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佳轩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华南分公司, 广东深圳 518045
摘要:广州增城区生猪养殖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采用格构梁+锚杆+锚索、人字形骨架、抗滑桩+冠梁及挡土墙等边坡支护形式。重点介绍了施工的总体部署、边坡支护施工工艺流程和支护体系施工技术。
关键词:边坡支护、施工工艺流程。
1、工程概况
广州增城区生猪养殖现代农业产业园(二龙育肥基地)项目位于广州市增城区小楼镇,占地710亩,距离广州市区约70km,三面环山。现状场地为山体,场地内拟建育肥1#、2#、3#楼及母猪楼,需要通过挖方和填方对整个场地进行整平;山底标高约39.00m,山顶较高处标高约110m。四栋建筑物及建筑物间连接道路旁山体均有边坡支护,其中育肥1#楼边长377.6m,边坡高度0~16.50m;育肥2#楼边长377.6m,边坡高度0~44.50m;育肥3#楼边长377.6m,边坡高度0~31.500m;育肥1#、2#栋建筑物间道路总长158m,边坡高度0~16.00m,育肥2#、3#栋建筑物间道路长762.00m,边坡高度0~44.500m;共计育肥1#、2#、3#楼及其连接道路总设计长度为1969.5米。
2、边坡支护概况
本项目边坡支护方式较多,对于挖方区主要采用自然放坡及面层绿化,2#楼南侧及2、3#楼连接道路山体采用底部“锚杆+格构梁”结合顶部“自然放坡+面层绿化”做法。
对于填方区采用以下做法:
1)自然放坡及人字形骨架面层绿化做法
2)加筋土自然放坡及面层绿化做法
3)底部挡土墙结合顶部“自然放坡+面层绿化”的做法;在距离建筑物或基本农田较近的区域底部设置挡土墙。在底部挡土墙施工完成后即可进行土方的分层回填压实。
4)抗滑桩:对于填方量较大或放坡进入基本农田或道路的区域,由于整个填方量特别大,且深度达到近20m,采用灌注桩做抗滑处理,对于底部距离基本农田较近区域,辅以挡土墙加固;底部位置足够的直接进行自然放坡。
3、边坡支护施工重难点
.png)
4、边坡施工部署
根据边坡支护图纸区域划分,支护区域分为A区、B区、C区、E区、G区、W区、X区、E区、G区、K区、L区、M区、N区、R区、Q区、P区、O区。
按照现场施工部署,施工流水是按照K区、L区、M区、N区、O区、P区、Q区、R区;进行含有挡土墙区域A区、E区、Z区施工;进行抗滑桩+放坡区域G区、F区、T区、W区施工;进行加筋式填土放坡区域B区、C区、X区、Y区施工,最后进行自然放坡区域H区、I区、J区、S区、U区、V区施工。
各区域施工前,需先进行排水措施施工,根据施工图有正式排水沟的按水沟施工,需要满足现场排水需求,排水沟皆使用现浇混凝土进行浇筑。
5、边坡支护施工工艺
5.1、格构梁+锚杆+锚索施工方法
根据边坡支护图纸可知,支护区域K区、L区、M区、N区、Q区、P区、O区均需采用格构梁+锚杆+锚索施工工艺进行边坡支护。
1)施工工艺流程
.png)
2)Φ32锚杆施工
(1)锚杆施工工艺流程
确定孔位→钻机就位→调整角度→钻孔→清孔→安装锚杆→注浆
(2)锚杆施工方法
a、锚杆孔测量放线
按设计立面图要求,在锚杆施工范围内,起止点用仪器设置固定桩,中间视条件加密,并应保证在施工阶段不得损坏。测定的孔位点,埋设半永久性标志,严禁边施工边放样。
b、锚杆孔清理
钻进达到设计深度后,不能立即停钻,要求稳钻1~2分钟,防止孔底尖灭、达不到设计孔径。
c、锚杆体制作及安装
锚杆杆体采用Φ32螺纹钢筋,沿锚杆轴线方向每隔2 m设置一组钢筋定位支架,保证锚杆的保护层厚度达到设计要求。
d、锚固注浆
常压注浆作业从孔底开始,实际注浆量一般要大于理论的注浆量,或以孔口不再排气且孔口浆液溢出浓浆作为注浆结束的标准。
.png)
(3)锚杆抗拔力试验
为确保锚杆具有可靠的锚固力,锚杆施工前应选择相同的地层进行拉拔试验,试验孔数不小于3孔,以验证锚固段的设计指标,确定施工工艺及参数。
5.2、人字形骨架施工
1)施工概况
人字形骨架由支骨架和主骨架组成。主骨架做成槽型,主骨架净间距3.0m,沟底采用M7.5浆砌片石,厚0.4m,外露坡面用砂浆进行勾缝。沟槽宽0.4m,深0.1m,沟槽两侧设置预制C25砼块,0.08m厚挡水边缘,与边缘水平线垂直;支骨架做成L形,用以分流引排地表水汇入主骨架截水槽内,支骨架净间距2.5m,与主骨架成45°,按人字形铺设,底沟厚0.4m,沟槽宽0.3m,深0.1m。人字形骨架每10~15m设一道变形缝,缝宽20mm,内填沥青防水材料。
2)施工工艺
按设计要求进行截排水沟,水沟施工→坡面开挖→沟槽土方开挖→清理、刷界面剂→钢筋加工、安装→侧模安装→混凝土浇筑→模板拆除→养护→循环→最后一区段施工。
(1)人字形梁
顶梁、底梁顶分别齐坡顶和地面;框架梁嵌入坡面2/3,用人工配合小型机具、机械开挖,石质地段使用风镐开凿,严格控制,禁止超挖,如超挖,超挖部分采用C25砼调整至设计坡面。人形梁、竖梁基础先采用水泥砂浆调平,再进行钢筋制作安装。模板采用木模板,水平梁两侧支模,斜梁三侧支模。
.png)
人字形格构梁示意图
5.4、抗滑桩施工
1)施工概况
根据边坡支护图纸区域划分,G区、F区、W区、T区均含有抗滑桩加冠梁+加筋式填土放坡+面层做人字形骨架,抗滑桩均为灌注桩,现场采用旋挖机进行施工,根据地质情况采用干成孔工艺
2)施工工艺
平整场地→测量放线→埋设护筒→钻机钻头对正桩中心→成孔钻进至设计桩底→吊装钢筋笼→下导管→灌注混凝土→拔导管→钻机移位→养护
.png)
6、边坡监测
6.1、监测目的要求
1)监测内容
依据边坡支护图纸,并结合相关规范中关于监控量测项目及要求的规定,选择监控量测项目:
a、地层及支护情况巡视;
b、坡顶垂直位移监测;
c、坡顶水平位移监测;
d、锚杆拉力和预应力损失监测;
e、裂缝监测;
f、降雨、洪水与时间关系。
2)监测水准控制网
(1)建立水准控制网
根据工程的特点布局、现场的环境条件制订监测方案,控制网以施工高程系统为基准建立,起始并附合于施工控制网水准点上。根据本工程的监测方案和布网原则的要求建立水准控制网要求:
a、在本项目施工区域范围要布置三个以上水准点;
b、在场区内任何地方架设仪器至少后视到两个水准点,并且场区内各水准点构成闭合图形,以便闭合检校;
c、各水准点要设在开挖、地面沉降和震动区范围之外,水准点的埋深要符合《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中垂直沉降监测控制网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
d、根据工程特点,建立合理的水准控制网,与基准点联测,平差计算出各水准点的高程。
(2)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
在控制点与沉降观测点之间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并在架设仪器站点与转点处作好标记,保证各次观测均沿统一路线。
(3) 变形观测的等级划分
根据设计要求及现场实际行动,范围内的地面及邻近建筑物沉降观测采用水准测量方法进行定期观测。从水准基点开始,组成闭合或符合水准路线。其主要技术要求见下表:
.png)
7、结语
本项目边坡支护方式较多,对于挖方区主要采用自然放坡及面层绿化,2#楼南侧及2、3#楼连接道路山体采用底部“锚杆+锚索+格构梁”结合顶部“自然放坡+面层绿化”做法、坡底采用挡土墙进行土体拦挡。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合理部署施工,使得各个工序穿插有序,并及时按要求监测,从而保证了边坡支护工程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
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
4)《挡土墙》施工图集04J008;
作者简介:
韩佳轩,男,1994年10月出生,中建二局华南公司广州增城区生猪养殖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技术部副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