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融入家国情怀教育的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0/12/11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9月下   作者:赵龙
[导读] 家国情怀一是指个人表现出对国家和人民的一种博爱的情怀,油然而生一种对国家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归属感。

广西崇左市大新县大新中学  赵龙   532300

摘要:家国情怀一是指个人表现出对国家和人民的一种博爱的情怀油然而生一种对国家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归属感。二指的是体现出高中生对中华文化和中国历史的认知态度、认知思想观念以及产生的情感。历史课程课堂是传播家国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带领学生逐渐树立爱国情怀。基于此,本文章对高中历史教学中融入家国情怀教育的策略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高中历史;家国情怀;融入策略
        引言:家国情怀指的是一个人对于其他人表现出来的一种博爱情怀,更是对国家发展焕发出来的使命感它可以让人认同自己的国家,热爱自己的国家。教育部明确规定,要重点培养全国青少年的家国情怀,这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所以,广大教师应把对学生家国情怀的教育渗透到教育的各个环节,开辟更多渠道去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激发其家国情怀。
        一、高中历史教学融入国家情怀教育的重要性
        其一,能有效促进中学生践行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人本主义理念是国家情怀教育的侧重点,也是从国家开始的教育。从社会道德开始树立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从而树立一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高中历史教学和国家情怀教育这两者之间是高度统一的,在历史教学中融入国家情怀教育,以培养学生对社会、家庭的强烈责任感,同时也让学生感到自豪,促进高中生能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二,有效推动学校开展德育工作。高中阶段面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培养高中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得学生对国家和家庭能有正确的认识。让学生能够意识到国家与家庭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热爱国家,深刻地明白有国才有家这个道理。其三,有助于学生学习更多古代宗法制、民族传统文化演变的知识,从多个角度认识并了解中国的历史,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融入家国情怀教育的策略
        (一)创设有利情境,突显家国氛围
        学习历史不可以太功利,它见效不快,是不断淬炼的过程。环境和意识决定了学生的历史认知。受到自我学识、阅历和社会和自身所处环境的影响,认知也会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历史书字里行间都是人情,先贤志士都让人感动。要正所谓读史可以明智。历史究其本质而言就是事实的记述,历史观念的提出是因为人们需要从历史的记述中寻找经验,吸取教训。学生从思考和感悟中建立自己的认知和知识体系,培养思考的习惯。历史是根据年代而成的,以横纵观念全面性地看待问题,有认同感的批判是在了解自己国家历史的基础上作出的辩证批评。
        (二)适时设置课堂讨论,融入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的培养,不能局限于单纯的引导,还需要通过课堂讨论,让学生对家国情怀形成更深的认识。


从教学的角度讲,可以从当前社会实际情况出发,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话题,在课堂上构建起讨论活动或是辩论会,让学生围绕这些主题,引导学生对家国情怀形成更深的认识。比如在2020年疫情期间,出于国家大局考虑许多医护和其他工作人员暂时割舍了家庭,成为最美的逆行者.在课堂上通过这些素材来设置讨论话题:医生与护士舍小家为大家,实际上是保护了谁?如果你是他们的家人,是否会支持他们到一线抗疫?引导学生针对这些话题进行讨论,思考“小家”与“大家”的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些逆行者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家国情怀。除此之外,还可以从其他角度或是素材出发,构建起不同的讨论活动,将家国情怀融入其中,在讨论中增强学生的认识理解。
        (三)开展实践教学,提高爱国热情
        教师要精准把握学和考的关键内容,从具体的历史背景出发,利用各种新活动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去思考、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的思维习惯,增进学生对历史的理解。让学生们走出大学校园,去博物馆、红色革命圣地等历史遗迹感知家与国的真实体温。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性,让学生们发表自己对国家一些当下形式或政策的看法,让学生们有参与感。提问法引导学生去在历史文献资料与实践经历里细细探索品味。在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遇到历史名词或者某个故事中涉及的历史,引导学生追本溯源,在历史佚事和教材理论的联系过程中完成过去与现在、未来的时空思考。
        (四)解析名人,给予精神指引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诞生了许多的优秀人物,如戚继光、郑成功、林则徐、孙中山、毛泽东等,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载体。因此,教师在开展历史教学的时候可对教材中的历史优秀人物素材进行挖掘,使得学生在历史优秀人物的先进事迹中,受到启发和感悟等,进而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强烈的家国情怀。以林则徐虎门销烟教学为例,教师就引导学生对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诗句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对林则徐的虎门销烟精神进行学习,引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家国情怀的认同感。霍去病曾说:“匈奴未灭,何以为家。”岳飞也曾为报效国家而让母亲在背后刺上“精忠报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一直沿传至今,如今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人人都在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家国情怀”是一种深入广大中华儿女内心的理想信念,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无数中华儿女以坚定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信仰,在生命中真正践行了“家国情怀”。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教学中融入国家情怀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为此教师应当对教学内容有科学合理的把握,加强创新教学模式,丰富国家情怀教育素材,发挥多媒体设备的教学优势,带给学生直观的历史感受,积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实践,获得更突出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樊红丹.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培育初探[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19(10):58-59.
[2]冯海林.家国情怀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J].新课程(下),2019(09):6.
[3]武姝.家国情怀教育融入高中历史教学的路径探究[J].新课程(下),2019(09):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