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探索

发表时间:2020/12/1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月25期   作者:王晓东
[导读] 数学是小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稳步推进,有效问题情境教学法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关注,这种教学方法也受到了学生的广泛喜爱。
        王晓东
        山东省威海市   荣成市第三十一中学   264325
        摘要:数学是小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稳步推进,有效问题情境教学法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关注,这种教学方法也受到了学生的广泛喜爱。教师在课堂中需要为学生提供有效问题,引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思考,借助问题情境能够切实有效的提升学习效率,避免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枯燥感。基于此,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展开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问题情境;创设
        引言: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有效问题情境教学法能够显著提升教师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在这种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教师会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逻辑思维。结合相关研究数据显示,有效问题情境能够帮助小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展开思考,并在课堂中阐述自己的观点,使他们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奥妙,并产生浓厚的探索欲望,对于小学生的今后的创新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
        一、营造趣味情境,活跃教学氛围
        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特殊时期,他们的思维意识往往非常的活跃,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很难长时间的保持注意力,很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数学教师需要对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思维特征展开研究,并结合这些特征,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趣味性的问题,这样能够有效地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在听课过程中集中注意力[1]。众所周知,小学生对于新奇好玩的故事往往充满着兴趣,教师的问题情境也需要结合这些点去设计,这样才能够活跃课堂氛围。譬如说在讲解到“直线”这个知识内容时,数学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两点之间,直线的距离最短这个知识点,可以设计出这样的问题情境:星期天的时候,小朋友们去动物园游玩,当你给小动物们投食的时候,这些小动物是直线跑过来,还是会拐弯跑过来呢?小学生们听到这样的问题往往会显得非常兴奋,思考片刻后便会回答,小动物们是直接跑过来的,走的是直线,并不会拐弯[2]。此外,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草稿纸上进行画图验证,先让学生在草稿纸上确定两个点,之后模拟小动物的行动轨迹,用直线和曲线连接两点。之后可以引导学生用绳子来测量线段,最后对比这两个绳子的长度,学生可以发现直线的绳子要短于曲线的绳子,这种测量过程在小学生的脑海里会留下深刻的记忆。借助这样的问题情境,学生可以在欢快的课堂环境中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并且还懂得了数学知识原理还需要在生活实践中进行检验,这种创新性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二、巧借生活情境,增加学生的兴趣
        数学知识并非只存在于教科书中,而是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连。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既要使学生能够理解数学知识原理,还需要他们能够灵活的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碰到的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教材中的内容展开全面的分析,寻找在生活中与之关联的案例,从而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出有效地问题情境。利用小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使他们对数学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只有学生能够真正参与进来,课堂教学的效率才会得到显著的提升。这也是素质教育改革对于新时期数学教学的内在要求[3]。譬如说教师在讲解到“乘法计算”这个知识内容时,传统的教学思路是引导小学生背诵乘法口诀表,但是这种背诵记忆学生最后记住的仅仅只是两个数的乘积,对于数字相乘的原理缺乏深入的了解。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课堂中可以创建这样的问题情境:小芳的姐姐在超市买橘子,家里总共有5口人,要想每个人都能获得6个橘子,小芳的姐姐应该在超市买多少橘子呢?这样的生活化情境在小学生的生活中经常能碰到,他们在思考的过程中也会感到非常熟悉且充满着兴趣,结合教材中的知识内容,学生可以在草稿纸上进行简单地计算5×6,并算出最终的结果。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生活案例,要求学生结合乘法口诀表来计算,这样学生对于乘法口诀表会有着深刻的认识,在理解记忆过程中也会更加的轻松,学习质量和效果也会得到显著的提升。
        三、结合开放性问题情境,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问题和困惑是一种主动学习行为的体现,借助一些特定的问题情境,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实现思维迁移。为此,教师在情境创建时需要从不同层面展开深入的思考,在有效分析的基础上有效解决这些问题[4]。譬如说小学生在学习完乘法口诀之后,数学教师可以设计出这样的问题情境。现在总共具有3张奖状需要用图钉进行固定,现在要求这些奖状在固定过程中不能出现晃动或者皱角,完成这样的操作总共需要多少数量的图钉?这个问题如果按照传统思维进行分析的话,这个问题的答案是12个图钉,因为总共是3张奖状,每张奖状具有四个角,因此3×4=12。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如果此时的图钉的数量刚好不够12个呢,该如何进行固定?学生会结合教师的这个问题情境展开深入的思考,可以将这些奖状拼在一起进行固定,将这些钉子固定在奖状的直角位置。如果教师此时将奖状替换成白纸,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可以思考出将三张白纸重叠放在墙上进行固定。利用这些有趣的问题情境,小学生对于乘法知识和减法知识有了一个全面的认知,由于问题的层层递进,能够很好地满足小学生对于未知问题的探索需求,拓展他们的认知思路,使他们在思考中形成正确的认知方式,在探索研究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无穷魅力。这对于小学生今后的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
        结语:小学数学在教学过程中借助有趣新颖的问题情境,能够为小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良好的帮助,使他们能够自主的探索数学知识。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对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改进,重视教学情境设计,利用各种各样的问题情境,切实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李珂菲.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9):150-151.
        [2]李晓敏.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有效策略研究[J].读写算,2019(34):128.
        [3]王莲芳.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探讨[J].学周刊,2019(35):89.
        [4]张恒春.情境重现——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分析[J].读写算,2019(33):1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