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网智能调度特点分析

发表时间:2020/12/11   来源:《中国电业》2020年22期   作者:杜真[1],郭晶[2]
[导读] 智能电网模式正逐渐成为当前电网的发展趋势,配网调控一体化则是电网调度的趋势。目前供电范围在日益扩展
        杜真[1],郭晶[2]
        [1]国网太原供电公司,山西太原,030001  [2]国网山西省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山西太原,030001
        摘要:智能电网模式正逐渐成为当前电网的发展趋势,配网调控一体化则是电网调度的趋势。目前供电范围在日益扩展,用电负荷在不断加大,与此同时城区电网布局也越来越复杂,电网故障频频出现,因此用户在供电安全,供电服务以及电能质量等方面的标准也在逐渐提升,以往的运行维护措施已经不能满足复杂电网要求,运行维护难度日益增加,所以一定要积极建立配网自动化系统。本文分析了智能电网模式下配网调控一体化的特点,对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
        关键词:智能电网;配电网;调控一体化
        目前供电范围在日益扩展,用电负荷在不断加大,与此同时城区电网布局也越来越复杂,电网故障频频出现,因此用户在供电安全,供电服务以及电能质量等方面的标准也在逐渐提升,以往的运行维护措施已经不能满足复杂电网要求,运行维护难度日益增加,所以一定要积极建立配网自动化系统。
        一、智能电网模式下配网调控一体化的特点
        智能电网模式下配网调控一体化系统要想切实发挥效能,需要具备以下基本特点:
        (一)实时性智能电网模式下配网调控一体化的实时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以厂站遥测、遥信等技术为基础,实现对真实信息的即时收集和整理,并且将其纳入到数据库中去,使得调控人员和运行人员可以对电网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的监控;其二,系统能够保遥控指令及时快速的响应,在最短的时间内传输到厂站端,实现对调控指令的有效控制和执行。
        (二)开放性
        以开放式的框架结构体系为基础,构造一个相对开放的,兼容性较强的平台,并且能够允许第三方软件的介入,以便实现信息、数据库、通讯系统的有效连接。
        (三)系统性
        其一,基于智能电网的配网调控一体化系统能够对电网网架和各变电站实现实时监控,在电网出现故障的情况可以及时报警;其二,在系统收集到的信息基础上,对电网运行状态进行评估,对潮流进行分析,对电网运行的安全性进行考量,由此实现对电网运行情况的全面分析;其三,在对各类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整理之后,给出有针对性的信息反馈,便于电网运行管理人员做出正确决策,提高和保障电网运行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电力设备的运行维护模式存在弊端就当前配网管理情况来看,在运维管理模式方面存在一定不足之处。特别是在一些城市郊区,线缆混合的情况普遍存在。而这就牵涉到电缆和线路运维等多个部门,有时还可能涉及一些供电营业站。多部门的参与,使得管理难度逐渐加大,管理漏洞时有发生,甚至可能会出现管理真空。这样的模式,给调度发布指令的及时有效执行带来了诸多困难和阻碍。
        (二)缺乏可靠的数据
        数据信息是进行配网调控一体化的重要依据。如果调度管辖的范围比较广,此时如果还需要保证调控的精确性,单纯依靠相关的电力运行信息和工程图纸,是难以实现的。另外,配电调控中牵涉到多种电力设备,任何数据上的差错都可能影响调控人员的正确判断,进而威胁电网安全运行。从目前来看,配电调控可以参考的数据还是极为有限的。
        (三)调控针对性不强
        以人力去实现对配网的运行和管理,不仅仅需要电力运行管理人员经验丰富、技能过硬,还需要其能够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不同的需求,制定更为科学与精准的配网调控方案。当前配网调控工作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凭借经验和习惯性做法盲目调控的倾向,难以做到合理有效调度指挥。


        (四)人员技术水平不高
        智能电网模式下实现配网调控一体化,是系统化的工程,需要专业化的人才才能够保证其顺利实施。但是,当前的调控人员对于调控一体化认识不够,相关的技能和素质还不强,难以将智能电网下的配网调控一体化模式的优势充分运用到工作中去。
        三、应对措施
        解决上述问题必须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入手,提高调控一体化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一)提高调度系统的性能
        主网是以输电线路和变电设备为基础形成的主导网络体系,安全性是第一要素。而配网是面向广大电力用户的,其目标是更好地满足客户的用电需求的。因此,要提高配电网调控系统的针对性,使其不同于一般的调度运行系统,要充分利用具有电子地图的地理信平台,整合线路、电缆、变电站、电力用户等各类电网资源,实现对信息的全面掌握,提高调度操作的准确性和针对性。
        (二)发挥GIS系统的优势GIS技术的优势在于:以电子地图为背景,可以实现配网线路与地理位置之间的交融,在此基础上实现归类和分层管理,可以使        得配网调度管理质量显著提升;其在规避盲调方面也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另外,SCADA系统配网实时信息能够更加直观地反映在图形上,避免了电网数据的重复录入和图形的二次绘制,可以保证数据信息的高度一致性。实际上,配网调控一体化是在配网SCADA系统的基础上实现的再次升级。原先的调控分开的运行模式中,虽然可以做到线路等设备的在线监控,但是自动化覆盖率不高,难以保证全面有效的调度操作运行。而在智能电网模式下,充分利用GIS技术,结合数字化技术,有效实现了调度和监控的有机融合。
        (三)有效结合GIS与SCADA系统虽然目前GIS系统在调度运行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是还未能与SCADA系统做到充分的互联。使用两套独立的系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调控人员的工作量。同时,人为将数据分别录入两套系统时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偏差。因此,有必要将两者有机结合,并且运用到实际生产管理中去,实现电网侧、用户侧的各类数据实时交互。除此之外,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数据交互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也是至关重要的。为此,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其一,以现有配网运行管理模式为基础,实现自动化设备实时数据的接入;其二,通过更为合理的数据入与维护模式,将电网设备台账信息等静态数据和开关变位、电系操作等动态数据实时导入到系统中,提高系统的实时性;其三,深入分析,合理结合SCADA系统和GIS系统,尽可能发挥两套系统各自的优势;其四,提高系统的使用效率,尽量避免数据重复录入;其五,提高系统的友好性,通过以图形化的方式将电网设备的运行工况和开关变位等实时信息展现给调控人员,为其查询、查看和发布操作指令提供便捷。
        (四)高度重视人才培养采取切实有效地措施,逐步解决当前配网调控人员技术技能和知识水平不足的问题:其一,利用岗位职业培训的方式,实现专业化智能电网配网调控人才的培养;其二,营造良好的技术学习环境,引导电力运行人员不断学习和研究智能电网相关技术,提高配网调控技巧,以更好地发挥自身效能。配网调控一体化简化了原有的调度模式,最大限度时得出职位与薪资报酬、公司的政策和政策实施以及人际关系没有明显差异化表现的结论.
        四、结语
        经过严格的分析以及论证,并在结合本地区配网自动化实际水平进行考虑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配网馈线自动化规划及原则,能够实现配网线路故障的快速排除,缩短配电线路故障停电时间,为配网运行提供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提高配网运行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提升用户满意度和客户服务水平,最终实现配电网的自动化,是配电网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沈捷.知识型员工工作压力及其与工作满意度、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3:32-35.
[2]卢嘉,时勘,杨继锋.工作满意度的评价结构和方法[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1(1):15-16.
作者简介:
杜真,1975年1月出生,山西省太原市人,国网太原供电公司调控中心工作,2007年毕业于天津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高级工程师、电力调度高级技师。
郭晶、1977年1月出生,山西省太原市人,国网山西省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工作,毕业于南京审计学院审计学专业,高级经济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