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体验性教学 肖琴

发表时间:2020/12/11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9月下   作者:肖琴
[导读] 体验性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现在被越来越多的学校和老师应用。

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实验学校   肖琴

摘要:体验性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现在被越来越多的学校和老师应用。体验性教学是一个广义的词,小学生在做数学题时,合作交流,讨论问题,自己动手实践解决问题,老师创设情景教学等等都属于“体验性教学”,这样老师可以慢慢引导,帮扶小学生。基于此,对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体验性教学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体验性;教学
        引言:随着现代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的力度越来越大,因而教学模式的更新速度也越来越快,但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好优化教学效果,快速达成预设教学目标.针对数学这门实践性较强学科的教学而言,将创新的体验式学习方法运用到实际教学之中,能更好的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感知数学的实际价值与魅力,这无疑非常有助于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能力及素养的提升。
        一、概述
        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一般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学生获取知识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感悟。体验式学习是指学生在一定的情境进行感知、感受和感悟的过程.体验式教学强调的是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结合。体验式教学模式,就是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借助实例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实践应用中经历探索的过程,提高学生应用已有知识、经验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从中学到新知识,产生深刻体验和感悟。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倡导体验式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
        二、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体验性教学
       (一)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充分地考虑到,多低年级学生进行数学教学的一些特点,小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可能与我们理解的不一样。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数学内容讲解的时候,要充分结合实际生活,从“数学现实”出发,让学生参与实践。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授课时应该将教材与实际生活相链接,老师应该发挥好引导的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上或者课下自己动手解决一些问题。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模仿、实践等等,从而让学生在实践当中能够学到数学知识,学习得更深刻。例如:老师在讲解图形的时候,小学生的思维没有那么的立体,这时候老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观察身边的一些物体,让学生更好地对图形有更深的认。还有对学生进行钟表授课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转动钟表,自己设置时间转动。这种让学生实践操作的教学是很不错的教学方式,也是“体验式教学”的方法之一。
        (二)设计合理的教学情境
        为了保证学生获得有效的学习体验,老师需要设计合理的教学情境,这样学生在情境体验中就会有深入探究问题的意识与欲望,这对于教与学的顺利推进都极为有利。但在设计教学情境的过程中,老师必须要考虑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为其设计趣味性较强的情境,这样才能够确保情境能够真正吸引学生。


比如,在学习《圆的面积》这部分内容时,老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这样的情境:小丽养了一只十分可爱的小牛,为了让小牛能够吃饱,小丽每天放学后都将它拴在一棵树上,小牛可以在树的周围吃草,如果小丽牵小牛的绳子长6米,请问小牛能吃多大范围的草?此种情境既体现出了故事性,又体现出了生活性和趣味性,能够快速将学生带入到对圆面积的学习与思考之中,在活跃的氛围中相互讨论,自然学习效果会非常显著。
        (三)借助直观手段,体验数学之趣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水平还处于起步之初,对抽象化、符合化的事物认识和理解的难度较大.他们正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年龄阶段,往往对直观、形象、生动、有趣、新奇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因此,教师在体验式模式构建时,应该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尽可能多地借助实物、图片、音频、视频等直观手段,构建生动、形象的情境,从而让学生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随之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在教学认识数的大小时,教师可以将1-10的数字,在多媒体上用阶梯式的人员排队进行表示,最矮的数是1,其次是2,依次排列下去,通过多媒体让数字从排列的高矮秩序,可以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1-10分别代表大小不同的数字.小学生年龄尚小,大多活泼好动,比较喜欢游戏活动.教师在创建体验式教学模式时,可以将游戏活动引入到教学中,创建游戏化的情境.譬如,在学习10以内的加法时,可以组织两组学生分别戴上有1-10数字的头饰,开展“手拉手、找朋友”活动,如头上戴有数字“1”的,与戴有数字“9”结成对子,戴有数字“2”的与数字“8”结成对子,通过开展游戏活动,能够让其在喜闻乐见的游戏中认识和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逐渐喜欢数学.
        (四)鼓励动手实践,发散逻辑思维
        新时期的数学教学强调小学生动手实践,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发散逻辑思维,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动手实践为小学生提供了探讨的空间,教学时应跳出固有学具的限制,让小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学具,深入探究问题本质,提高实践活动的有效性,使小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比如讲小学数学《长方体的认识》,从平面图形转变为立体图形,对小学生的要求也提高。由于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为辅,空间意识不足,所以数学教师采用了实践操作的教学方法,让小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感受长方体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首先,数学教师带领小学生动手制作一个长方体,小学生自己剪切硬纸板,用胶水将硬纸板粘到一起,很快一个个长方体就做好了。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体验式模式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亲身经历知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知、理解和感悟。在体验式数学教学中,能够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让知识形成的过程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迹,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与理解,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惠路明.体验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9(12):100.
[2]戴翠.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4):72.
[3]顾萌.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探究[J].东西南北,2019(24):1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