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良

发表时间:2020/12/11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9月下   作者:李康
[导读] 1929年,李素良出生在辽宁庄河的一个叫城山的地方。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李康

        1929年,李素良出生在辽宁庄河的一个叫城山的地方。他六岁的时候,就给爸妈送到地主家给人家放牛了。不要钱,供饭——中午晚上各一碗没有去壳的花生。十四岁去码头给人扛货,据说很累手里攥着皮鞭子的监工经常打他们。
        李素良生来就有点“上不来气”,干久了活儿就会喘。不过这对年轻的小伙子来说影响不大。吃饱,才是他每天的最终目标。熬过侵华战争时期的人,有着强烈的求生欲望。后来有一年,村里来了两个穿军服的,说是要打仗了,问去不去。李素良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正在人家扛木头。冒着扣工的风险径直奔往村头方向的山头,撂下的木头朝着他相反的方向滚了十来米。
        俗话说大眼瞪小眼,面对那两个人的李素良不知道该说什么,不过穿着棉军装的两个人很快明白了他的意思。跟其他壮汉比起来,他确实显得非常瘦削了。“听说你身体不行,还是不要去了。”李素良没说话,像根杆子一样杵那儿。屋里的人不多,过的填表,没过的回家,李素良站着也不说话。天晚了,俩人看着他:“真想去?”“真想去!”“回去收拾收拾东西,走。”“不用。”“放心,我们等着你,去吧。”“没有东西,爹妈没了,家也没了。”第二天李素良就跟同屯的五个人一起,登上了通往县城的四轮汽车。
        李素良是走着去朝鲜战场的,这是他后来跟我说的。从庄河走到丹东,再从丹东走着入境。部队给发的长筒袜,一种胶袜,穿着走路,讲真也没有人有可以走那么远的鞋。饿了就吃一把炒面,渴了喝自己水壶里的水,战友的水,实在不行雪水,其实自己跟战友的水也都是雪水化出来的。李素良所在的部队行军的路线直指当时的战场战前训练跟战场,其实也隔着不远,无论是距离,还是时间,甚至是装备与形式。
        李素良的“新兵连”持续了一个月,全项合格的他正式成为一名军人。枪是真枪,弹是实弹,手榴弹也是一拉就响的那种。
        在一个清晨,李素良背着,挂着,别着他的装备,登上了通往前线阵地的运输车。车上有一个庄河同乡,头盔边上有个瘪下去的地方。运输车成为李素良的第一个“战场”,他看见玻璃在噼里啪啦碎掉,还有周围飞扬起来的,溅起来的沙石,尘土,天旋地转,翻滚到山坡下面。李素良爬起来在死人堆里翻,摸到了同乡那个带着瘪的头盔。
        李素良挂着更多的弹药与粮食,朝着大致知道的方向走。空袭来的时候就拿铁锹护着头趴在草丛里不动,没有声音就继续往前走。两天后,驻扎在前线阵地军营外面的巡逻兵,发现了已经瘫倒在地上,冻得面皮发紫,不成人样的李素良。



        行军,巡逻,甚至是战斗的时候,吸引李素良注意的不是血肉模糊,而是地上散布的那些罐头盒。“有牛肉的,还有鱼罐头。”这是李素良战争结束,仍旧无法释怀的一件事情。“吃的真好。”李素良吃的是炒面,不是现在的炒面条,而是用大豆,高粱等粮食为原料炒熟再加盐的干粮,好拿,不坏。李素良在前沿阵地的时候,一支枪,一个炒面袋,就着水吃,断水就抓着雪,冰块就着吃。
        李素良在阵地上被机枪扫中了腹部,被转到后方救治,伤好后,李素良被发往后勤保障基地。打仗就是打后勤,李素良所在的后勤基地每天要经历十几次空袭,有大有小。后来李素良自己总结,空袭的时间点都差不多固定起来了。“到了点儿那飞机嗡嗡嗡就来了,就开始轰炸,扫射。”
        飞机不光是扫射,而且往下空投炸弹,炸弹立刻炸也有,麻烦的是还有定时炸弹,带个仪表,时间到了就真炸了。李素良是工兵。“那个时候拆弹,自己递交申请,批准了,就开始拆。”李素良就申请拆炸弹。所有人撤离,李素良带着锹跟拆弹工具就过去了。那带着仪表的炸弹,一半露在外面,一半砸在地里面。“成功了就成功了,没成,也不赖谁,也就一个人,一个坑的事。”李素良拆了好几次定时炸弹都成功了,那两个三等功也是这么来的。
        李素良除了拆定时炸弹,剩下的工作就是挖战壕,修工事。飞机来了就跳到工事后面,拿铁锹护住头。李素良回家后,手上,胳膊上留下的好几条弹痕非常显眼。
        李素良因为表现突出,当了一名团长的警卫员。在战争后期,真枪实弹其实已经结束的时候,身为警卫员的李素良可以接触到很多书籍,在后方学习了文化知识。“也就是一本新华字典的事儿!还有什么看不懂?”但据我了解,他的水平绝对不止识字那么简单。
        战争结束,李素良启程,回家,任镇油泵厂书记,镇医院院长。
        2010年,正在读小学三年级的我,在学校见到了李素良。“我是你们的大队辅导员,我来给你们讲我的故事。”李素良看见我,笑了。
        2017年2月,李素良去世。李素良自己要求,他走的时候要身着军装。
        李素良去世前一天,给我一个盒子。盒子里有两枚抗美援朝三等功勋章,还有一张纸条,上书“做问心无愧的人。”
        同年八月,我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录取,成为一名解放军军人。
        李素良是我的爷爷,我叫李康。我会讲好我的故事。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