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模型思想的渗透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1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月25期   作者:张泳梅
[导读]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的方式来解决数学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数学模型的思想,能使学生深刻理解数学与外界的关系,从而获得数学学习经验。
        张泳梅
        广东省中山市   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香晖园小学   528437
        摘要: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的方式来解决数学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数学模型的思想,能使学生深刻理解数学与外界的关系,从而获得数学学习经验。本文重点论述了小学数学模型中数学思想渗透的基本内容。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数学模型 教学情境
        引言:在小学数学课堂活动中,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引导措施,促进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渗透模型思维,深入挖掘数学思维的价值,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逻辑思维。为了更好地理解数学模型思维的优势,教师必须以实际的数学探索为载体,让学生体验各种数学活动,更好地感受数学模型思维的优势,并将数学模型的思想运用到今后的数学学习中去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一、数学模型概述
        数学建模是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一种新的数学教学方法。它主要针对现实世界中事物与量的关系,结合具体目的,进行一定的假设和简化,运用比较形式化的数学语言和符号,概括出一定的数学结构。从实用的角度看,数学知识点、方程、公式、概念等的数量都属于数学模型。比如自然数8,有8小时、8只小狗、8元等抽象概念,可以通过数学模型来总结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运用数学模型思想,可以有效地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合理运用各种数学理论,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并适当解决相关数学问题,这就是小学数学模型的概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模型的思想,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逻辑能力、思维能力和感知能力,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数学体系,使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实现全面、全面的发展。
        二、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模型思想的内容
        第一、数学理论往往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概括性知识。通过数学模型思想的有效运用,使学生能够合理运用自己的知识,恰当地解决现实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具有抽象概括的能力,把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形象、符号、公式,等作为数学模型来解决问题。第二、直觉思维能力在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中,小学生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直觉思维能力,这需要以小学生的个人经验和知识体系为基础,对问题进行预测。在培养小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过程中,要积极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直觉,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自主探索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第三、合理推理能力测试包括合理推理和演绎推理,具体指结合学生自身信息对数学概念理论进行推理的过程。小学生往往只有计算性思维,因此运用合理的推理可以使学生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进行比较和分类,并利用列表绘制的方式找出数学规律,有效地解决数学问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对学生理性推理能力的培养,从而有效地提高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模型思想的渗透策略
        3.1为小学生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建模积极性
        学生的身心发展还不成熟,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并根据教学内容有趣要创造教学情况,有效提高学生数学建模的积极性,让学生深入了解和理解数学模式,因为小学生缺乏丰富的社会经验,小学数学教师要介绍生活情况,让学生在熟悉日常生活的生活环境中解决数学问题,充分认识数学模式的意义。例如,在小学一年级学习“十内加法”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这部分内容,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熟悉的事物进行课堂教学。例如,通过“8-4等于4”,可以引导学生思考“8-4等于4”在日常生活中的含义。这时,小学生们可以想出各种数学模型:“我有八个糖果,我吃了四个,我还剩四个。”“树上有八只鸟。四鸟飞走了,还剩四只鸟。”另一个例子是在三年级第一卷学习“毫米知识”。首先,让学生测量数学课本的长度和宽度。它们有多少厘米?学生们很快测量出他们的数学课本大约有26厘米长,18厘米宽。然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谁能精确测量出数学教科书的长度和宽度(以厘米为单位)?孩子们立刻质疑:长宽并不是整厘米的确切数字。以前,它们都接近整厘米!我引导孩子们“在生活中测量,当没有完成测量时,我们需要使用毫米。今天我们将学习毫米。激发了孩子们做毫米模型的热情。第一次模拟考试小学教师利用这种创设生活情境的方式,可以更容易地在小学思维中建立数学模型,并将此模型应用到数学问题的答案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生数学建模的积极性。
        3.2切实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学生参加数学课将对提高数学教育效率产生重要影响,增强对数学知识的记忆,使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独立独立要鼓励敌人思考。教科书中要有效地运用数学整理和公式,引导学生形成数学模型,使学生逐渐形成数学模型的思想。例如,在植树问题的研究中,“学生在100米长的小路边植树,每5米扛一棵树(两端都要栽)。要种多少棵树?”应该种多少棵树来引导学生先学习20米的小路?学生可以自己画画。通过绘制的线图,可以发现虽然四个间隔可以种植四棵树,但是在路径的开始处会种植一棵树。总共要种五棵树,这是间隔数加一。通过对20米小径上植树的自主研究,学生们可以通过独立思考轻松解决问题:“在100米长的小路一侧植树,每5米扛一棵树(两端栽植)。要种多少棵树?”这个问题。用这种方法,可以探索“只种一头”和“不种两头”的情况。通过问题的创设,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引导学生探索如何在三种情况下植树,帮助学生进一步树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结语:总之,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模型思维,教师必须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有效的创新,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为学生创造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数学实践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将数学模型的思想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中,使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俞小燕.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模型思想的融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0(12):225.
        [2]屈佳芬.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教育探索,2015(01):41-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