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成为舞台的主角

发表时间:2020/12/11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9月下   作者:曹德梅
[导读]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口号。

重庆南川兴隆镇中心小学校   曹德梅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口号。但大多教师课堂教学仍存在着以讲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现象,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宰者,学生学会,怎样学,都在教师的严格控制之下,稍有不从就要受到教师的指责。通过长时间的课堂教学实践,深刻体会到只有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插上创新的翅膀,自由飞翔。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变死记硬背为活学活记,变机械训练为积极实践呢?下面,就来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尝试自主学习的一些做法。
        一、重视课前自学。
        课前自学是学生汲取知识的发端,是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基础环节,也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课标指出:“教师要按照各个年级的教学要求,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要看重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预习和复习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和检查作业的习惯,看书报和听广播的习惯,勤动笔的习惯。”因此,我常跟学生讲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的好处,让他们明确要培养哪些好的自学习惯,把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纳入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中,贯穿于平时听说读写训练之中,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细心培养,并持之以恒,直到学生养成好的自学习惯。
        在每篇课文教学前,我都布置学生先自学,并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自主学习:课文中有哪些地方自己能读懂,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把问题记录下来,并通过各种渠道搜集资料。授课前,先了解部分学生的预习情况,尤其是他们不懂的问题,上课时引导学生一起重点解决这些问题。如学《 阳光很活泼》一文,我给学生提供三种自学方式:⑴“基础型”,即根据导读要求,能读准字音,识记字形,能读通课文,边读边画,养成不动笔不读书的习惯,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查查字典。⑵“达标型”,能按自找、自读、自练的方法自学。按照导读自学,完成课后思考、练习的要求,带着问题学。读中有思,去认真读书。⑶“提高型”,能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在自读中提出不懂的问题。这三种自学法,体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为学生自主学习营建民主、自由、宽松、探究的学习情境。
        二、构建学习小组。
        为了促进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我对全班学生进行适当的分组。我在综合考虑学生的能力、兴趣、性别、家庭背景、住校与否、性格等几个方面因素的基础上,设立了10个合作小组。小组内设小组长一人,为使全体成员都能获得锻炼的机会,小组长实行轮换制,过一段时间,学生各方面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后,必须互换角色。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来分配每组的成员.这样能保证每个小组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上展开合作学习。学生在竞争中就会有“旗鼓相当”的感觉,才会增加学生合作学习的动力,增强取胜的信心,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组内开展“手牵手帮扶”活动,做到“兵教兵”“将教将”协作发展,共同进步。在组间开展“瞄准对手”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意识。要求学生“瞄准对手,努力赶上并超过。”树立竞争中的学习目标。
        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领悟了怎样自主求知、探索学习,懂得了如何与人合作学习共同进步,大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构建了高效课堂。



        三、转变学习方式
        按照新课程标准,教师不再是单纯传授知识,解答疑惑,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究知识, 课堂上出现的不是“教”,而是学的场景,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教互学的生机勃勃的学习场面,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质的飞跃。课堂上,语文教学首先必须是学生对文本进行体验、探究、对话式的自由阅读。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自主求知、启智、建德、发展创新和形成个性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自主探究学习中,我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灵活地调整教学思路,生成新的教学问题,使学生探究的兴趣持续下去,不是机械地按原先确定的一种思维教学。
        我国有句俗话?“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如预习、阅读、作文等)我引入了小组合作,在合作活动中设计一些带有竞争性质的活动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通过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使课堂气氛生动有趣,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合理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总之,时代的发展要求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我们教师要责无旁贷地担负起此责任,利用语文课堂这块阵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学生能够终生受益。
        四、注重诵读积累
?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读书是学生自己的事。《新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学生自主读书的时间 。课堂上,我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指导学生读,尽可能地让学生多读几遍课文,指导学生读课文,读懂意思,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感情,读出韵味来。读的方式也有变化,或教师引读,或学生自读。学生的读,有集体读、分组读、男女分读,个别读,又有分角色读、表演读、比赛读。总之,要尽量扩大学生读的面,不断提高读的质量。
        课堂上除了注重诵读外,还应注重积累,少一点对语文知识的灌输。过去语文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靠死记硬背来学习语文,这样知识得不到内化,能力得不到提高。要让学生把语文知识真正地“占为己有”,尤其把课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其中必然要有积累。《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中先后提到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学生要“有较丰富的积累” 这是语文课程新观念的折射,切实引导学生进行语文积累是当前语文教学亟待落实的目标。
        教师指导学生语文积累不能以自己的好恶代替学生的自主选择,必先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为积累的对象所吸引,产生读背的欲望,积累才有内驱力。比如:教学时,我自始至终都以饱满的热情去感染学生,深入他们中间,能够以朋友的身份和他们一起阅读、讨论。教学时,我紧扣习题,采用读读演演的方法,并且亲自参与到学生中去。学生自由分配角色、自由表演,个个兴趣高涨。课文学完后,大部分学生能挑选自己喜欢的动物进行表演。学生仅仅积累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一至六年级课外阅读不少于100万字。”教师除了指导家长做好家庭阅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主动的去搜集和课文有关的资料进行阅读积累,这就需要教师的及时鼓励和引导。只有长期坚持,学生的阅读能力才会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形成,学生也就逐渐养成了自觉阅读的习惯。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应该还学生以“学习的自由”,在教学中彻底扭转“牵得过牢,导得过细,教得过死”的局面,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地还给学生,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让阅读教学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舞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切实提高学习的效率。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