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让习作因生活而精彩

发表时间:2020/12/11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9月下   作者:牛筱娟
[导读] 《新课程标准》倡导基础教育与生活实践有机结合,让教育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

黑龙江省海林市柴河林业局第三小学   牛筱娟  157100

        《新课程标准》倡导基础教育与生活实践有机结合,让教育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让生活走进学生心灵还要让学生舒展心灵,放飞情感。学生的精神世界千差万别,对外部世界的感受和情思也必然千差万别。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过不歇。”可见,生活是作文的源头,作文是生活的再现;作文会因生活而精彩,生活会因作文而美妙。
        一、丰富习作素材  引导学生到生活中观察
        生活是学生习作中最直接、最丰富的素材来源,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从生活碎片中丰富情感体验,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观察,就能随时随地获取丰富的习作素材。由于观察是习作的基础,因此我有意识地领着学生走进大自然,指导学生去观察千变万化的事物。春天到了,我引领学生留心校园、田野的一草一木;夏天到了,我利用假日带领学生拥抱自然,感受夏天的丰富多彩;秋天,组织学生到田野里去观看农民伯伯收割的场景,让他们分享丰收的喜悦;冬天让学生观察……并要求学生及时将心中的所思所想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通过长期的积累,学生的脑中装满了孩提时代的故事,积累了丰富的习作素材。
        二、抓住有利契机  引导学生到生活中观察
        让学生感悟日常生活中里很好的素材,让他们感受作文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习作就是自己生活的个性化表达,从而体验作文过程是快乐的。在活动中体验,激发写作动机。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叶圣陶老先生早就强调作文的交际功能,他说:“作文为社会中不可缺少之技能,非语文教师强加于学生之作业。”由此看来,学生只有想写、愿写时,才会觉得写作是一件乐事。因此,我将习作指导融化在学生喜爱的活动中,积极引发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丰富自己的感受,激发他们的写作动机。


例如在指导写人物时,我指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开展“夸夸我的好同学”、“讲故事比赛”等活动,让学生搜集所写同学的典型材料,激起学生表达的愿望,产生写作的动机。生活是生动活泼的,与生活“链接”,课堂教学才会换发鲜活的生命力,让孩子过自己的生活,写自己的生活。
        三、写出心中独特感受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实践
        让习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才能让学生真正喜欢上习作,让他们以“生活”为基础,以“真实”为准则,用自己稚嫩的笔法去描绘这个绚丽多姿的世界。实践出真知,我们只有让学生写自己实践过的、了解的事情,学生才能充分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一天下午,随着一阵阵北风,雪花慢慢的从天空洒落下来。听课的孩子心早飞到了窗外。见此情景,我马上丢下课本,大声说:“同学们,看雪去!”孩子们如小鸟放飞,拥着我来到操场,有的举起双臂,好像迎接天外的来客;有的合起双手,好像捕捉神奇的玉蝶;有的张开大嘴像在品尝廉价的冰淇淋;有的凑在树下,倾听着雪花落下的声响;有的蹲在地上,细看着雪花的踪迹;有的在奔跑跳跃,追逐着雪花的身影……内容真可谓是丰富多彩,趣味生动。试想,如果学生看雪后,强行让学生以“雪中趣事”为题,学生怎可能写出如此画面有异、心愿不一、情感有别的精彩片段呢?可见,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向生活投去独特的眼光,提高他们感受生活、认识世界的能力,而且要引导他们以独特的方式。对生活、对世界进行自由的描述;对内心、对情感进行自由的抒发,使他们在语言与精神的和谐同构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
        陶行知先生曾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教育教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生活加以提炼,使习作教学的指向性更明确,必须让学生细心去观察,用心去体验,感悟生活、体味人生,从而真正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情感世界。
总之,精彩纷呈的生活是由许许多多生动有趣的细节组成的,只有善于发现,捕捉生活细节中的情趣,才能为孩子们的习作带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鲜活素材,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才能因亮丽的生活而精彩!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