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道明
杭州市城市水设施和河道保护管理中心 310003
摘要:水是生命之源,是维系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为满足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的供水需求,保证城市供水管网的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尤其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特殊时期,城市供水及生态环保等行业更应加强供水安全管理,提高供水水源地监测和保护的力度,优化水厂工艺处理流程、强化供水管网管理、提高供水水质,制定严格的应急防范措施。
关键词:安全性;措施实施;应急能力;加强预警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城市供水事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供水能力大幅增加,供水水质明显提高,供水服务不断改善,供水科技屡屡创新。城市供水企业在保障优质供水、改善供水服务的同时,更应保障供水的安全性,还要在各种突发紧急情况时具有应对措施,特别是技术措施。
1.从供水源头上,保障城市供水的安全性
1.1在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这一类特殊时期,为保障城市供水的安全性,应从城市供水源头上,加强水源地的管理和保护,以预警为先,防范为主,力保供水水源地的安全。城市饮用水一级保护区内应增加预警监测的频次,以城市水源地应急净水技术手册为指导,以不断完善应急预案为保障,不断提高城市水源地应对水质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城市水源地的水质不受污染。
1.2加强水质预警监测系统建设。编制城市水源地供水水质预警监测和应急处置系统规划,并积极推动实施。建立以水质在线监测技术为核心的水质预警监控系统和以水源、水厂净化、供水管网安全输配环节为一体的水质预警系统,进一步提高应对水质突发事件的能力,做到早发现、早处置。
1.3不断提高城市供水水源地水质应急快速反应能力。做好供水水源地、水厂、供水管网等各相关单位和部门水质信息的互通共享。遇到饮用水水质污染或不明原因水质变等情况时,严格执行事故报告和处理程序,并立即启动相应供水应急预案,及时布控,查明原因,进行有效控制。
2.优化处理工艺流程,确保供水的安全性
2.1强化水厂消毒工艺流程,确保供水管网的余氯量
病毒是水中一类重要的病原微生物。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GuidelinesforDrinking-WaterQuality》第四版,饮用水中健康风险高的病毒包括肠道病毒、甲肝病毒、戊肝病毒、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和札幌病毒等,健康风险适中的病毒包括腺病毒和星状病毒。因此城市供水消毒工艺是饮用水处理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有效去除病毒的关键,我国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中对消毒剂种类、接触时间、出厂水高低限量、末梢水中余量均有明确要求,这保障了出厂水微生物安全性;标准中高低限值区间范围较大,在疫情等特殊时期消毒剂的投加,可在平时投加量基础上,适当提高,特殊地区可按照上限要求投加。同时应加强出厂水微生物指标及管网、末梢余氯的检测。二次供水区域需更应注重保证管网中的余氯量。
2.2严格原水质量内控标准
供水企业要按照水质安全优先、兼顾效益的原则,在保障供水水质安全的前提下,优化成本,进一步加强原水水质的监测与控制,优化原水结构,保证供水水质的安全,可适当提高水厂出厂水的浊度指导值,如出厂水浊度指导值不超过0.1NTU,管网水浊度指导值不超过0.3NTU,从而保障了城市供水的安全性。
2.3加强水厂净水运行管理
科学管理确保关键运行指标符合要求。把监控原水变化和降低浊度作为水厂运行关键指标,重点监控,强化运行管理,确保水厂消毒,严格按照出厂水余氯标准,保证供水管网中的余氯量达到标准值。加强净水设施运行管理,严格工艺运行规程、技术测定,认真观测影响运行效果的关键部位。例如,沉淀池出水情况、滤层的含泥量、滤池的冲洗效果。不断改善水力条件,提高混合、反应的效果,优化工艺运行参数,提高工艺运行水平。
3.采取应对措施,提高城市供水的应急能力做好水质异常的预防措施,实现水质的安全,确保了供水的安全性。
3.1城市供水企业应建立应急备用水源的储备管理体系
建立供水备用水资源要优先使用地表水,减少地下水开采和利用,对于已有地表水水源地城市,应将地下水作为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城市地表水在保障城市饮用水的基础上,适当提高地表水水源地的水库蓄水量,预留备用库容,作为城市应急水源,或者两个以上水库型水源地互为应急水源。对于城市饮用水水源较为单一,在连续干旱年、特殊干旱年及突发污染事故情况下,应谋划城市应急饮用水水源和储备水源,如应急调水方案、调运应急水源、超采地下水等措施,来提高城市供水应急能力。
3.2加强水源地原水水质、滤后水水质和出厂水水质的监测力度
加强水源地原水水质、滤后水水质和出厂水水质的监测力度,努力提高城市供水的水质预警及应急监测能力水平。数字赋能,建设原水水质自动监测站,监测项目大致可包括水温、pH值、溶解氧、电导率、浊度、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总氮、氟化物、氰化物、叶绿素、急性霉素、藻类密度等指标,可根据监测数据,对不同污染物采用应急处理技术进行针对性的处理。
3.4应对病原微生物污染,主要采用氯的强化消毒应急处理技术
应对病原微生物污染,主要采用氯的强化消毒应急处理技术,增加前加氯的投加量和氯的消毒接触时间,对于同时含有较高有机物的情况下,加氯容易产生三卤甲烷等有害物质,而且氯的消毒效果也将减弱,需在原水中投加粉末活性炭以吸附有机物,并经强化混凝-沉淀去除活性炭后,再加大氯的投加量和消毒接触时间。
3.5藻类爆发引起水质下降,应前加氯
应对藻类爆发引起的水质恶化,一般情况下,在反应池前加氯,以抑制沉淀池内藻类的滋生,氧化水中的有机物,杀灭藻类,也可以采用高锰酸盐的强氧化剂作用除藻。城市供水应加强对藻霉素的检测,防止因投加氧化剂导致藻体内藻霉素释放超标的情况发生。特殊情况下,采用高锰酸钾和粉末活性炭联用的投加方案,并根据处理后藻类、藻霉素、导致溴物质的浓度对投加量进行调整。
4.强化供水管网管理与维护,确保供水的安全性
4.1做好城市供水管网规划和设计工作,依据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坚持立足近期发展需求,又为远期发展预留空间的原则,建立健全合理的供水运行模式。做好供水管网的设计优化工作,重点是按照供水管网流速的技术经济合理性,选择合理的供水管径,以达到出厂供水管和主要输水干管处于经济流速范围。按照经济流速选定供水管径,把供水量、水压、流速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既最大限度保障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用水的需求,又要保证供水管网的合理、经济、安全运行。
4.2严格供水管网施工管理,严把供水管材质量关。供水管道工程施工时,应严格按照执行《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重点抓供水管道接口形式、阀门类型、排气排水、管道基础及施工要求的特殊处理、工程质量监理、管道工程的打压试验、给水管道并网前的冲洗消毒工作。在选用供水管材时,应做到选用优质的供水管材、管件,把符合卫生要求、阻力小、能耗低、强度高、韧性好、使用寿命长、维修量不大和方便操作作为重要指标,并兼顾易于运输、安装、投资经济等综合指标,经过综合比较后确定选用。
4.3加大城市供水管网输配水管理的力度。加强供水管网运行管理工作,为确保供水管网合理运行、避免水量大幅变化及阀门操作对供水管网水质造成的冲击,在供水管道抢修、工程施工、方式调整等可能影响水质的情况下,实施水质跟踪监测,及时处理隐患,保障供水管网的水质。
5.结论
水源的污染存在于很多供水人无法预知和预料的多种污染物中,水源污染严重、生态恶化现象还普遍存在,这就要求城市供水行业应制定城市供水应急防范措施,做好相关水源地的管理和保护、强化水厂的水处理工艺流程、加强城市供水系统(从水源、自来水厂到水龙头)防控、保障饮用水安全,特别是微生物的去除与控制,防止供水管网的二次污染。同时,应健全各项城市供水应急措施,保障城市供水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李淑梅.关于城市供水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思考[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8,(21):151
[2]王占生,刘文君.我国给水深度处理应用状况与发展趋势[J].中国给水排水,2005,21(9):2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