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中对中学生心理疏导的方法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5期   作者:刘倩
[导读] 随着社会的逐渐发展,社会、学校及家长三方对高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方面无疑具备更高的期望。
        刘倩
        云南衡水呈贡实验中学  650500?
        
        摘要:随着社会的逐渐发展,社会、学校及家长三方对高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方面无疑具备更高的期望,然而如今在校的高中学生往往为独生子女,会出现具备强烈个性、不具备有强烈责任感以及以自我为中心等一系列不良特征,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再加上高中阶段中学生所接触到的深层次的知识吸收不良而导致的学业方面的压力,那么高中生会由于心理落差和实际事物之间的巨大差别,再加上逐渐增大的课业压力,特别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此时就要求高中班主任在教学实践中积极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心理疏导,以下是详细探讨。
        关键词:班主任;高中;心理疏导;方法
        
        中学阶段的学生进入到了青少年时期,由于初接触高中课程,无法紧跟课程进度理解日益深入的课程知识,学习压力及生活压力都在逐渐变大,再加上自身心理调节能力有限,因此中学生的情绪比较暴躁易怒。此时,一名班主任不仅仅需要管理好学生日常的生活及学习,还要求能帮助学生培养起健康的人格及健康的身体,提高其抗压能力,这就需要班主任能够对于中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以适当方式了解学生心理障碍的产生成因,针对性采取策略,促使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做好情绪管理疏导
        一名合格的班主任需要传授给学生一定科学合理的情绪管理疏导方式,并告知学生要学会换位思考,从他人的角度出发。就本人的心理学方面的分析,班主任在判断出学生本人心理出现的问题所在后,可以要求学生尽量先调整学习状态,以根据课堂中学生的表现、课后作业状况及是否违反校规校纪等等针对中学生情绪出现的多样性及复发性,寻求一定特点,探讨该问题是由于本身不良情绪的出现,还是由于心理落差的增大或者是他人情绪的影响等等,之后再针对性采取策略,使青少年时终保持健康积极的心理。此外还要求班主任根据中学生本人的学习习惯、心理品质及学习方法等客观地分析制定出一定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循序渐进的改善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而改善心理状况。更好的舒缓学生的情绪,以班主任的实际实践做好学生情绪管理疏导,这样不仅能提高班级学习效率,也保证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二、创造优越学习环境
        在中学阶段,青少年情绪的矛盾及不良习惯的养成同周围的学习环境也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为有效疏导青少年心理问题,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越的学习环境及社会环境。

首先,在创造良好的学习及教学环境方面,教师可以围绕着班训的设计,要求学生以班训作为前进的目标,进而挖掘本身潜力;其次,可以要求学生分小组在每月抽出一定的时间设计黑板报,进而在黑板报内容图案及关联性的设计中,使学生既能熏陶关于心理健康教育观的知识,也能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其中板报内容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及生活实际,围绕着心理健康教育这一主题展开,畅谈本人在生活中遇到的难点,介绍学习方法;再次,还可以在教室的墙壁上布置诸如世界或国内名校照片,激励同学们朝着心之所向,努力拼搏,也可以将学生的美术作品张贴在墙壁上,这样不仅使班级环境更为美妙和谐,也能使教学氛围更加严谨宽厚。然后,一定要多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提供更多平台张扬学生个性,展示本人特长,建立起学生的自信心及自豪感。此外,在良好学习及班级环境创设过程中,班主任一定要注重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对于已经出现的问题进行疏导,对于可能出现或是潜在的问题提前需开展心理健康培训会议,防止出现心理问题或者是心理问题进一步扩大。班主任还可以多举办班级内部的活动,培养起学生心目当中良好的抗压能力,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金额,在人际交往这一方面建立起学生强烈的自信心,将学习到的知识变为本身的能力。
        三、家校联合,建立起心理健康防护网
        高中阶段,学生会由于周围环境及学业方面所发生的巨大变化而导致性格及心理发生了变化。在这一阶段中学生可能会由于家庭及学校环境的急剧变化,比如逐渐增多的课业负担或者是逐渐增大的学习压力等,家庭突然出现的变故等都可能使学生原有的生活方式及习惯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导致学生易出现心理问题。在此背景下,就要求实现家校联合,建立起包括了教师及家长在内的完备的心理健康防护网。在网络中,教师可以对家长进行培训教育指导及服务,进而摆脱原本班级管理、学校教育及家庭管理互相孤立的状态,从而更为适应如今素质教育背景下学校管理活动开展及课程教育等多个方面。比如说学校及家庭二者可以围绕着学生不具备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及广大的知识水平和社会接触面这一方面,要求学校及家庭二者联系通过参与到心理疏导班级活动,或者是在平常的教学活动开展中,讲述给学生是非对错,使学生能够分辨是非及大事小事,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及处事观念,教导学生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还可以借助家校联合,培养起学生正确的自立心、自强心、自尊心及自信心。家长教师也能在家校联合活动中关注上一阶段中学生的情感态度情绪转变等实际状况,要求教师及家长都给予孩子足够的爱,通过以爱开展的教育。培养起学生优质的思想动机及心理状况。同时,教师及家长可以及时给予学生足够的肯定及鼓励,培养起学生良好的成功意识,进而促使全班学生不断进步,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能够在学校教育及家庭影响等多个方面发扬学生的个性,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也能够在中学阶段中培养起学生正确的行为道德、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及性格等良好的心理素质及智力水平。
        总而言之,中学阶段的班主任需要针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采取正确的心理疏导方式,并且根据一定的经验及教学,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行为特点,学会换位思考,重视及关注中学生心理及行为的变化,促使中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传星,张翠翠, 张路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青少年成人成才[J].中国校外教育,2011(8).
[2]张华清,王淑兰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浅谈[J].赤子,2014(2).
[3]姚淑琴.浅谈在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9(28).
[4]钱虹,章小莲.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
[5]张桥银,王莉娟.浅谈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贵阳建筑大学学报,202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