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干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11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9月下   作者:李佳宁
[导读] 在目前教师对教学工作普遍感到厌倦的背景下,本文分析了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干扰策略,并总结了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希望借此为解决教师职业倦怠提供新的思路。

江西南昌江西师范大学 李佳宁 330000

摘要:在目前教师对教学工作普遍感到厌倦的背景下,本文分析了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干扰策略,并总结了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希望借此为解决教师职业倦怠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教师;职业倦怠;教学
        一、教师职业倦怠现状
        目前,我国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普遍发生。大部分教师表示经常感到疲惫不堪。此外对自己工作的意义评价下降,工作变得机械化且效率低下。教师职业倦怠不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更会对教师、学生的心理产生危害。因此对教师职业倦怠采取有效的干预策略显得极其重要。
        二、职业倦怠的概念与简单分类
        (一)职业倦怠的概念
        职业倦怠综合征又称为职业枯竭,指的是人们因工作重压等原因而身心疲劳、能量被耗尽、从而导致对工作和生活都无法提起兴致、打不起精神的状态。
        研究表明,教师、医护工作者等相关从业人员是职业倦怠高发群体,当这类人群将自身的内部资源耗尽而无补充时,就容易引发倦怠。另外,压力过低、缺乏挑战性的工作、无法获得成就感也会产生职业倦怠。
        (二)职业倦怠的简单分类
        可以粗略地总结为三个方面。
        一是情绪衰竭。表现为缺乏活力,对事情提不起兴趣,这是职业倦怠的核心。
        二是非人性化。表现为将工作中的所服务对象物化,冷漠待人,没有同情心等等。
       三是个人成就感低。表现为认为自己无法完成工作,无法从工作中获得满足感等等。
        三、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与研究现状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
        1.心理层面
        可以粗略总结为:
        1.1不稳定的情绪和个性:
        它会导致教师的心理活动、心理调节能力的不稳定,随后带来情绪上的不稳定,最后直接影响性格。
        1.2影响自我认知,形成恶性循环:
        教师可能会发现自己渐渐力不从心、疲于应付,进而对自己的工作能力产生怀疑和否定。
        2.生理层面
        教师可能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
        3. 行为层面
        教师可能出现孤僻、具有攻击性、频繁吸烟、酗酒以及滥用药物等行为。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现状
        1.测量工具
        在诸多测量工具中,影响力最大的是Masltach的职业倦怠问卷MBI(Masltach Burnout Inventory)。尽管它已经推广开来,研究者发现MBI存在不符合中国教育行业的地方,于是对其进行了一定修改,如王国香等人在2003年编制了EBI(Educator Burnout Inventory)
        2.研究内容
        有学者提出,中国本土教师职业倦怠具有独特的维度,即知识枯竭。教师感到解决问题的思路闭塞,想要解决却心有余而力不足。
        3.倦怠过程
        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的初始阶段,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法泊认为, 倦怠最先开始于个人的低成就感, 然后是非人性化和情绪衰竭。


但还有学者研究发现, 先是情绪的极度疲劳,然后才是非人性化和低成就感。
        4.影响分析
        如研究发现高教学效能感可以减少情绪衰竭,教师工作压力对倦怠存在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四、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可以粗略分为一下几个方面:
       (一)职业原因
        1.职业形象
        教师从古至今一直被尊崇为无私奉献的高尚职业,这一长期以往、似乎是约定俗成的职业形象对教师提出了一定要求,教师从一开始就被赋予了起点要求。
        2.教师的多角色性
        教师是集多角色于一身的职业。面对多重角色的转换,教师也面临着多重压力。
        (二)个人原因
        1.人格差异
        在弗里德曼和罗森曼的AB型人格理论中,A型人格表现为争强好胜、急躁等。B型人格表现为举止稳重.每位教师的人格特征不同,面对压力时的反应和承受能力也不同。
        2.内心期望的差异
        教学是一项与人相处的工作,具有灵活性和不可控性,很多时候真正的教学环境与教师的内心期望存在差异,教师很容易产生心里落差。
        (三)社会原因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观念和社会普遍认知都在发生变化。面对这一社会规律,教师可能会对教师这一职业产生新的理解,这一理解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五、教师职业倦怠的干预策略
        (一)采取行动
        教师可以思考自己现在可以采取哪些行动。可以主动和其他老师沟通,也可以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
        (二)调整观念
        当教师觉得这个方法无法解决问题,可以尝试从别的角度思考,或者采取第二顺位的解决策略。
       (三)抒发情绪
        可以找朋友、其他老师帮你出谋划策,这个过程的主要目的不是获得他人的帮助,而是积极地抒发自己的情绪。
        (四)发现意义
        教师可以多思考教学工作的意义,反思自己的职业追求,形成源源不断的工作激情和动力。
        (五)增强体能
        教师应多注意饮食健康和作息规律,特别是保护咽喉和视力。教师的身体更健康对于教学工作的开展也有更加积极的作业。
        六、总结
        职业倦怠是职场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教师作为这一综合征出现的主要职业,面临着急需解决的现状。目前对于这一问题的干预策略已经出现了许多可操作的方案,如果落实到位,相信未来的教育行业会有一个更加开阔的局面。
参考文献
[1]丁海东,李春芳.关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6,18(6),59-63.
[2]曾玲娟,伍新春.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综述[J].辽宁教育研究,2003,(11),79-80.
[3]胡春梅,姜燕华.近三十年来国内外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综述[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6,(3),51-54.
[4]刘晓明.职业压力、教学效能感与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2),56-61.
[5]张建人,阳子光,凌辉.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工作满意度与职业倦怠的关系[J].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2014,22(5),920-9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