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品德教育中促进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发表时间:2020/12/11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9月下   作者:郭彪
[导读] 如今,“核心素养”是一个教育热词,无论何级何类学校,都在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安徽省亳州市青云中心小学  郭彪   236800

摘要:如今,“核心素养”是一个教育热词,无论何级何类学校,都在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关键词:品德教学,德育
        根据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清华附小作为百年老校,就曾明确提出了小学生发展五大核心素养,即身体健康、成志于学、天下情怀、审美雅趣、学会改变。仔细研读他们提出的五大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无一不渗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要点立足于校园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承担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老师来说,更要关注如何在本职工作中促进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要为孩子将来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打好坚实的基础。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及教育反思,个人尝试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打开品德教育的新思路,探究品德教育的多途径。
        一、立足课本,坚定“品之本
        人教版小学生《品德与社会》一二年级叫《道德与法治》教材共分六个年级12册,由易到难,由个人到集体,由我到家国等,分别可以在核心素养的18个基本要点里找到对应。可见,如何将《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好、透,便关系着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如此看来,承担品德教育的老师责任非同一般不可小觑。如何“立足”,如何“坚定”呢?照本宣科,一味说数,显然只是流于形式,并不能深入孩子内心。我们可以尝试以下做法:例如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课《我的一天》的教学,对“钟”的认识,和“钟姐姐”交朋友,就可以结合孩子的具体作息时间,什么时间起床,什么时候早读,什么时候放学等,既让孩子熟悉了小学生活的节奏,也促进了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时间观念的培养。当然,后期的眼进也根重要,教师要关注孩子是如何在生活中遵守时间观念和安排自己的学习与生活的。习惯一旦养成,对以后的自主发展便打下了启蒙的基础。正如古人所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可见,“品德”之本的坚定落实,关注学生学以致用的实践性,定会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全科教学,构建“德育”之面
        此处”全科教学”是指各学科的相关联系,相互融合。品德教育并不是《品德与社会)这门功课的任务,任一学科的老师都肩负着德育的重任。反向思考下,品德课的老师亦可结合不同学科的内容,挖挖德育的精华与课本融合,以更高的角度,更全面的视野,以“德”立人。例如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我和规则交友》,便可结合体育课出操的路队管理、排队秩序、体育比赛的规则等,树立孩子规则意识。


又例《诚信是金》的教学,可以结合语文课本《我不能失信》一文,用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为孩子树立学习榜样;《读懂爸爸妈妈的心》一课,可以联系语文课文《妈妈的账单》,让孩子感恩被爱,学会去爱。
        三、熟谙学情,巧用以利”促“德”
        每个年龄段的孩子,其身心发育都有各自的特点。老师要能够做到结合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特点,运用恰当的技巧方法,释放品德教材的最大能量,达到德育的最高成效。例如,低年级的孩子,他们的适应性行为可能会出现偏差,作业拖拉、上课分心、学习懈怠等,老师可以通过课本教学,告诉孩子“如何做学习的主人”,明确“大家都在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旨在引导孩子树立学习意识,主动探究学习。但是任何口头说教的力量都是有限的,这时,老师可以采用代币管制法,制作一些小红旗、小红花、小五星等证券,鼓励孩子凭借自已主动完成的项学习任务去换取证券奖励,再凭借证券换取自己所需物品。我们要巧用以利益和物质的满足,对其好的行为的出现给予奖励的方法,促进孩子学习、文明、卫生等习惯的养成,为孩子核心素本的提升,例如“学会学习”、“自我管理”等,加注助推剂。
        四、家校同步,形成德育常态
        孩子的成长环境除了学校,更多的是家庭。孩子在校全方面养成的好习惯,树立的学习合作意识,自觉避守的纪律规则,敬老爱幼平等待人的礼仪等,若是得不到家长的正面强化,落实到生活实践中,老师的教育终将是功亏一簧。所以,这就要求老师要将“德育”功课从校内延伸至校外,将责任心坚持到底,指导家长如何做到与校同步,让有“德”行为在生活中处处开花,绽放”德育”的魅力。例如,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生活不能没有他们》,老师就可以指导家长如何鼓励孩子对小区保洁阿姨、门口的执勤保安等表达感激与尊做,或许只是打个招呼、主动问好,但都是孩子对他们心怀敬意与感恩的表现。家长始终能在生活中注重品德培养,老师的品德教育便能转化为有德行为,孩子的良好品德表现便能形成孩子的行为常态,也能为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打好基础。陶行知强调”生活即教育”,生活中形成的良好品德常态,定会为孩子营造健康成长环境,全面提升学生素养。立德树人,就是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举措。
        总之无论是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实现,还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无疑都让我们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学校思政和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与价值,同时也对我们担任《品德与社会)教学的老师们指明了道路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促使我们在育人的道路上,不断学习、思考,实践,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贡献力量,力求完成基础教育阶段老师的使命。
参考文献:[1]刘娟.德育教育在小学阶段的有效开展[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293.
[2]林小惠.家庭教育资源在小学低年级德育中的高效应用[J].当代家庭教育,2020(31):25-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