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探索

发表时间:2020/12/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5期   作者:陈志英
[导读] 在小学时期,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是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方法,将团体心理辅导纳入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符合现阶段学校德育教育发展的需要,能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
        陈志英
        福建泉州惠安县实验小学     福建 泉州  362100
        【摘要】在小学时期,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是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方法,将团体心理辅导纳入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符合现阶段学校德育教育发展的需要,能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小学道德与法治;有效性
        教育教学改革的迅速发展,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课改要求。加强学科间的融合,提升教育教学实效,是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团体心理辅导是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形式,创造性地运用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加强学生情绪管理的引导和健康人格的培养,是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完成学生一生健康人格奠基的有效途径。
        一、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和道德与法治教学之间的关系
(一)道德与法治与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式的对接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和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小学阶段的教学时,具有一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紧密联系。团体心理辅导是指在群体背景下开展的一种心理辅导的方式。通过群体内部的人际互动,成员在共同的活动中展开交流和互动,使成员之间能达成一系列的心理互动。而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关心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之—,要求在教学中应当积极引导儿童在体验自身生活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学会热爱生活、创造生活;在服务自我、他人和集体的行动中,学会关心、学习做人。所以,新课改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小学团体心理辅导在教学中有许多相近之处,在发挥出各自的优势时,还能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这对于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有着实际意义。
        (二)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和班级制的对接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小学都是实行的班级教学制度。该制度要求学生按年龄、智力水平和教育程度分为班。所以,学生在一定年龄时所遇到的心理困惑是普遍存在的。团体心理辅导则要求小学生按照一个共同的问题来交流和研究,有效解决小学生在活动中的个人发展问题,这符合班级制的特征。团体心理辅导的活动方式不但可以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认识对方,提升心理健康水平,还能帮团体集体提升团体的凝聚力。
        二、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运用于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必要性
        (一)现阶段的道德与法治与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问题
        小学道德与法治是显性德育课程,是学校开展德育的重要渠道。该学科教材编排的指导思想之—:“依据教育中“以人为本”的原则,聚焦儿童的生活与成长,以具有教育意义的生活事件作为建构教材内容的“原材料”。回归生活,建构更好的生活。着眼于儿童成长中的各种为题。”在实际的学科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链接生活时,更多的是以正面引导为主,以此促进学生形成良好人格、品格。然而,在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中,如入学适应问题、学习方面问题、厌学逃学问题、人际交往的问题等是客观存在的,它更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学生直面问题,分析问题,并在活动体验中觉察自己成长过程的种种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应以什么样的途径方法来突破以正面引导为主体的教育方式?显然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是有效的途径。但现实是,尽管有不少小学校园都添加了有关于心理健康活动的机构,但学校并没有加强重视小学生心理教育方面,这方面专业人才也比较缺乏,所以就无法施展出学校心理健康活动机构的作用。
        (二)新课程改革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要求
        小学时期的学生心理发育尚不成熟,他们表现出的问题不仅仅是体现在道德层面,更多是在心理以及行为上面的问题。对此,经过创建班级群体的多种心理辅导活动,以团体心理辅导的特殊性及特殊手段技巧促使同一年龄段的小学生在心理方面得到了提升,它既满足了同龄小学生的发展特点,又为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方式的改进和道德与法治教育心理疏导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小学时期对道德与法治教育探索的结果。团体心理辅导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的运用,不但能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能提升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质量,使学校心的理健康教育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与道德与法治教学相互结合的意义
        基于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快速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完全可以感受到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结合点,这个结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在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小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不相结合的情况。发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在思想教育过程中忽视培养小学生的道德心理,忽视研究小学生道德心理发展规律,平时主要重视在强调说教和思想灌输。在教学的内容和技巧上,教学方式过于简单化,这就会导致学生在道德内化过程中,所遇到的心理矛盾无法得到有效处理。
  (二)由于当今时代的变化和发展,小学生们遇到的心理问题也在不断增加,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呈上升趋势,怎样更好地适应社会、怎样学会做人、怎样做到自律等等类似的问题都会在无形中给小学生带来一定的困扰。这是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与法治课程所共同关注话问题。在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的编排中,就有针对学生面临的重要生活事件与要解决的发展性问题,设置了相对集中的教育主题。如“我的健康成长”、“同伴友谊”、 “我的家庭生活”、“我们的学校生活”等主题单元,都是结合学生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和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来设计的。虽然,道德与法治课程在教材编排上有关注学生成长的困扰,在学科课堂解决学生心理方面问题的实效是有限的。对此,为了达成道德与法治课程引导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目标,道德与法治教学时需要与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有机结合,两者相辅相成。
        四、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和道德与法治课程相互结合的关键
        团体心理辅导是属于专业性非常高的学科。想要实现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与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相互结合,这就需要老师从多方面做出努力。
        (一)转变教学观念,为团体心理辅导与学科教育的融合奠定理论基础
        这两者想要进行结合就需要老师改变较为传统的德育理念和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时,老师传统的教学模式需做出实质性的改变,如说教方面,可以利用更多的教学方式来干预小学生,进而提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效性。
        (二)提升专业水平,为团体心理辅导与学科教育的融合奠定能力基础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在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课堂教学时的运用,既要求老师在有效掌握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的同时,还要具备相关方面的心理学知识内容。要将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融入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中,教师应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着手,来提升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改变评价方式,为团体心理辅导与学科教育的融合奠定思想基础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授课的形式和评价的方式较为特殊,和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不同。因此,在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前,老师需要将小学生们的心理负担降到最低,并告诉学生们在现实生活中只要感受和体会到就可以。老师在进行活动之后做出合适的指导就可以。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进行结合,不但能把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有效改变,而且能提升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并且有效发掘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育功能,及时补充了校园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空缺。

        【参考文献】
牟水英.心理辅导活动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中的应用分析[J].读与写(教师),2018,000(005):P.21-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