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小学低段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因素分析及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1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月25期   作者:程燕
[导读] 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小学生学科能力的直接反映。
        程燕
        重庆市黔江区人民小学校   409000
        摘要: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小学生学科能力的直接反映。近几年来,我国的人才培养目标,从以往的素质教育为主,转变成了以能力教育为主,不论是任何学科的教育,都注重学生核心素质的培养。针对小学低段学生的教育也是如此,相较于给学生灌输不同的数学知识,目前的数学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因此,本文也针对小学低段学生数学学习的主要困难,分析小学低段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寻求相应的方式方法来促进这些问题的解决。

关键词:小学低段;数学问题;因素分析
    
        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数学学科的未来发展。因此教师在针对小学低年级阶段开展数学教学工作的时候,不能总是把教学目标放在灌输数学知识方面,要适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带给学生数学思维方面的培养。下面本文将着重探讨对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解题能力的现实状况,以及培养学生数学问题解答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小学低段学生解题能力的现实状况分析
从学生的自身能力方面来看,小学低段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还相对缺乏。至少从现阶段看来,大部分小学低段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都具有非常大的思维惯性,必须依靠教师教授的方法进行,而且在解题过程当中也不会灵活应变。从教师的教学工作中来看,教师针对小学低段学生展开数学教育活动的时候,会将大部分重点放在数的认识,图形的认识、简单计算方法的掌握等数学基础知识方面,在对小学生讲解数学题目的时候,别总是按照相应的知识点展开教学,很少引导学生进行一步一步地分析,或者让学生事先进行独立思考。总之,在小学低年级阶段的数学教学工作当中,教师对于培养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升。从客观角度上讲,小学低段学生自身的能力问题,是教师在展开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所面临的主要困难。

二、如何提升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小学低段学生能否正确解决数学问题,和其是否能够正确理解数学题目的意思,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在教师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当中,常常会发现一部分小学生无法抓住数学题目的解题关键,甚至无法读懂题意,常常因为这些情况导致最终解题错误。由此可见,要想提高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首先需要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就比如“小红所在的班级排队做操,在小红所在的队列当中,从前面数小红是第4个学生,从后面数小红就是第6个学生,请问小红所在的队列总共有多少名学生?”在分析这个题目的时候,教师首先需要引导学生抓住解题的关键,也就是题目当中所提到的小红。

不论是从前面数还是从后面数,小红的位置都是固定不变的,只要学生把解题的关键放在小红身上,那么很容易就能求出小红所在的队列共有多少名学生。总之,在遇到数学题目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教会学生寻找题目当中的不变量,或者找到题目当中的固定条件,这些固定条件就是学生理解题目意思而关键所在。只有经过长期审题能力的培养,学生在遇到数学问题的时候,才能迅速理解题意并抓住解题的重点。

(二)培养学生的逻辑建构能力
    
        数学解题方法有很多种,小学低段的学生能够掌握的解题方法,一定是最直观的。在这里,笔者想要推荐的就是模型建构这种数学解题方法,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作图法。还是以前面提到的“小红班的同学排队做操,小红所在的队列,从前面数小红是第4个,从后面数小红是第6个,请问小红所在的队列总共有多少名学生?”这个问题作为例子。教师可以通过画图的方法,先画出小红的固定位置,从前面数小红是第4个,那么小红的前面应该有三个学生;从后面数小红是第6个,那么小红的后面应该有5个学生。最后,包括小红在内,前面是三个学生,后面是5个学生,就可以得出小红所在的队列总共有9个学生。如果教师通过画图的方法,一开始就把小红的位置固定,然后学生再根据题目条件画出小红前面的学生人数和后面的学生人数。这样一来,学生很快就能得出小红所在的队列总共有多少名学生。总而言之,数学教师在培养小学低段学生数学问题的解题能力时,一定要采用小学阶段学生最容易理解的数学方法,对于一些通过直观的模型建构就能够得出答案的数学题目,教师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模型建构意识。在这种意识的影响之下,小学生在遇到一些摸不着头脑的数学题目时,就会自然而然的采取模型构建的这种方法,来帮助自己理解数学题目的意思。[1]

(三)注重同类题目的密集训练
    
        小学生掌握一种数学解题方法的时候,往往需要经过多次训练,学生才能对某一种类型的数学题目更加熟悉,在遇到这类数学题目的时候,大脑中就能迅速反应出来相对应的解决办法。因此,小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工作的时候,对于不同类型的数学题目,应该采取何种解决办法,需要强化学生的训练。比如,针对同种类型的题目,教师可以在讲解完一个题目作为示范之后,再将原本的题目进行改编,或者寻找更多同类题目,让学生在解决同类题目的过程当中,反复强化对于这类数学题目的解题办法,帮助学生形成对不同类型数学题目的思维敏感性。总而言之,对于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来说,无论教师教授给学生怎样的数学解题办法,都需要经过千锤百炼,让学生在反复的训练当中不断加深印象,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这些数学方法。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与小学生自身能力以及教师的数学教学方法有着重要关系。因此,在新时代之下,数学教师在夯实学生数学基础的前提下,还要兼顾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郑爱萍.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十二卷)[C],201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