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明
广西渠成水利水电工程有限公司 广西 南宁 530023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工业建筑领域得到稳步发展,但是水土流失问题十分突出。为了防止水土流失加重、环境持续恶化,我国相继提出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生态环保建设理念。水是生命之源,只有水资源丰富,才能保证工程建设领域的稳定发展,所以,人们必须充分、合理地利用水资源。为了解决水土流失问题,防止水土流失加剧,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
关键词:生态建设;水利工程设计;措施;水土保持
1 水利工程设计中引进生态建设技术的意义
水是生命之源,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资源。同时,水是一种重要的生产资料,在社会生产中发挥了不可代替的作用。近年来,水资源的大量浪费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为了提升水资源利用率,有效解决水土保持问题,人们必须做好水利工程中的生态建设工作。介绍了生态理念的内涵和重要性,分析了当前生态水利工程设计面临的阻碍,并结合相关实践经验,分别从充分发挥水文工作的作用以及生态技术和材料的应用等多个角度,深入探讨了生态理念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1.1 预防自然灾害
经调查,水土流失会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同时使得土壤肥力下降,营养成分大量流失,造成农作物产量降低,加剧人地矛盾。近年来,我国大力提倡可持续发展策略,但是收效甚微,水土保持能力仍然持续下降。水利工程设计采用合理的生态建设技术,不仅能够有效保持水土,促进植物生长,还能有效缓解人地矛盾,提升植被覆盖率,保护耕田,防止因水土流失制约经济发展,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降低水土流失的发生率。地球上的资源和生命息息相关,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只有进一步强化生态建设建设,才能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保护人们的共同家园。
1.2 提高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
近年来,我国水利工程建设进程缓慢。究其根本,我国水土流失问题比较严重,植被覆盖率偏低,不仅影响水利工程建设,还将降低整个城市水利领域的经济效益。生态建设能够有效防止水体流失,保持土地的蓄水能力,减少水土流失对工程的危害。土地的蓄水能力关乎整个水库的寿命,只有增加蓄水量,才能有效延长水库的使用寿命,降低水利工程建设成本,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极大程度地增加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 水利工程中的水土流失特征
2.1 设计过于多样化导致的水土流失
水利工程涉及的项目过多,设计图纸烦琐,所以导致设计呈现多样化特征,加剧了水土流失。水利工程建设期间会产生大幅度的引力作用和重力作用,若二者达到工程所能承受的最大阈值,将会极大地加速水土流失,进而产生多种侵蚀现象。侵蚀现象的持续出现将会带来巨大的灾难,如塌方、山体滑坡、泥石流等,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2.2 植被难以修复
水利工程属于民生工程,随着水利工程建设的逐步推进,肯定会出现占用耕地或宅基地的现象。这些土地被长时间占用,长期没有植被覆盖,被破坏的植被难以短时间内修复,将使土地丧失水土保持能力,哪怕停止水利工程建设,栽种植被,这些土地的蓄水能力也难以修复到原来的水平。现阶段,大部分水利工程建筑物是由钢筋、水泥浇筑的混凝土结构,会长时间占用土地,导致土地丧失肥力,难以再栽种农作物。
2.3 以点或线状的水土流失
水利工程建设占用的土地面积大,容易加剧水土流失。大部分水利工程修建于偏僻地区,施工难度较大。所以,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要构建安全的施工环境,避免破坏周边植被而加剧水土流失,降低土地蓄水能力。水利工程建设会大面积破坏地表植被,导致地表长期裸露,加剧水土流失。如果当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就会导致周边环境的生物链断裂,破坏动物的生存家园,降低动植物的数量。
3 水利工程设计中生态建设的原则
建设之前,技术人员可以对水利工程的各个项目进行仿真模拟,如水闸、渠道、堤坝、水库等水系建筑物,以便合理拟定水量调配标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为了达到以上目的,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生态建设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3.1 绿色环保原则
绿色环保是在水利工程设计中进行生态建设的基本原则之一。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作用是利用水资源为人类造福,除害兴利。因此,水利工程建设绝不可以与这一要求背道而驰,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3.2 自然性原则
自然性是水利工程的重要属性,生态建设必须符合自然性原则。大自然具有完善的循环系统,人们不可肆意而为。生态环境的平衡是缓慢形成的,自然环境需要每个人细心呵护。
3.3 经济性原则
水利工程建设离不开利益的驱使,生态建设要遵循经济性原则。水利工程具有水运、排涝、防洪、抗旱等功能,每一项功能都会给水利工程带来可观的收益,若想工程长期稳定地获利,就要合理运用生态建设技术。
3.4 社会性原则
水利工程建设可以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生态建设要符合社会性原则。水利工程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求,除害兴利,改善周边环境。
4 水利工程设计中的生态建设措施
4.1 划分区域等级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域具有不同的气候条件。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设计人员应按照实际情况,充分了解当地气候环境,对不同区域进行分级治理。人们要充分考察当地的水文、地形、地貌等自然特征,结合当地近些年的水土流失状况,对区域进行分级并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只有充分了解当地情况,才能根据管理标准进行生态建设,因此,设计人员应对不同地域进行充分规划和分级管理。
4.2 退耕还林政策
植被可以降低水土流失,植被覆盖率直接影响水土流失程度。近年来,我国在大力建设水利工程的同时,加快退耕还林速度,提高了植被覆盖率,减缓了水土流失,增加了土地蓄水能力。退耕还林还草有助于减少水土流失,提升生态环境修复能力。
4.3 利用主体施工空间
水利工程建设一般采用混合式布置方案,可行性较高,施工场地分布于两岸,面积较大。设计人员要做好规划,设计最佳物资运输路线,尽可能采用最短路线,降低运输成本和环境污染,避免反向运输和二次倒运,减少运输设备对地表植被的破坏,有效保持水土。施工人员应坚持生态建设理念,尽量做到挖填平衡,结合实际情况不断优化设计,尽量减少地表破坏和施工时间,将弃土和弃渣合理回收或处理,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施工结束后,尽可能在已被破坏的地表上栽种植物,修复地表植被,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率。
4.4 提升施工人员的生态建设意识
当前,我国水土流失问题比较严重,我国相继推出多项环保政策。但是,部分水利工程施工人员不了解相关政策。施工人员要增强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生态建设,有效治理水土流失,促进植被生长。同时,施工企业应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生态环保知识考核,普及生态环境保护理念,加强监管,避免破坏环境,减少水土流失。每位施工人员都应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绝不可以为一己私欲而做出破坏环境的行为。
5 结语:
水利工程设计要引进生态建设技术,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在实际建设过程中,施工企业要采取有效措施,增加土壤蓄水能力,提高地表植被覆盖率,综合改良土壤,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率,保证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吴思,张高旗,吕录娜,等.多方面融合理念在城市河道修复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20(8):164-166.
[2]成晔波,蒋立新,周剑.关于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探讨[J].建材与装饰,2020(10):289-290.
[3]吴莉莉.浅谈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思考[J].水利技术监督,2020(2):88-89.
[4]丁玉娜.水利工程建设中生态设计的运用与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20(4):24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