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途径

发表时间:2020/12/1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月25期   作者:王微
[导读] 由于高中阶段的科目众多、学习任务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对了巨大压力.
        王微
        云南省景洪市西双版纳州民族中学   666100
        摘要:由于高中阶段的科目众多、学习任务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对了巨大压力.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出现,实现了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取长补短的学习策略,获得了众多学生的支持与喜爱.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在相互交流中,发现缺点,完善自身,还通过合作,降低了数学学习的难度,提高了学习效率。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途径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实施途径
引言
        随着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提高学习效率,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手段,尤其在高中的数学教学课堂被广泛利用,这种学习方式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在小组中,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问题,可以相互探讨解决,每个人都能自主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起到了重要影响。除此之外,还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以及数学素养。因此,本文对如何更好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探究。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一)有利于增加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阶段的数学因其知识量大、难度高,给学生的学习增加了一定的负担,再加上数学分值在高考中所占比重较大,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更大的压力,而传统的数学教学采用的是课堂灌输的形式,内容枯燥乏味、形式传统单一让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有效地提升了教学的趣味性,使传统呆板死寂的课堂氛围活跃起来,高中生对于知识的探究欲望是非常强烈的,他们在探究的过程中能够有效激发他们的潜能,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给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探究环境。
        (二)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会遇到各种五花八门的问题,除了一些数学中的重点难点是比较共性的问题,更多的是一些比较个别性的问题,比如因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的马虎或者在读题时的粗心大意导致结果有误,如果每一个个别性的问题老师都要挨个讲解,课堂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同时也会占用大量讲课时间,造成教学效率的降低。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通过有效的交流互动,这些比较简单的个别性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在同学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下,学生一些基础的问题得到解决,铲除了一部分学习障碍,老师只需要再将难度较高共性化的问题进行细致讲解就可以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所有问题,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一)合理选择小组学习内容
        这个小组分配相关学习任务时,教师要仔细筛选,为学生提供更加适合的问题,从而真正提高其学习效果。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选择一些他们比较感兴趣的问题,这样可以充分带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另外,也要挖掘他们对于新问题的探讨,让他们在相互交流学习过程中,能够彼此进步。
        (二)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
        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是顺利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前提,小组分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因此老师必须重视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分组问题。要想实现合理分组,一方面需要老师全面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包括学生数学的成绩、学习能力、性格特点、在班级中的人际关系等等,另一方面需要老师能够掌握科学分组的方法。因为在科学分组中不仅仅需要把成绩好和成绩差的学生合理分配,做到每个组中既有成绩好的也有成绩差的,实现帮带的学习效果。
        (三)建立完善的数学小组合作评价细则
        实践证明,个人所取得成就常常低于团队所获得的成就.在数学学习中,这种说法依然是成立的.为更加完善数学学习中的小组合作程序,使其在教学中发挥更优效果,教师要帮助各小组建立起完善的评价细则,让学生通过评价细则充分了解自身的优缺点,相互学习、弥补缺点.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同的组员之间因为学习基础与发展方向有所差异,所以学生的水平会有所不同.为了保障小组学习中学生的步伐统一,教师需要根据实际状况,建立良性的合作评价细则。
        (四)重视小组内部分工合作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数学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与个性,进行合理的小组任务分工。教师要制订一套学习规则,来约束学生的行为,促进他们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充分发挥个人的价值,提升数学教学的效果。奖罚的手段就是一个良好的监督控制手段,针对那些在小组合作中很好地完成了个人职责的学生应该予以积极奖励,并号召其他学生向他学习。对于在小组合作中,表现消极的同学应该给予一定程度的惩罚,矫正其行为,从而更好地提升整个小组的学习水平与能力。
结束语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出现,降低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压力,提高了他们的课堂参与度,也大大释放了教师的教学负担,是教学改革中十分重要的成果.对学生来说,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与磨合,发现错误、查漏补缺,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财富.
参考文献
[1]王冠华.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21):35.
[2]卜雪.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高考,2019(31):20.
[3]李成.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探究[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十一).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