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小学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12/1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月25期   作者:熊寅
[导读] 提到数学,人们自然联想到“做题”,往往忽视了数学和阅读的密切联系。
        熊寅
        湖北省赤壁市余家桥学校 437334
        摘要:提到数学,人们自然联想到“做题”,往往忽视了数学和阅读的密切联系。阅读不仅仅是“读”的过程,也是各种感官积极参与,统一协调的过程。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说:“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素养,与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息息相关。然而,实际的情况却是学生们都认为阅读只关乎语文的事,漠视数学阅读,渐渐地形成了学生一看题目就动笔的坏习惯。
        关键字:新课程;小学数学;阅读理解能力
引言
        阅读是人类社会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数学是人类的高级思维活动,其核心能力是数学思维能力。学生们从掌握简单的理解、分析、逻辑思维能力开始,逐步拓展到的空间想象、抽象、归纳、演绎等综合思维能力,通过多层次训练,拓宽孩子思维能力的延展性和弹性,让孩子有独立的思考、判断分析和解决能力。数学阅读可以通过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加工、筛选、整理,经过内化建构成数学方法,是一种进行数学思维建构的有效形式。然而实际生活中,很多人总感到阅读就是语文学科的事,并不能很好地将阅读与数学学科相结合。
一、数学阅读的目的意义
        数学语言是一种科学语言,它是指对数学概念、公式、定律、法则及解题思路、推导过程等的表述,具有准确、简练、抽象和符号化等特点,掌握数学语言能更好地概括事物的规律、揭示事物本质,有利于思维发展。数学教学过程伴随数学语言的学习,数学语言的学习离不开阅读。阅读能力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自学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一个阅读能力不好的学生就是一个潜在的差生。如果在小学里没有教会他迅速地阅读,他日后学习中就会遇到无法克服的困难。”由此可见,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其阅读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对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小学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指导文本解读,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解决问题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这是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关键点。很多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阅读理解能力,逻辑分析能力等都是需要长期培养和训练的内容。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要求,教师要运用多种措施来做好相关的指导工作。比如在路程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画图的方式明确各方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使问题一目了然。大多数数量关系的问题都可以用画线段图的方式解决,不仅能明确题意,还为问题解决提供了思路,是教师常用的方法之一。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尽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之能从文字信息中抓住关键信息,明确给出的条件和最后的问题导向。比如在同一道题中,先增加后减少等情况改变的现象经常出现,教师要引导学生部部分析,层层深入的去解读。又比如通风管道铁皮需要的面积,就不能照搬圆柱体表面积的公式运用,而是要考虑到两端中空的实际情况,能够联系生活实际需要,自觉意识到两个圆柱底面积不需要考虑在内的解题方向。这些都是教师在指导过程中需要学生强化的能力。

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朗读活动来加深理解程度,也可以通过个人理解展示来锻炼阅读能力,在日积月累的实践锻炼中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二)解决问题——读思结合
        解决问题是数学教学的核心部分,数学学习的任务是让学生会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细细考察学生的学习实际,发现一些学生之所以不会解决数学问题是因为他们对题目不理解,或者理解不全面。主要表现为大多数学生一看文字多,就犯难,匆忙答题,没有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理清问题中的各种数量关系,导致解题思路含糊不清。因而指导学生认真阅读题目,带着问题学会思考,理清数量关系显得尤其重要。如一年级的一道解决问题:冬冬家养了一些鸭,其中一半在水里,剩下的鸭一半在树林里,一半在树林外。树林外的鸭有20只。冬冬家一共养鸭多少只?学生通过认真读题,有的通过画画展示了三个“一半”的含义,有的通过画线段图展示了三个“一半”的关联,孩子们的创造性得到了最大的发挥,经过独立的阅读思考,学生也表现出了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教学时教师都遵循先引导学生先自由读题,圈出关键词,提出问题,然后反复研读,理清解题思路,最后正确解答这样的三步骤。经过持之以恒的训练,学生们在解决问题时基本都会养成读——思——做的过程,这样解决问题也就变得得心应手了。
        (三)重审题,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审题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首要步骤,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地获取信息,并进一步进行加工处理。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审题能力,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审题习惯。审题习惯的养成是一件长期需要坚持的事情,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以下要求进行审题:首先通过读题,建立表象;其次通过二次读题来明确主要问题;最后一遍读题来找出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并进行标注。例如,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容易迷惑的题目,在高年级涉及图形的面积求解问题“正方体的边长为20cm,现将边长增加到35cm,求现有的正方体的体积?”“正方体的边长为20cm,现将边长增加了35cm,求现有的正方体的体积?”审题不细致的学生很容易想当然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计算,忽视了“增加到”和“增加了”之间的区别。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通过设置类似的陷阱题型能够有效刺激学生的数学意识,促使学生在以后的审题的过程中更加关注易混淆的字眼,意识到审题的重要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之中,想要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就应该不断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使其审题方法更具科学性,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审题技巧和审题思路。而小学数学教师也应该结合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时刻关注学生的审题水平,帮助学生改正不良的审题习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题技巧,进而使学生的审题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推动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全面开展。
参考文献
[1]许莉玲.关于数学阅读的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4):230-231.
[2]张红梅.浅谈小学教学中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2):54.
[3]陈春华.小学低年级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19(12):74-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