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搬迁安置地学校教育教学策略初探

发表时间:2020/12/11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9月下   作者:玉英红
[导读] 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如何更好地提高适龄儿童的学校教育水平,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深百实验学校  玉英红 533013

〔摘要〕: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如何更好地提高适龄儿童的学校教育水平,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先提出了易地扶贫搬迁户子女学校教育的现状及易地搬迁后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易地搬迁  贫困户子女  提高成绩  学校策略
        〔正文〕
        一、易地扶贫搬迁
        易地扶贫搬迁是指国家有计划地,将生活在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地区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搬迁安置到其他地区,并通过改善安置区的生产生活条件、调整经济结构和拓展增收渠道,帮助搬迁人口逐步脱贫致富的行为。广西百色市深圳小镇就是百色市易地扶贫搬迁示范小区,是广东省深圳市帮扶百色市易地扶贫搬迁的标杆工程目前该小镇计划逐年分期安置来自百色市凌云县、乐业县等9个县(市)的贫困搬迁户2万人现已累计实现搬迁3875户共计16159人。少数民族占搬迁总人数的70%。
        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配套学校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配套学校是指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开办的学校,或者是就近接收易地扶贫搬迁来的贫困户适龄儿童入学的学校。比如百色市深百实验学校,该校目前共有9个年级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适龄儿童1200余名。
        三、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学校学生构成情况及特点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配套学校的生源,98%以上的学生都是易地扶贫搬迁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适龄儿童。这些学生绝大多数从落后的村屯学校转学来,见识少,学习习惯、卫生习惯都很不好,学科基础差,学习兴趣普遍不高学习自觉性和学习目标没有或缺失,自卑、内向,分辨是非能力差,父母大都到外地打工或常年早出晚归,大多是留守儿童或隔代抚养,有一些是姐弟几个互相照顾,还有少数是一个人自己在安置房里独自生活的。
        四、提高易地扶贫搬迁学生教育教学水平的现实意义
        提高易地扶贫搬迁学生的教育教学水平,对于能否保证搬迁户“搬得出、住得下、稳得住、能致富”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对于促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经济及教育等各项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对于构建稳定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五、提高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策略初探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刚转学来的适龄儿童大多基础都很差,加上住所、邻居、学校、同学、老师、教学方式等完全改变,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等一切都是陌生的,因此,会引发其生活、情感、心理、教育等一系列问题。如何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和成绩,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这方面,百色市深百实验学校在帮助学生树立人生目标、狠抓感恩励志教育和养成教育、改变家长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式等方面做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目标。
         古人云:有志者,事竟成。目标是指南针,是发动机,是成功的基石。所以,要想提高易地搬迁贫困户子女的学习成绩,最重要的得从根源入手,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1.通过主题班会、谈心等形式积极开导、引导学生明确目标。
        2.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
        贫困户学生因家庭条件差,有自卑心理,部分学生虽有改善贫困的决心,但普遍认为退学打工才是改善的简便途径。因此,老师应加强学生的心理辅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二)转变家长和学生的思想观念。
       1.通过家长会、家访、QQ群、微信群等形式或平台,与广大贫困户家长或监护人交流科学教育的方式方法,提高家长教育水平,从而慢慢影响学生的心智和学业成绩。
       2.加强感恩励志教育。
        学校要有意识地协助社区对贫困户进行自强、诚信和感恩教育,形成感恩政府、勤劳致富的社会风尚,改变贫困户“等靠要”等懒汉思想,形成良好家风,进而影响学生积极进取。
        学校也要通过晨会、班会、主题队会、板报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感恩励志教育让学生树立认真学习、报效国家、回报社会的思想,并内化为自觉行动。
        (三)狠抓养成教育,帮助学生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道德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重要手段。应以德育工作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各种良好行为习惯为主线,依靠全体教职工、争取家长的配合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体系。
       (五)改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提高教学实效。
        传统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易地搬迁安置地学校的教学需要,老师需根据实际情况,改变教学和学法。
       1.针对想要退学打工的学生,老师要化身心理咨询师,既要耐心倾听,又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还得结合社会案例和社会的复杂与艰辛进行教育引导,还得防反复。
       2.优化多媒体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3.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发展学生各种能力,慢慢形成爱上学、自信、向上、尚善、合作等素质,提高教育教学成效。
       4.分层教学和互助学习,促进整体共同提高。
        学生基础参差不一,教师教学难度很大。笔者和同事们在百色市深百实验学校两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分层教学和互助学习的方式可有效促进全班整体提高.将学生分为若干组,每组4至6人,水平相当的学生在一起,教师根据水平安排不同的学习任务,以优带差,互帮互学,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了提高。
        另外,实践发现,通过组织跑步、诵读名言警句、讲名人成功故事、看优秀励志影视剧等方式,可磨炼学生意志,防止陋习或消极思想的反复;教师的爱、鼓励和肯定可让学生持续努力进取;文明班级、文明学生评比等活动,可帮助学生慢慢改掉陋习,变得文明、向上。
        总之,易地搬迁安置地学校的教育教学是一个极具挑战的工作,是一个需要付出极大爱心与耐心的工作,是一个需要极大智慧的全新的工作,任重而道远,让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吧!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