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艾青《我爱这土地》

发表时间:2020/12/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5期   作者:陶秋萍
[导读] 中国的诗词文化博大精深,诗词可以“兴”、“观”、“群”、“怨”,正如叶嘉莹老师所说的那样,只有那些能够真正表现诗人内心生命涌动的作品,才是真正的好作品。
        陶秋萍
        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中学  215628
        摘要:中国的诗词文化博大精深,诗词可以“兴”、“观”、“群”、“怨”,正如叶嘉莹老师所说的那样,只有那些能够真正表现诗人内心生命涌动的作品,才是真正的好作品。我们要试着通过诗人的人生阅历去解读他的诗文,去体会其中所包含的情感,感受到诗词所散发的迷人魅力。
关键词:艾青;意象;《我爱这土地》

 一、诗如其人
        艾青,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蒋正涵,1910年出生于浙江金华市的一个封建地主家庭,但他出生后算命先生说他会与自己的亲生父母相克,所以家里人就把他寄养在别人家里,由一位贫苦的农妇哺育,一直到5岁以后,艾青才被自己的亲生父母接回家中,正如他在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中提到的那样“大堰河,是我的保姆。我是地主的儿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而我,是吃了你的奶而被养育了的”。 艾青于1928年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后来到巴黎求学,开始接触欧洲现代派诗歌。 他于1932年回国,毅然加入了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开始从事革命文艺活动,后来虽不幸被捕,也坚持在狱中写诗,《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让艾青一举成名。正如中国文艺理论里面有一个传统而又流行的观点——“苦痛比快乐更能产生诗歌,好诗主要是不愉快,烦恼或‘穷愁’的表现和发泄”,艾青将自己的切身感受变成文字,写出了很多感情真挚又思想深刻的动人诗篇,如《北风》、《向太阳》、《光的赞歌》等。他于1938年11月17日发表了《我爱这土地》这首现代诗,他发表这首诗的时候中国正遭受着日本的侵略,艾青坚定地融入了民族解放的巨大洪流中,在这首诗中,诗人刚开始想象自己是一只鸟,通过鸟嘶哑的喉咙,歌唱祖国的土地、风、黎明、河流,表达了对于身处苦难中的祖国的深沉的爱,在这首诗的第二节中,诗人将笔锋转向自身,用设问的方式对自己进行了一个特写,在目睹国家惨遭蹂躏,山河破碎的现实中,诗人甚至愿意为祖国而牺牲掉自己的生命,这首诗字字珠玑,值得品味。
二、诸多的意象构成
        先来看诗的开头两句“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诗人假设自己是一只鸟,“鸟”这个意向一般象征着自由、美好。它到处飞翔,可以俯瞰整个当时的中国大地,对这片土地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所以作者愿意化身为一只鸟儿。那时的中国抗日战争已全面爆发,在那个艰苦的时代,很多人开始积极投身到战斗中去,作为一个有感召力和民族意识的诗人,时代赋予了诗人义不容辞的使命感,他试图用诗歌来唤醒人们对现状的觉悟,他愿意化身鸟儿,来对自己所爱的祖国进行歌唱,歌唱祖国的苦难,诗人的爱国之情太过于强烈,胸中的情感又纷繁复杂,他日夜不停地歌唱,以至于喉咙都嘶哑了。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暴风雨”这个意象,并不是指的是大自然的暴风雨,而是外国侵略者对我国实施的暴行,如暴风雨一般,艾青在这首诗中充分体现了对日本残暴侵略的控诉,对祖国土地的深深的同情和悲悯。但面对如此惨绝人寰的侵略,中华儿女又该做何表现呢?人民对日本侵略者的悲愤越来越多,仿佛变成了一条汹涌的大河,流遍中华大地的每一个角落,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人们开始在这种重压下挣扎反抗,被激怒的人们就像一阵“风”,“风”这个意象,是为自由,为名族解放而战斗。诗人对祖国大地不仅有深沉的爱,更有所相信,相信那无比温柔的黎明终将到来,“黎明”这个意象在很多诗中都出现过,比如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里面就有“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这象征着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渴望,对光明的向往,对民族解放胜利的迫切期盼。
        艾青这首诗意象丰富,文中出现的土地,河流,风,黎明等意象,其实都是鸟想要歌唱的事物,不仅要传达出诗人内心那种澎湃汹涌的情感,还要与激怒,悲愤,温柔等情感的词语形成相映的对照,想要理解这些意象所包含的内涵,不仅要结合作者的生平,还要结合相关的时代背景,更要切身站在作者的角度去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情感。
三、缘意象探主旨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表达出诗人对土地的爱上升到另一个高度,可以说是向死而生,即便死后连羽毛都要腐烂在土地里面,足见诗人对这一片土地爱的深沉。 最后那两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人用设问的方式表达了对土地的爱,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艾青的忧郁之情,他为祖国的未来感到担忧,但是他不愿意被束缚在这悲哀的愁绪之中,于是在民族最危难的时候,他辗转桂林、重庆、武汉等地,参加抗日救国活动,可是在目睹了祖国大地所遭受的各种苦难后,诗人终于因为止不住悲伤而落下了泪水,正如《诗论》中所说的“在这苦难被我们所熟悉,幸福被我们所陌生的时代,好像只有把苦难能喊出来是最幸福的事;因为我们知道,哑巴是比我们更苦的。”“深沉”后面的省略号,正是诗人那种道不尽说不完的复杂之情,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白,意味深长。
 四、升华品质
        艾青的这首《我爱这土地》用诸多的意象串联起全文,每个意向都有其特定的内涵,它们相互衔接又相互照应,成为一个统一的内外体系,从嘶哑的鸟,腐烂的鸟,到含泪的我,形成了一个鲜明的意象群,至今读来,都能被其中深深的爱国情怀所感染,鸟儿喉咙嘶哑却依然歌唱,身体腐烂也要做出自己仅有的贡献,想用歌唱去换来美好的黎明和希望,从中我们更能感悟到诗人那种对祖国土地的深沉的爱,对敌人的仇恨,对抗战胜利的信心。最后,艾青这首诗也很好地体现了艾青所坚持的诗歌创作的“绘画的美”,这些都使艾青在现代诗歌的创作上独树一帜,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1.艾青.诗与宣传[ A] .诗论[ C]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3.166 .
2.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 .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560
3.谢冕.新世纪的太阳[ M] .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 1993. 192 .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