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秀
作者身份证号码: 61042419831212****
摘 要:科技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信息化的进步,水利工程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而巨大的工程,工期较长。对此,不同的水利管理机构和部门应结合自身的具体状况和优势,建设适合自身的信息化平台,在水利工程各项业务处理中突出信息化的优势,进而促进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科学性、高效性。
关键词:信息技术;水利工程;建设管理
前 言:水利工程信息化具有资源共享、智能化、实时性等特点。其中,资源共享意味着有关水利管理单位或者个人都能够在权限范围内高效利用、共享各式各样的水利信息;智能化是指信息采集后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智能的分类、判断;实时性是指动态监测和显示水情信息以及水利工程信息,此外,信息的分类、查询、计算、存储和打印等均能实现实时性。
1 水利工程信息化含义及特点
近年来,我国水利事业快速发展,中央和地方都在逐步增加水利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不断调整投资结构比例,水利工程资金来源形成“社会投资为主,政府补贴为辅”的格局。在此大环境下,许多水利管理单位意识到提高其管理能力的重要性,并在水利工程中引入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技术,这样不仅能够实现信息共享、数据存储、优化资源配置、及时传送数据,还有利于管理人员决策时更加科学有效,降低不必要的损失,达到智能化、自动化管理工程的目的,进而提高水利工程抗旱防洪等综合工程效益。随着“数字水利”概念的出现,人们渐渐发现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在水利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日益增大。水利工程信息化是利用了GPS、GIS、RS等现代化信息技术以及有关硬件设施,进行水利信息资源的利用、开发,实现信息采集自动化、传输网络化,提高水利工程建设决策的科学性,进而推动水利工程快速稳定发展。作为水利事业现代化发展方向的标志,水利工程的信息化建设对促进水利建设和效益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2 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2.1 水利管理决策时效性的需求
第一,水利工程进行信息化建设能够针对信息实时汇总、分析,采集信息之后自动计算,结果可根据预设的格式输出,使得信息处理更加及时高效;第二,水利工程信息畅通提高单位管理的效率,使得信息在不同部门间传递时更便捷和完整真实,提高管理人员接收信息后决策的及时性和科学性,当出现突发意外时对于迅速作出正确决策尤为重要。第三,管理水利工程离不开完整的、准确的信息,水利工程进行信息化建设能够准确搜索、整理、加工数据信息,可以从全局出发掌握工程动态,及时修改工程建设方案,以便尽快完成预定建设任务。
2.2 水利资源共享的需求
水利工程涉及的数据多而复杂,收集这些数据难度较大,且工程设计方、项目管理方及监理方之间沟通交流涉及的文件数据也是颇多,倘若仍使用以前传统的信息交流方式,那么信息的完整性、及时性会受到严重影响。而水利工程进行信息化建设便可以科学地整合采集的信息,为水利工程日后的维护、管理提供方便。具体体现在以下两方面:其一,与人工操作相比,信息化设备减少误差、提高时效,管理人员可以及时、高效地处理数据信息,促进不同部门间信息交流、共享;其二,信息化建设让信息第一时间在不同单位间传递,极大地改善了信息传统传递方式。
3 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问题及措施
3.1 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3.1.1应用基础弱
信息开发利用的前提条件是水利工程的数字化处理和数据的共享,信息化应用较低不仅与信息资源有限有关,还与水利工程处理过程中利用的信息技术少有关,处理水利业务建立的模型不能科学、准确地模拟实际情况。水利工程的信息软件系统功能单一、重复开发、效率低、系统性差,导致信息的开发利用成本高、层次低、维护难,进而使得应用软件存在难维护、全局性差、效率低等问题。
.png)
图1水利灌区工程信息化系统举例
3.1.2共享信息难
信息化资源的突出优势表现在数据信息的重用性和共享性。当前,我国的水利工程信息化水平低,许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标准不统一、共享机制不匹配,造成原本较少的信息资源更不易共享。此外,因为不同地区的投入资金来源、信息化任务、技术水平等不同,许多信息数据库分散在不同的地区及不同的水利机构,数据信息处于分割状态,形成信息孤岛,难以实现无缝传输、广泛共享。
3.2 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3.2.1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水利工程的信息化建设的系统性、综合性较强,其重点是网络的建设及水利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信息化建设需要公共网络,该公共网络必需辐射范围较广,不同地方的水利工程在建立信息数据库时要因地制宜,当工程验收后才可以连接全国性质的公共网络。除此之外,水利有关机构还应增加信息化建设的资金,引进先进稳定的信息化设备,如微电子设备、计算机、高性能服务器等。
3.2.2完善水利信息化的标准
水利工程进行信息化建设需要先有体系标准或者建设要求,如网络平台管理标准、信息安全标准等有关管理条例,以便信息化建设明确具体要求。此外,水利工程的信息化建设需要有资金支持,在单位网站上增设信息平台,避免开发效率低下。例如,工程管理部门建立的水利工程网络平台既可以与内网连接,又可以与外网连接,外网为单位的门户网站,作为对外宣传窗口和阵地,提高广大市民对单位及水利工程的了解程度,提高对水利工程的重要性的认知与意识;内网为工程管理系统,供单位内部管理人员信息共享、政务处理、业务交流等,形成内外互通、职能明确、规范高效的工作流和信息流。
3.2.3提高人员素质
水利工程的信息化建设离不开有关的技术、管理等人才。对此,信息化建设应注重人员素质的提高。第一,针对水利工程现有的管理人员要增强其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如工程管理人员针对性地培训较为完善的信息系统知识,使其信息操作技术提高;第二,人员招聘时要倾向信息化,尽可能招聘信息化专业的人员或者相关经验的人,以达到信息化平台建设的需要,从而促进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信息化能力的提高。
4 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4.1对信息技术要求更高
因为社会在不断发展,在建设人水和谐、生态文明的社会过程中, 应将环保放在首位。水利信息化建设通过对水环境保护、水资源节约、水生态建设等等方面的管理,能够更好地提升我国治水、管水、护水的水平,促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助力幸福河湖建设,加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时代水生态文明建设。所以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对于水利技术信息化的要求会更高。
4.2信息技术为水利技术信息化提供帮助
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比如Web、RS、DB 等等技术的帮助下,就能够让信息化更好地应用于水利技术中。我国所建立的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就是信息技术在水利技术中应用的表现,通过利用准确的信息技术,能够及时掌握灾害情况,实现灾情实时传输与监测,做出灾害防治与应急救援科学决策,更好保障水利工程安全的同时,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防灾减灾能力,让水利信息化更好地推动水利建设向前发展。
4.3应用专业模型技术
在水利技术应用信息化过程中,决策支持系统建设是其关键,而在这其中想要更好地建立决策支持系统,就需要对水情、旱情等等信息进行分析,这些信息则来源于洪水、气象预测等等专业模型系统。近几年来,专业模型技术已经有所提升,并且云计算、AI、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水利技术信息化应用提供了巨大的基础技术支撑,也是水利技术信息化发展和建设的重要路径与方向。
结束语
水利工程建设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推动我国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性基础建设。受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影响,水利技术也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社会对于水利技术革新与快速发展的要求更加迫切。本文首先分析了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的含义和特点,然后指出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最后提出了信息化建设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周宇.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必要性及发展方向初探[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04):57.
[2]黄晓东.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必要性及发展趋势[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7,46(12):85-86.
[3]蒋爱香.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探究[J].四川水泥,2017(08):282.
[4]千虹.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分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4(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