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

发表时间:2020/12/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5期   作者:刘庆美
[导读] 小学阶段很关键,老师教的知识也好,道理也好,学生们通常都是一概接收,这就决定了小学生能否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和正确的价值观。
        刘庆美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天峨县下老乡中心校  
        摘要:小学阶段很关键,老师教的知识也好,道理也好,学生们通常都是一概接收,这就决定了小学生能否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和正确的价值观,小学生教师的育人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学校应该加强监督老师的班级管理和日常教学中的德育工作,加强改进老师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在新时代的教育中,秉持“生态育人、立德树人”的教育观点出发,本文将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建议。
        关键词: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
        在小学阶段,学校就已经提倡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养成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将来为现代化建设做服务,因此小学老师的育人工作高尚且严峻。党的十八大要求:“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一方针将推进我国改革教育的基础,让“立德树人”成为课堂的重要指导思想。
        一、小学教师在育人工作方面存在不足
        小学老师的职责有很多,作为班级主要管理人,不仅要对学生提供生活保障和德育教育,还有在班级管理和班级文化方面着重培养学生,因为责任重大,难免出现一些顾虑不到的问题。
        1不是所有老师都对德育工作引起重视
        小学生比较难以管理,因为没有自控力,所以部分老师的重心,都放在了学生的成绩以及小学生个人卫生和习惯等方面。其实在小学生阶段,就有必要开始灌输对他们的行为和思想品德约束了,教师不应该因为学生年龄小就存在应付和懈怠的心理。
        这种现象是真实存在的,比如某个教育局有一次开展对班主任工作的常规检查中发现,有的班主任的工作日志中,大多都是对学生的卫生习惯和行为纪律方面等多做约束,而在和德育工作相关的方案和组织行动上,存在较大的欠缺,由此可见,班主任对德育工作的认知能力还比较浅。
        2在德育工作中没有实际方案
        还有一部分老师,虽然对德育工作的概念有一些了解,但是他们只注重表面的形式主义,在德育工作的开展上效果是不明显的,究其原因,是因为教师在说教方面多于行动方面,没什么实践性。
        甚至有一些老师的德育工作存在很大的功利性,而且对国家相关的德育工作的要求和政策并不太熟悉,所谓的穿新鞋走老路,让德育工作没有落实到行动中,过于表面化,这与当今新时代所要求的德育工作的“生态育人、立德树人”理念相背驰,考察老师的德育工作很有必要。


        二、小学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必须基于立德树人的原则
        1将立德树人融入到管理概念中
        在立德树人教育的摸索过程中,老师首先应该主动寻求在管理方面的思想以及教学理念上的转变,这样才可以在课堂管理上对学生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才能实现立德树人的工作要求。下面针对该教育模式提出一些可行的做法:
        一是小学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指导人,需要不断的增加自己对该教育方面的认知,纠正一些自己在思想中存在的错误,让立德育人的新课标和班级管理的思想达到和谐与统一。
        二是教师不应该介于学生年龄低的问题,就忽视了应该关心学生和尊重学生的原则,积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将学生的权益维护好,积极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
        三是教师不应该因为成绩对学生存在歧义,应该对每一位学生都公平公正。在评价学生时,成绩只是一方面的考察,还要在平时多留心发掘学生其他方面的优点,提升学生自信心,引导学生自觉注重综合素质的发展。
        2将德育工作放在正确的位置
        除了老师有职责以外,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职责也很重,必须做到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不断的在科学的教育评估机制做到健全和完善,不单单从学生成绩出发,要注重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全方位的表现。另外学校要把德育建设理念放在学校的重要日程里,平时在拟定工作计划和发展规划以及特色创建的目标时,也要对德育工作进行充分的谋划,小学教师作为德育育人工作的直接负责人,要努力提高对德育工作的认识,将德育工作和班级管理以及学生行为养成的使命上密切结合起来。总结在德育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通过各方面的齐抓努力,争取在小学教师的德育工作方面,从表面化落到实处。
        3积极发展德育工作新教学模式
        不光学校注重德育教育,国家也很注重德育教育,因为德育的最终目标是在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国家教育部早就颁布过《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里边详细提出了在德育工作中要坚持做到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以及行为习惯上的综合素质,为培养未来接班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时代的德育教育要求不能光凭学生成绩下定论,要将学生打造成具备全方面素养的新时代人才,在学校这个环境中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结合社会上的德育资源,社会德育资源能否被充分利用,直接决定了学校德育的最终成效。
        因此教师不光要备好课,保证课堂效率,还要利用课下时间积极寻找社会资源,以开展全方位的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比如教师在班级家委会的支持下,可以带领学生去类似于红色基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洗礼,还可以引导学生多去参加社会上的公益活动,比如敬老院,福利院等。可以组织学生募捐书籍,资助贫困地区的学生,通过这些多元化的教育模式,一定可以构建新时期社会的新生力量。
        参考文献:
        [1]刘辉.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融入德育的有效途径[J].文教资料,2019,(01).
        [2]李仙.小学班主任进行德育教育的措施探究[J].小学教学参考,2018,(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