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教师职业心理品质

发表时间:2020/12/11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9月下   作者:刘彩云
[导读] 乌申斯基说过:“教师的人格,就是教师的一切。”教师良好的职业心理品质无疑能促进学生健康心理和良好人格的形成。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柴河林业局第一小学   刘彩云 157131

        乌申斯基说过:“教师的人格,就是教师的一切。”教师良好的职业心理品质无疑能促进学生健康心理和良好人格的形成。目前,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之所以欠佳,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教师的思想观念、教育方式和态度造成的,与教师职业心理品质不高有着相当紧密的关系。学校教育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主阵地,教育者自身具备良好的职业心理品质至关重要。信息时代使教师的劳动变得更加繁杂、追求创造和卓越的愿望更为强烈,而由此形成的心理压力比起任何时候都要沉重。教师面临更多的考验、挑战。在各式压力面前,教师也暴露或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心理问题。据调查,近30%的教师存在轻、中度心理问题如自满、抑郁、嫉妒、偏激等,教师心理存在健康问题,势必使学生的身心受到攻击与伤害,甚至对社会产生恶劣影响.从教师自身的健康和学生的健康发展需要出发,有必要开展教师职业心理品质的研究。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教师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已成为素质教育得以实施的必要条件之一。而心理健康作为衡量人心理品质的重要评价指标,必然引起政府部门的重视和研究人员的关注。教师的心理问题,不仅仅影响其自身的健康,更重要的是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生理—心理症状抑郁、焦虑,人际关系问题、职业行为问题、教师的职业倦怠。导致教师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有社会、学校、教师家庭及自己本人等多方面因素。报告在探讨和分析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形成原因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培养良好教师心理品质的对策.一是教师自身方面,了解并悦纳自己,改善自我观念;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加社会支持;培养正确的压力观,提高压力应对技术;学会常用的情绪调节方法。
        通过研究教师的职业心理品质现状,明确影响教师职业心理品质的因素,不仅来自社会、家庭及教育评价等外部因素,而且还来自教师专业成长、角色冲突、褒奖思想等内部因素。
        (1)相关统计数据
        美国辛普里的研究发现,在教师中有1/3的人存在情绪困扰(同期一般人群为1/4),还有的调查结果显示有22.4%的教师必须接受心理治疗。美国全国教育协会报道:在教师中有37.5%的人常对工作效率感到极度忧虑;有30%的人社会适应不良,有情绪问题;有20%的人需要心理医生特别关心;另有12.5%的人不易与人相处;而其他的职业没有如此高的不良症状。他们认为,这与教师这一特殊职业有关。另据有关专家调查统计,教师中患神经症的占10%以上,而在其他职业人群中平均仅为2%左右。??
        在我国,有关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实证研究也很多。其中取样较大、研究时间较早的是1994年谷丰主持的课题“上海市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研究”.我国通常采用SCL—90心理健康量表这一工具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的测查,这个量表被广泛用于教师心理健康测验。国内修订的该量表共有90个项目,涉及感觉、思维、情感、意识和行为习惯,有的项目还涉及人际关系和饮食习惯.量表采用5级评分法,测试时要求被试回答所有90个项目,限定回答近一个星期的体验。结果反映为:1995年,对上海市97所学校3055名小学教师进行调查发现,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48%,其中12%有明显的心理症状,2%较为严重,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是当前小学教师中最主要的心理健康问题。而且小学教师群体内部心理健康问题的差异十分明显,不仅有性别、年龄的差异、还有所任职务性质的差异.1996年,对北京市15所学校554名小学教师的调查结果发现,有58.46%的教师在工作中烦恼多于欢乐;28.57%的教师在工作中经常有苦恼;33.64%的教师在校内很少同别人交往:40.15%的教师很少同校外人交往。调查对象中有55.98%的教师经常患病或有慢性病。2000年,对辽宁省14个地市、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进行了检测,调查结果显示,有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经构成心理疾病。


69%的被检测教师自卑心态严重,嫉妒情绪、焦虑水平也出现偏高。经过分析,教师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6个方面:自卑心态严重,小学教师尤甚,有68.82%的教师认为自己与进机关、做生意的同学相比,差距很大;嫉妒情绪突出,在职务提拔等方面互相猜疑;虚荣心理明显;焦虑水平偏高;性格忧郁孤僻;逆反心理较强。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工作节奏快,对自己事事求完美而导致的焦虑水平偏高,脾气暴躁,易被激怒。
大量的调查研究显示,在教师队伍中的确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这与教师职业对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高要求形成了尖锐的矛盾,专家们认为,这种现象发展下去将对教育环境造成污染,教师的心理问题必须尽快诊治,这就要求我们对教师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从而达到调节和维护的目的。
        (2)教师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研究表明,导致教师心理不健康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教师心理行为问题形成的途径也各异,因此,教师心理不健康的表现也是多种多样的。
        ①生理—心理症状
         从人的主观心理体验上看,教师心理不健康主要表现为:(1)抑郁。通常表现为情绪的衰竭、长期的精神不振或疲乏,对外界事物失去兴趣,对学生漠然等。(2)焦虑.主要有三类表现:其一是持续的忧虑和高度的警觉,如过分担心自己的人身安全问题;其二是弥散性的、非特异性的焦虑,如说不出具体原因的不安感、无法入睡等;其三是预期焦虑。例如,并不怎么关心现在正在发生的事,而是担心以后可能会发生的事。(3)更常见的症状是在抑郁和焦虑之间变动,当一种心理状态变得不能忍受时,另一种心理状态便占据了主导地位.这些心理行为问题通常伴随着一些身体上的症状,如失眠、食欲不振、咽喉肿痛、腰部酸痛、恶心、心动过速、呼吸困难、头疼、晕眩等。
        ②人际关系问题
        教师心理不健康的身心症状不可能仅限于个人的主观体验,而且会渗透到教师的人际关系网络中,影响到教师与家人、朋友、学生的关系。 
        ③职业行为问题
        教师心理健康可使学生受益,而若教师出现种种心理行为问题,受害最大的自然也是学生。教师的不健康心理在职业活动中的表现主要有:(1)逐渐对学生失去爱心和耐心,并开始疏远学生,备课不认真甚至不备课,教学活动缺乏创造性,并过多运用权力关系(主要是奖、惩的方式)来影响学生,而不是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心理引导方式帮助学生时常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正常阻力扩大化、严重化,情绪反应过度。如将一个小小的课堂问题看成是严重的冒犯,处理方法简单粗暴,甚至采用体罚等手段。或者有些教师在尝试各种方法失败后,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置之不理,听之任之。(2)在教学过程中遇到挫折时拒绝领导和其他人的帮助和建议,将他们的关心看作是一种侵犯,或者认为他们的建议和要求是不现实的或幼稚的.(3)对学生和家长的期望降低,认为学生是“孺子不可教也”,家长也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和配合教师,从而放弃努力,不再关心学生的进步。(4)对教学完全失去热情,甚至开始厌恶、恐惧教育工作,试图离开教育岗位,另觅职业.这种怨职情绪常常会在教师之间得到互相的强化,从而影响整个学校的士气。
        ④教师的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是西方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研究中较为流行的一个概念。国外对这方面的研究较多,而国内对该问题的研究较少。职业倦怠是一种与职业有关的综合症状。它源于个体对付出和回报之间显著不平衡的知觉,这种知觉受个体、组织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职业倦怠常发生于从事教育行业和服务行业的个体身上。教师长期的职业倦怠会恶化教师的身心健康,也会出现教学方法上的不灵活和行为失常,是教师心理健康的突出问题
        让我们老师在提高生命质量,提升生命价值的同时,以一种积极健康的生命状态投入生活和工作中,在使自己的生命更加阳光灿烂的同时,创造更多更大的社会价值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