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武
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县教师进修学校 615100
关键词:阅读积累 课堂练习 师生交流 反复修改。
说到写作,教师头疼,学生更是苦不堪言。在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这件事上,我也经历了困惑,通过反复实践,不断摸索,积累了些许的经验。
一、积累
积累是写作的先决条件,有句俗语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字词句的积累,没有生活阅历的积累,想要写作显然就是无米之炊。积累不仅包括知识的积累还应包括生活经验生活阅历的积累。对于初中孩子来说他们的生活经验生活阅历显然是有限的,因此要想把他们有限的生活经历准确生动的表达出来更多的则是需要在平时的教学积累字,词,句,断,篇。也就是古人所说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对于知识的积累我把它分为两个部分,1、课外积累 :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对于我所教学的农村孩子来说,课外书籍的贫乏是一个突出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我选择每天一个小寓言故事,学生当堂复述,回家作为家庭作业写下故事,比赛谁复述得更完整将有机会张贴在后面的学习园地里。为此我买了好几本这样的书籍,《简单道理》《换个方式剥橘子》《做自己擅长的事》《品格与个性的力量》有了大量的小故事的积累,即使考试中遇上没有实例可写的作文题目时,再不堪也能这样写:曾经听见过这样一个故事……复述自己积累的故事,最后谈感想。我想这总比无话可说强,故事复述得生动感人,感想贴切到位难道没有得高分的可能吗?
另外利用语文课,班会活动,早自习,选择性的把自己看到的好的文章读给学生听,并且进行简单的讨论,主要的谈对文章的看法或对主人公的看法,自己对文中某一方面的感悟。每周写随笔,。我要求写的随笔是紧密结合读书报的评感式。对这类随笔,我一般从不在写作法角度进行评判,也从不评分打等级,对每次随笔,我都根据学生所写发表自己的感想,或共鸣、或讨论,进行师生间的交流。
可以说一个人阅读的多少,决定了他知识总量的多少;而知识总量的多少,又直接关系到他写作水平的高低。如果说知识多的人未必一定是很会写的人;但,一个知识贫乏的人,必定不会有较强的写作能力,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
2、课堂积累:如果学生脑子里没有词、句、段等基本的语言材料,没有相应丰富的词汇,多样的句式、段式储备,作文又怎能做到用词准确,表达流畅,语言生动呢?因此我通过多种手段借用咱们的教材指导学生 积累语言。学习语文就是学习语言,学会言语。学习语言不仅学习语言的外在形式,还包括学习语言承载的内容。学会言语,不仅是学会外部言语,即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还包括学会内部言语,即学会用语言来进行思考。
指导朗读,读包含着语言文字“ 感知理解——吸收积累——转换创造”的潜移默化的过程。通过背诵让学生积累大量的佳辞妙句,精美篇章,不断充实语言库存,并从背诵中体味作者谋篇布局,谴词造句的匠心所在,悟得表达方式的真谛。
重视积累,就等于给了学生一把开启写好作文的钥匙,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就成为一种可能。例如: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三年的时光匆匆而过。孔夫子那声如洪钟的声音穿过浩淼的时空回荡在耳旁:“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结合课文中环境描写,品味景由心生。典型的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例文:快乐时,喜欢在小雨中漫步…我眼中的雨是一首浸满浓情蜜意的抒情诗。
失意时,雨只是满天飞舞的愁绪…我眼中的雨只是凄婉的诗句。
二、课堂练习
每周用有两节连堂课的一天作为固定的作文练习课。第一节主要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过程。作文贵在创新,创造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作文抄袭成风、话语统一、假话连篇、这是不是都与不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关?因此作文教学必须加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如观察小游戏,观察大自然等;在联想和想象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利用课文的优势,结合课文的内容,让学生进行改写、读写、扩写等想象作文。比如教学《济南的冬天》,那周我们就写了家乡的______,要求“写之前要想想突出哪一点奇特之处,大体按怎样的顺序写”,“想想突出哪一点奇特之处”;在选材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在作文选材的问题上,我的学生常常出现这种情况:写学雷锋做好事往往是走路捡到钱包交给警察叔叔,扶老人过马路;写歌颂老师,往往是学生有病,老师看望、补课,深夜批改作业等等。写让人感动的事就是自己生病,父母不辞劳苦背着上医院,或者雨中送伞。而童年趣事就是爬山捡菌子,放羊,下河游泳摸鱼之类,让人一看上文,就能猜出下文如何。学校每年进行集体活动之后要求学生写作文,你也写,他也写,英雄所见略同,就不免千篇一律了。比如:初一咱们联系写人、些事、写景、《熟悉的人》,要求“先想一想写谁,他又什么突出的特点,或者说优点缺点?他的这些特点用什么事例来说明,把这件事想清楚,说清楚再动笔,这是初步学习布局谋篇;
第二堂课就是根据观察,老师的引导,指点,同学间的相互启发,当堂完成一篇500至600字的作文。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努力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才能,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三、反复修改、相互交流
作文的修改是习作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古今中外大凡文章写得好的人,无不在修改上下功夫。我在指导学生进行作文修改时总结出以下几种修改方法。
1、示范修改法:找典型例文启发学生并进行示范性修改从而引导学生学会修改作文的方法。
2、类比修改法:习作写完后,可以让学生阅读与自己作文类型相近的范文,看人家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通过类比,“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及时进行修改。
3、自主修改法
每学期让学生选择一至两篇作文让学生自己找毛病,自主修改。修改时按照自己的理解,想怎么改就怎么改。改完后,教师阅读改后习作再进行总结再修改,直至成为较好例文。把每个同学通过反复修改的文章在学习园地中展示。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作文修改兴趣和自改作文的能力。
为一个语文教师,咱们或许都曾经在心里无数次地追问过自己:语文教学中的写作之“道”在哪里?每一个思考过的教师都会有很多属于自己的答案;也只有在语文教师的不断反思和相互交流过程中,我们或许能悟出点语文作文教学之“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