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传统文化的中学班级德育管理探究

发表时间:2020/12/11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9月下   作者:徐阳燕
[导读] 德育教育是班级教育当中的重要方面,传统文化教育也是素质教育推行以来一直横亘在教育界的难题。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万向初级中学    徐阳燕    310000

摘要:德育教育是班级教育当中的重要方面,传统文化教育也是素质教育推行以来一直横亘在教育界的难题。而中学教育是学习基础知识的阶段,也是三观养成的起始阶段,德育教育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正是推行创新教育的一股新势力量。中学班主任的难题在于,要在现有基础上平衡好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的关系,融合两者的特殊性质和优缺之处,将德育管理工作做到有效具体,才能让传统文化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反作用于班级德育工作之上。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班级;德育管理;策略探究
        引言: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千百年来在中国人民的思维体系之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然而随着时代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社会发展的速度远远超过应试教育的更新进程,虽目前国家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可还是在部分地区存在着古板教育的难题。且对于德育教育的推行,老式教育方式不足以支撑当代学生的情感需求,在许多方向上难以避免循规蹈矩和拔苗助长,中学班主任在此基础上硬抓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的创新配合,深刻理解多方面进行教育实践的方式。本文从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的关系出发,结合各自优缺点,探讨对于班级德育管理应做的措施。
        一、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的关系
        (一)联系性
        传统文化有其精华内涵,许多深刻哲思例如仁爱、和谐等思想都能够起到团结内部的作用,中国人民的思想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在一些传统道德与伦理思想方面与德育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性,这就验证了创新教育需要正确平衡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的关系[1]。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一个民族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文化是民族之根本,与教育必是密不可分的,重点在于德育教育的创新在各个方面都有具体要求,是初中生综合素质的结合,利用好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的联系性,让学生在思想上更好接受,才能让班级管理工作进行的更为到位。
         (二)发展性
         从目前的教育工作管理进程来看,大部分学校和教育部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有了一定的提高,而德育教育又向来是教师教书育人职能的另一重点.首先传统文化的优良学习有益于教师德育工作的进行,在许多方面,传统文化当中的思想熏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中学生的理解力,使得在后续工作的处理之中,无论是教师对学生,还是学生反馈于教师,两者都能够从教学之中得到更好的提升。其次,德育教育工作的践行到位又为中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打下坚实基础。最后,两者之间的相互促进构成教育工作重点方向上的突破,二者得兼。
         (三)创新性
         中国古诗词曲文化,传统节日文化,茶艺文化等都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分支。就拿古代诗歌文化来讲,中学生的记忆力较好,在古诗词背诵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大部分的学生只停留在表面的背诵阶段,对于理解诗歌含义和表达的中心思想,以及诗歌背后的诗体文化不以为然。部分初中班主任也没有重视学生在文言文方面的理解,实则对于中学阶段来讲,认识和了解中国古代传统的优秀文化,正是从中国古代诗歌和文言文当中获得。诗歌文化里包含的许多思乡情结,爱国主义思想和做人做事的儒家、道家、法家思想等都是传统文化当中的精华所在,同时这些传达出来的优秀文化又是德育思想教育内容的重要方面。目前来说无论是传统文化还是德育教育,都急切需要谋求新的方式,跟上时代变化的进程进行更新发展[2]。
        二、由于二者缺陷创新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
       (一)学生对课堂的关注
        首先科技电子产品的冲击使得传统文化的魅力并不能够吸引中学生的注意,更多的中学生宁愿观看短视频、打游戏或刷电视剧,也不一定愿意坐在课桌上推敲诗词,观赏歌赋词曲。尽管传统文化的创新有多种方式,但面对时代的多变性,现实当中的中学生抵不住外界的诱惑,并不能在学习方面有强劲的控制力。其次是在教师方面,第一是,甚至部分语文老师对于传统文化的教授也觉得无趣和乏力,中学生上课不专心,对于传统文化没有兴趣,也易影响老师的授课心情,而现状是无法快速改变的,需要长时间、费心思施行有效的班级计划才能改善学生听课的关注点。第二是,有一些初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过程当中过分注重成绩,采取不恰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忽略了德育教育的作用和内容[3]。
        (二)文学素养要求高
        无论是传统文化还是德育教育,从发展过程的曲折度来探讨,都能发现其中的难度很高。


对于教师来说,尤其是班主任和语文老师,对其专业素养要求高。首先在自身方面就需要对传统文化有足够的了解度,要能够在课堂中给学生讲的知识内容进行相关举例和延伸。同时在传递知识的方式上也需要做结合,譬如利用语言艺术融合德育教育,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指导[4].而对于中学生来说,传统文化和德育教育却并不限于学校和课堂,在社会和家庭教育之中,周围环境的影响也避免不了,这就需要中学生对自我的规范,同时对学习的自觉性培养。大部分的中学生性格已经在家庭的渲染下形成了,在此时的年纪里班主任可作带动和鼓励并不能够在德育教育的方面做到主要引导。
        (三)创新教育过程中教师的态度
        传统文化的教育方式大部分刻板而直接,从创新传统文化教育施行的结果上来看,如若对方式拿捏不当也容易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举例说明,如果在教授中学生文言文的过程当中,采取应试教育,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课堂中听,大部分学生对于这种教育方式更能接受和理解。反而如若创新传统文化教育得不到学生的正确反馈,或者说中学生并不能够完全理解和听懂教师的授课内容,就是没有达到教学要求的体现,简单来说,创新方式容易直接造成双方焦灼在教育过程的不适应状态之中。另一方面来说,有些教师在做德育教育的工作时,言辞的激烈和口气的严厉都容易让学生产生误会,导致德育教育的逼迫性进行。中学生处于青春期的叛逆期,很多方式和想法上容易产生冲动的情绪,班级管理者应注重拿捏德育教育过程中的语气和态度,平和耐心更不容易造成问题。
        三、应举行的方法和措施
        (一)教师层面
        从教师自身的方面来说 ,班主任应该提高班级教育的水平,创新思考能力和思维模式,转变古板呆滞的班级管理形式。例如在传统文化的教育方面可以进行班级竞赛活动,采取一定的奖惩机制,让中学生能够有序积极的参与。同时在德育教育的方面,要记得以身作则,要有良好的品德作风,积极树立正面向上的形象。还要注重于与家长的沟通,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德育教育的共通之处在于,这是专属于中国人民的文化认同,结合各个方向上进行创新教育,才能让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5]。
        (二)学生层面
        在学生的德育方面,注重学生的人格培养,班主任要了解班级学生的性格特征,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面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培养模式,注重培养班级团结的氛围。同时以学生为主体,了解中学生的心理思维和思考方式,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方法和教育行为来进行知识讲授,杜绝教师单方面的偏激观点,尽量做到客观具体实事求是。为输入传统文化教育找准时机,努力寻找学生与班级管理者的共情之处,潜移默化的进行熏陶。学习方面注重引导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学习的自主性,让中学生对优秀文化投入兴趣,发展爱好。重点关注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发出的疑惑和不解,及时进行疑惑的解答是挖掘学生兴趣的第一时机。
        (三)校外社会环境
        校外社会环境的培养也是十分重要的。首先班主任要充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引导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向上的理解和实践,德育教育与其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性。对于传统文化,教育部要注重社会传统文化活动的推行,社区要帮扶传统文化活动的举办,让传统文化深入国民教育的核心,取得人民的重视。在教书育人的职责方面,班主任稍加指导,更能在中学生德育管理工作中如鱼得水,只有让社会、家庭都为传统文化和德育教育助攻,才是教育不断创新发展的硬道理[6]。
        四、结束语
        中学生阶段是德育教育的成长启蒙阶段,班主任在这个阶段的指导很有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当传统文化教育贯穿德育教育的始终,中学生能够更加明确传统文化当中的精华之处,流传五千年上下的中华传统文化也必将创新发展,在教育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的过程中更加辉煌。
参考文献:
[1]薛洲妍.基于传统文化的初中班级德育管理模式探讨[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000(008):102.
[2]莫扬军.基于传统文化的初中班级德育管理思考[J].好日子,2019,000(003):P.1-1.
[3]刘志坚.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中职德育管理的探究[J].青年时代,2019,000(027):186-187.
[4]方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德育课教学的实践探究[J].中学生作文指导,2019,000(015):P.138-139.
[5]莫日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德育课教学的实践探究[J].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2019,000(007):P.220-220.
[6]崔振彬.浅谈小学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5,000(005):116-1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