗生长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同时,一旦选定育苗地之后,还要不断建设并完善其配套设施,不断加强其道路修缮工作,从而促进道路交通体系得到有效提升及优化,还要构建完善且良好的灌溉排水体系,强化对房屋的建设力度等,从而有效保障育苗工作的顺利开展。
        1.2对育苗地土壤进行整理
        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想要找到一块较为适合的育苗地是有一定难度的。通常情况下,对于所选择的土壤不设置更多要求,只要其能够符合育苗的大部分要求即可,而对于其他不利要求,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在能力范围之内进行不断调节和改进,使之达到理想的育苗条件即可。在育苗之前,要对土壤土质进行深入分析,做好土壤消毒工作,可以利用化学药品对土壤中的不良病菌进行消毒处理,从而为幼苗生长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一般情况下采用酸碱中和的方式对土壤进行改善,即土壤若呈酸性,则在土壤中加入草木灰和石灰等碱性物质对其进行改善;反之若土壤呈碱性,则在土壤中加入消毒或腐熟的松林土等酸性物质改良土壤[1]。
        1.3苗木种子处理技术
        对种子的选择和处理是苗木培育过程中重要的环节,种子性能会对苗木存活率带来直接影响。在育苗工作展开前,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要求,选择品质优良的母树实行培育,不仅要关注其外形的完整与否,还要考虑其抗病能力、抗旱耐寒能力等。在选定树种之后,还要加大力度开展种子催芽工作。科学地清洗、消毒苗木种子,然后将其投入适宜的环境中开始催芽活动。除此之外,温度和湿度是种子催芽过程中必要的条件,也是直接决定种子催芽效果好坏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对种子进行催芽时,要对其温度进行严格控制,保证其有一个适宜的催芽环境。
        1.4播种技术
        播种工作是林业工程苗木培育的重点技术,在播种过程中应该对播种时间、气候、温度、湿度加以控制,并且在播种之后还要对其灌溉和养护处理进行重视。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展开:第一,播种时要选择播种时间,通常在春季进行播种,因为春季的气候、温度等条件适宜幼苗生长,而且播种之后还会带来大量的雨水,会更好地促进幼苗生长。第二,在播种之后,需要进行浇水工作,为种子萌发创造足够的水分和温度条件,从而为种子提供高质量的生存环境,更好地促进种子生长发芽。若播种之后天气依然干燥,要及时做好浇水养护处理,以此为种子提供充足的水分。除此之外,在播种之后,还可以覆盖地膜,以提升种子发芽率,进而进一步提升播种质量。


        1.5施肥技术
        由于苗木生长与其种子萌发之间存有一定差异,相关工作人员在开展施肥工作时,需着重注意施肥数量与次数,应将实际情况作为依托,针对施肥剂量与次数进行动态调整。与苗木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针对性施肥;使用经过发酵处理的圈肥,在土壤上均洒,避免浪费,提升圈肥使用率;对苗木实际成长状况实时观察,并对目标生产过程中所缺肥料科学判定,尤其是在苗木达到旺盛阶段时,需更加精细做好追肥工作,为苗木提供充足营养。
        2林业工程苗木移植技术
        2.1把握最佳移植时机
        影响苗木生长的最关键因素是苗木移植造林的时机,把握最佳移植时机,能够有效地提升林业工程苗木移植技术的质量,进而实现移植技术的进一步优化和提升。一般情况下,我国北方会选择在4月下旬到5月下旬,南方多在3月初到4月下旬进行移植,此时正是苗木最佳生长状态,气温逐渐转暖,而且有充足的降水量,因此要好好把握这个时间,做好幼苗养护工作,更好地提升幼苗的存活率。
        2.2移植措施
        雨季的造林活动一般选择在6—9月完成大规模种植,必须保证湿度,成活率较高。对于常绿针叶树,如侧柏和油松等的苗龄小,最好移植已经生长3年的幼苗。合理运用灌溉容器苗,利用ABT粉、保水剂完成浸泡和蘸泥,增强其成活率。在移栽和造林时,要优先挑选没有任何病虫害的幼苗,其目的是为了保证苗木的健康生长。对于针叶树种而言,其幼苗的高度一般是35~43cm,大的幼苗其高度介于110~125cm[6];对于阔叶树种而言,幼苗的高度一般在2.3~3m。种植时要先修剪侧枝,之后再完成移植。所以,在进行设计时,要预先选择苗木的规格。
        2.3采取营林技术防治措施
        营林技术防治能够有效地对移植造林技术进行保护,并进一步强化病虫害的防治力度,其本质是对移植造林中树木的多样化进行重点考虑,从而促进移植造林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巩固并提升移植造林技术的有效性。针对营林技术防治,可以从以下3方面展开:第一,在开展植树造林过程中要进行科学密植,为树林提供良好的通风性和透光性,进而控制一些林木害虫的繁殖。第二,适当增加混交林的营造,从而有利于树木形成多样化,进一步促进树木抗病虫害能力的提升。第三,构建相对健全的林业法治制度,并构建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进而加强对林木的管理,降低人为破坏,有效保证林木的多样性,这样一方面能够提升林木的抗逆性,另一方面可以加大对病虫害天敌的栖息地保护力度,从而达到理想的病虫害防治效果。
        结束语
        林业项目是现代化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该项目中的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会极大程度上影响苗木的生长水平。同时,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是林业工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促进我国林业发展及提升我国林业效益的有效途径。因此,在林业项目发展过程中,应该不断提升苗木移植与管理技术,实现林业生产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优化,推动幼苗快速生长,更好地促进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卫荣,倪尉廷.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J].江西农业,2019 (24):52.
        [2]王炯梅.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9, 39(23):54-55.
        [3]仁增康珠.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J].农家参谋,2019 (22):1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