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蓉
广西南宁市横县百合镇平阳村委小学 530302
[摘 要]近年来,农村小学安全教育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农村小学生溺水问题频发,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强调了农村小学防溺水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对目前农村小学防溺水安全教育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定的针对性策略,为完善农村小学防溺水安全教育提供一点参考,从而为农村小学生健康茁壮成长创设良好环境。
[关键词]农村小学;防溺水;策略
校园安全问题与学生息息相关,甚至威胁到学生的生命,关系着家庭的幸福、学校的稳定、社会的和谐。而近年来关于中小学生溺水身亡事故频繁发生,其中多数事故发生在农村小学。因此每年的夏季,如何抓好农村小学学生“防溺水”教育管理工作是安全教育管理的重点。
一、农村小学防溺水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国家的发展,教育问题在国民政策之中占比越发重要,而教育上的安全问题亦是重中之重。教育安全中,绕不开“溺水”一词,也对防溺水安全教育越来越重视,但是防溺水安全问题仍然非常严峻,农村小学溺水问题更是突出。国家教育部在《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中曾表示,溺水排在导致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因素的第一位。溺水事故的高发,不仅危及青少年的生命安全,给受害者的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精神伤害和无法弥补的损失,而溺水事故的频发也反映了防溺水安全教育的不完善,因此防范青少年溺水事件的发生迫在眉睫!
二、农村小学防溺水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防溺水安全教育一直在做,也一直在改善方法,但一个个惨痛的事故教训告诉我们,家庭和学校在安全监管、科学预防等方面做得并不到位。据调查发现,造成小学生溺水事故频发并不是单一的因为某一个因素造成的,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个“黑天鹅”下,是大量的“灰犀牛”。如学生个人认知能力差、家庭教育缺失、学校教学方式落后等,学校需要及时关注,提早发现。
(一)学生自身安全意识与应急技能不足
由于年龄特点,小学生大都活泼好动,在夏季都喜欢结伴游泳玩水。但是农村大部分小学生都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掌握的游泳技能、自救互救技能不足,容易溺水。即使有老师和家长叮嘱不能私自下水游泳玩水,但大部分学生对溺水事故心存侥幸,认为那是偶然事件,离自身很远,即使到河边、塘边玩水也不一定会发生危险。对安全问题缺乏敬畏,脱离家长的监管私自下水游泳玩水,便是造成溺水事故的罪魁祸首。
(二)学校安全教育模式落后
我国的小学课程中设置安全教育的课程缺少全面系统的防溺水专项教育,而且目前的防溺水安全教育实践程度比较低,教师的教育模式也会直接影响学生防溺水教育的效果。加上农村小学教学设施较为落后,许多方面跟不上教育水准,这对防溺水教育来说是一个难点,单单有理论知识是并不足以达到教育目的的。这导致很多学校的老师对于防溺水教育仅仅是停留在口头上空洞的说教,更多是辅以文字和视频的安全教育,这些并不能让学生记忆深刻。
(三)家长监管能力缺失
由于很多家长外出打工或家务农活,很难在放学时间和假期看管好孩子。而且农村小学学生很多都是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对孩子疏于管教,孩子就只能交给爷爷奶奶带,老人对孩子比较溺爱,孩子想去做什么就去做什么。加上夏天天气炎热,小孩子的天性喜欢玩水,而农村娱乐活动中心比较落后,公共游泳资源匮乏,于是农村小学生就去河边、池塘边玩水游泳。特别是农村的居住环境自然水域广,在一些隐患水域又缺少警示牌和防溺水标语。虽然小学生在学校有老师的安全教育,但是家庭安全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如果家长不能及时、全面认识到防溺水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可能会引发很多安全隐患问题。
三、农村小学防溺水安全教育的发展策略
我们通过分析农村小学溺水事故多发的原因,结合农村小学的具体情况,总结出农村小学防溺水安全教育管理的策略,旨在减少或避免悲剧的再次重演,为小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一)积极加强学生的防溺水安全意识
小学生最大的安全保障来源于自身对风险的防范意识,所以必须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特别是对危险情况的了解、处理以及自我保护等方面的教育。小学生安全意识的高低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学校教学管理秩序的维持、家庭的美满幸福乃至国家未来的发展开展丰富多彩的防溺水安全教育活动。针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运用多媒体课件、录像等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下水游泳玩水的危险后果,提高小学生的安全意识。
(二)不断完善防溺水安全管理措施,创新安全教育模式
学校作为学生安全教育实施的主要场所,承担着重要的职责。农村小学要有效预防和避免溺水事故的发生,必须要不断完善防溺水安全管理措施,创新安全教育模式。建立防溺水教育领导小组。成立防溺水领导小组,真正把防溺水教育提升到一个高度,从学校到科任老师,层层落实防溺水安全教育管理的责任。
创新防溺水安全教育模式,以行动代替说教,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条件,增设游泳课或者组织学生定期外出去游泳池进行学习,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游泳技能,有效防止溺水的发生。另外,可以开展一系列的防溺水主题活动,如 “珍爱生命,远离溺水”的主题教育活动,引发学生讨论“如果有人溺水,该怎么办”,引导孩子懂得保护自己,不能在没有家长监护的情况下下水游泳,遇到别人溺水,不盲目救人,提高孩子防溺水的自觉性。
(三)争取家长的配合教育,提升家长的防范意识
与学生监护人也签订了《防溺水安全责任书》,引导学生监护人高度重视防溺水安全工作,共同承担起学生防溺水安全教育管理的责任。学校还通过开展家访活动,召开家长会,经常与学生监护人沟通、交流,向他们讲解防溺水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提出具体的工作要求,使他们充分认识防溺水安全工作态势,掌握防溺水安全常识,不断强化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有效预防溺水事故发生。
四、结语
总之,校园安全问题是学校进行一切工作的前提,现在农村小学防溺水安全教育还面临不少问题,将农村小学防溺水安全教育落到实处刻不容缓。农村小学生的防溺水安全教育问题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沟通配合,也需要当地职能部门给与支持和配合,才能促进农村小学防溺水安全教育工作长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