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0/12/11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9月26期   作者:丁江峰
[导读] 为保证建筑工程土建施工过程中的桩基础施工技术获得更好的应用效果,同时有效缩减工程建设成本
        丁江峰
        北京市  中国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100070
        摘要:为保证建筑工程土建施工过程中的桩基础施工技术获得更好的应用效果,同时有效缩减工程建设成本,技术人员首先要对常见的几种桩基础施工类型进行明确,如预制技术、静压力桩施工技术、人工挖孔桩施工技术等,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需要,保证配置的桩基础施工技术更为科学。与此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还要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并落实好放线定位和现场清理工作,保证技术价值全面发挥。
        关键词:建筑工程;土建施工;桩基础施工技术
1建筑工程土建施工桩基础常见的几种类型
1.1预制桩施工技术
        预制桩施工技术是指桩机可以依据施工项目的实际需要来进行针对性设计与制作,同时配合设备将其打入到设计好的位置上,这种预制桩不仅具备良好的负荷承载性能,施工效率也较高。但是,此种桩基础施工技术并不适合所有的施工项目,因为这种桩基技术在浇筑过程中会给地表的土层带来较大的破坏。与此同时,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夯机噪音还会影响到施工工程周围居民的日常生活开展。因此,伴随桩基础施工技术的发展,此项技术也得到了升级与优化,混凝土预制桩的使用,不仅能够保证施工效率,承重效果也更好,同时能够让工程的使用年限得到延长。
1.2人工挖孔桩技术
        建筑工程的桩基施工技术方案配置过程中,人工挖孔桩也是常见且常用的方法之一。但是由于此技术方法的施工效率较低,因此伴随时代发展,人工挖孔桩技术已经逐渐被机械打桩技术替代。但是,由于人工打桩技术能够满足桩位置高精确度要求,因此仍然具备较强的应用优势,在一些要求较为特殊的工程项目中仍可见其身影,图1为人工挖孔桩技术操作现场图。
        
        图1 人工挖孔桩操作现场
1.3静力压桩技术
        静力压桩施工技术的打桩工艺操作落实过程中,开发商由于想要在最短的工期占用时间内获得更好的施工效果,同时满足自身的利益获取需要,就会选择静压力打桩施工技术。通过压强施加的方式,将压力施加给桩体,这种操作方法不仅不会产生扰民的噪音,同时满足绿色环保技术操作要求。所以,在很多工程项目桩基础施工过程中较为常见,同时能够获得较好的技术落实效果。
2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要点
2.1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2.1.1科学收集环境信息
        技术准备工作的重要性,特别是期中收集环境信息的环节,直接影响到后期施工技术实施水平。尤其对于技术要求高,施工过程复杂性强的土建施工项目来说,工程勘测技术人员必须在施工前期落实好全面的环境勘察与数据分析工作,保证对工程建设效率与质量产生影响的环境因素能够得到有效统计,尤其是其中的地质条件、土壤成分构成、气候特点等,只有得到综合性考量以及科学分析,才能保证工程项目对应的桩基础施工技术方法更加科学适宜,并获得更好的施工效果。
      
2.1.2科学配置施工设备
        在对施工机械设备进行配置时,应秉承科学性、适宜性原则,保证设备的数量以及规格能够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尤其对于桩基础施工环节来说,需要使用的机械设备种类较为丰富,例如吊车、打孔机等,如果不能结合工程项目的建设实际规模进行科学分析,那么这些机械设备就可能会在准备过程中出现问题,影响后期的工程建设进程。与此同时,科学的配置施工设备数量与规格能够保证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得到有效减轻,同时最大限度的节约工程建设在施工设备筹备方面付出的成本。最后,使用这些施工设备时应注意独立出一个固定的设备储备空间,并保证外界环境因素不会对设备储备的区域产生影响,防止设备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出现功能性问题,降低工程建设的效率。
2.1.3严把施工材料质量
        在桩基施工过程中,桩基施工质量会直接受到施工材料质量水平高低的影响。所以工程项目的材料采购人员必须在采购过程中严把材料质量关,注重从信誉好、生产质量高的厂家中采购材料,并开展长期合作。与此同时,材料进入到施工建厂时,也要经过层层的质量监控,防止存在质量问题的材料进入到施工过程中,影响最终的建设效果。与此同时,还要在材料的使用过程中准确把控装机材料的填充比例,保证比例的科学性,进而以此获得更好的桩基施工质量以及施工过程的安全与稳定。
2.2放线定位和现场清理
        通过放线定位的方式对桩基础施工过程的位置进行精准定位,能够保障后期的施工操作落实更为高效,并获得更好的施工效果。所以,在放线施工过程中,必须保证得到的测量数据精确有效,同时产生的误差已经被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发现桩基高度超过了设计方案的预设标准,此时施工技术人员就应该配合水平点对误差进行调整,将误差数值缩小到合理范围之内。与此同时,在放线定位过程中,还要提前将施工现场的各类植物、杂物,进行全面清理,防止这些杂物会影响到桩基施工操作步骤的开展。
2.3预防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
2.3.1缩颈
        落实桩基础的施工操作步骤时,常出现一个问题便是缩颈,缩颈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包括基层施工技术人员落实完把管操作后,混凝土在凝固养护过程中由于四周的土层受到较大的水压,并超过了其承受的限度,因此出现缩颈;还有一种情况是,在落实拔管操作时,由于速度控制不够精确,或是管道内部的混凝土浇筑密实程度不达标准,也可能会引发缩颈问题。此时,基层技术操作人员需要依据缩紧问题的影响程度来保证配合的措施科学有效,例如保证管内的混凝土浇筑密实度,并对拔管速度进行严格把控。导管速度不可过快也不可过慢,应将其严格地控制在1m/min左右。与此同时,落实拔管操作时还要对装配管进行均匀的敲击,如此才能保证获得更好的施工质量,让桩基础施工部分的实际功能有效发挥出来。
2.3.2隔层
        基层施工人员组织落实相关技术动作时,如果存在拔管速度控制不当、混凝土浇筑配合比不合理等问题,就可能导致桩基础施工部位出现较为明显的隔层现象。所以,为防止此问题出现,应在拔管过程中科学控制速度,同时保证拔管与振动频率相一致,并结合桩基础施工的相关技术要求,对混凝土进行科学配比。严格按照施工设计方案上的规范,一一落实施工操作,保证施工过程的顺利以及施工结果的质量。
2.4对应科学适宜的施工技术
        适宜的施工技术配置,能够保证桩基工程施工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所以落实施工步骤时,技术动作的操作人员必须保证施工方案科学合理性,同时保证桩位材料的适配性,能够在桩基施工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发挥出良好的辅助作用。还需要技术操作人员重视的一点是,装备材料的填充比例以及桩位挖掘的深度必须满足建设要求,否则,就会影响到桩位的施工质量。设计人员应保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同时,对应更为科学的技术方案,保证每个工序之间的衔接度以及配合度。只有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的有效协调,才能让桩基施工作业过程更加流畅,效率更高。
结语
        桩基础施工属于工程项目的所有技术内容组成中的重要部分,所以,确定好桩基础施工技术种类后,要提前开展各项准备工作,开展施工操作时,还要秉承谨小慎微的原则,对相关技术要点进行科学分析与配置,保证各项工作的落实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幼聪.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研究[J].居舍,2020(28):57-58.
[2]杨丽军.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20(27):168+255.
[3]张照琪,滑杰,车洪庆,杨月.试论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J].绿色环保建材,2020(09):133-134.
[4]张文巧.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要点研究[J].安徽建筑,2020,27(07):109-1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