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三声”课堂的建构

发表时间:2020/12/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5期   作者:蔡利红
[导读]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蔡利红
        成都市新津区实验小学  611430
        【摘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简称“新课改”,是21世纪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构成。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活动,不仅强调立足于时代背景和人才培养大局,更强调加强课堂等基础环节的建设,重视课堂的活性和启发性。即通过学生最日常的课堂活动改革,改进课程内容,改善课程结构,实现真正“以人为本”的教学目标。小学“三声”课堂建构理念的提出可以说是课程改革中的黑马,即课堂应该生动有趣,贯穿学生的“欢笑声”“掌声”“歌声”,这一点对小学课堂尤为适用。下面,笔者将结合具体教学案例,对这一理念做具体的论述。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语文 “三声”课堂
        
        【引言】“三声”包括笑声、掌声和歌声,这些都是沟通互动中常见的声响。这”三声“运用到课堂中,对课堂上老师和学生的沟通互动是很有帮助的。诚然,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不能还停留在老师包揽课堂,学生畏不敢言的阶段。要激发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和创造能力,毫无疑问需要一些新的教学手段的参与。“三声”教学看似简单,是我们日常接触的东西,要真正在课堂中贯彻执行这一理念,让传统课堂充分“活”起来却是不容易的。“三声”理念的发展不仅产生于教育改革的需要,它的被接受、被贯彻也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教育体制的流变。
        
        1、欢声笑语,课堂自有真情意
        我们常说教学要激发学生乐趣,要让学生爱好语文学习。但很多老师在课堂教学环节,往往要求过分要求纪律严明,不允许学生出声。部分小学阶段的学生天性比较好动,对这种政策容易产生抵触心理,教师不宜“一棒子打死”,对学生们太过“高压”;而应该在遵守课堂纪律的基础之上,适当地安排趣味的教学环节,这个时候可以让同学们尽情欢笑,有一个释放天性的空间,教堂也会因为欢声笑语而不至于太过沉闷。
        例如,在进行《牛和鹅》这一课的课程教学时,在讲到“我”再见大公鹅的态度转变时,可以让大家进行情境模仿——“鹅听见了,就竖起头来,侧着眼睛看了看,竟爬到岸上,一摇一摆地、神气地朝我们走过来;还伸长脖子,吭吭地叫着,扑打着大翅膀,好像在它眼里根本没有我们这些人似的。

”模仿者要关注“竖起头”、“看了看”伸长“这一情节,同学们自行在座位上模仿,和同桌互换角色,要模仿出鹅傲慢目中无人的样子。同学们初次进行这种模仿往往都会乐趣多多,这不仅仅是玩笑戏耍的过程,同学们通过这种具体情境的展开,可以更明确作者写作的细节,自然而然体会到文章的妙处。
        2、乐于鼓掌,学习需打气
        掌声常常会给人坚定的力量和奋斗的勇气,这不仅是给他人以支持,自己同时也会获得极大的内心满足。所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鼓掌、乐于鼓掌,学会给他人鼓掌,也要勇敢给自己鼓掌。情意需要物质载体对策传达,对他人的善意和帮助发于心,也要形诸声,以可听的声音让对方获得直接振奋的力量。
        鼓掌是很有节奏很有动感的,教师可以课堂中穿插固定的鼓掌环节,培养课堂的节奏性,课堂鼓掌的时间不宜过长,也不要太过杂乱或太过整齐,不必用力过度、也不能毫无声音。正确的鼓掌其实是一种与人相处的礼仪。在老师找同学回答问题、表扬同学,同学们的鼓掌可以更加持久热烈,而当同学心情不好时,可以同桌击掌,也可以大家给这位同学鼓掌,鼓掌的时间要持久而稳定,表达出支持的诚意和力量。
        3、学习不苦学,文人亦歌者
        语文的学习从来就不是一个枯燥、沉闷、无声化的过程,很多同学在上课时、阅读课文时、甚至背诵课文时都像在演“默片”,坚持不发出声响。会读,读出声,其实是语文学习最基本的一个要求,这不仅仅是因为发出声音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记忆。其实是因为不同的发声方式掺杂了学生对文本的不同理解和对语言掌握的不同水平,发声对学生沟通能力、理解能力多方面的影响都是很深远的。当学生不愿“发声”,教师就可以改变“发声”要求,引导他们唱出来。因为唱歌几乎是天赋的能力,不论音准、不论音色,任何学生都演唱过歌谣、都会自然的哼唱,这其实是我们的天赋,这种天赋是我们最宝贵的特质,教师更要帮助学生发掘。
        许多同学甚至无需老师倡导,在面对自己喜欢的文章或诗歌,会不自觉地哼唱出来,有时文章比较复杂难以记忆,学生也会用这种方式进行记忆。教师要做的,就是善于抓住时机,根据学生的特色。再如,教师可以开展古诗诗歌诵读比赛,诵读配上背景音乐,最好是古典的、应景的音乐,让同学在音乐的熏陶中放松身心,简介提高自身的音乐审美修养。语文学习重在感知,这和音乐是相通、相辅相成的。教师还可以开展“课文串串背”大赛,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形式,甚至是歌谣的形式“唱”出文本,但朗诵的文本需要仔细选择,应该是适合歌唱、便于歌唱和记忆的歌曲。
        【结语】
        综上所述,“三声”课堂建构理念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模式,它产生于新课改背景下,更加强调对学生自身的关注,强调师生互动关系在课堂上的重要性。对于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进新型师生关系,打造高效、活力的课堂都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罗清菊.巧用“三声一感”教学打造中学英语生态课堂[J],师资建设,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