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构建小学《自然与品社》生活化教学模式

发表时间:2020/12/1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月25期   作者:施蔚莹
[导读] 小学阶段的学生主要学习的课程为语数外,而自然与品社作为拓展学生生活与自然知识的一门重要课程
        施蔚莹
        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千祥镇三联小学,浙江 金华 322124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生主要学习的课程为语数外,而自然与品社作为拓展学生生活与自然知识的一门重要课程,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重教学方法,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讲,虽然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但对于整个社会和自然知识还是充满好奇的,教师应当将空洞深奥的知识化繁为简,让学生能真正学以致用,把知识理论运用到实际之中。
         关键词:小学;自然与品社;生活化教学模式
         前言:近年来随着课改的实施,许多教学模式也在不断更新。学生学习知识不仅在于提升整个人的知识文化水平,也需要注重实践。自然与品社这本书中的知识点,大多阐述的是自然现状与社会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就更应该注重实践,让学生将书本知识和社会自然更融洽的联系起来,因此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正适应了自然与品社这个科目的性质。
         一、营造生活化课堂氛围,从生活中领悟课本知识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习来讲,每个课程的知识难度相对都是较低的,只要学生在课堂中认真听讲,课下及时巩固复习,是完全可以把握和理解这门课程的。而自然与品社相较于语文数学而言,这个科目更多的是开拓学生的眼界,让学生对整个社会的现状和自然的发展有个大概了解。该门课程与社会自然紧密相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生活化教学,让学生从生活中还原课本原理,从课本理论知识中实践于生活,这样的教学方式才能真正展现出这门课程的学习意义。
        例如,在学习六年级自然与品社第四课《美丽罂粟,滴血泣诉》这个社会问题时,教师想要让学生从生活中感悟出这个知识的意义,教师可以在课前设计一些生活化问题,比如教师可以问学生日常生活中见过最美的花是什么?这个花的名字是什么呢?这个花的主要颜色是什么组成的呢?教师先让学生去回忆日常接触的花草,回忆之后可以随机抽取几个学生回答一下这几个问题,随后教师可以将制作毒品的罂粟花放映到多媒体上,先不展现出这个花的名字,播放的过程中可以问学生这个花美丽吗,大多学生还是都会喜欢一些鲜艳的花朵,当学生沉浸在欣赏花的美丽时,教师再告诉学生这是一种制作毒品的花,这个花主要能生产出鸦片、大麻,教师在说的过程中可以播放类似的相关毒品形状,让学生有一个简单的了解,想要学生对毒品有一个深刻的认知,教师接着还可以给学生呈现出吸食这些毒品之后的危害,比如展现一些毒瘾复发人的精神状况,让学生真正明白毒品的危害。
        随后再结合社会的现状,给学生展现一些新型毒品的包装,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慎重食用陌生人递来的食物,以及一些看似包装吸人眼球的食品。学生通过认识了罂粟花的种类以及特征,在对于看到一些非法种植罂粟花的人,教师可以让学生打报警电话,这样的勇敢的方式也是保护了更多的人,为社会带来一定的安宁。教师采用生活中的提问方式,营造生活化的课堂氛围,更好的将自然与品社中的知识生活化,学生在学习中也能更好的理解和感悟。
         二、将生活与学习相联系,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
        生活中隐藏的知识是较多的,而自然与品社这个课程的知识主要是反映整个社会与自然的现状和发生的事情,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将课本知识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生活化的教学课堂不仅可以提升整个课堂的氛围,也相应的会逐步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真正展现出教学的意义,尽可能的让学生将书本中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
        例如,在学习六年级自然与品社第22课《防范灾害有良方》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教学课件,课件中可以呈现一些自然灾害的图片,比如说泥石流、地震、火灾等常发的,以及这些自然灾害发生时正确与错误做法的区别。在正式上课的时候,教师可以想给学生展现一些自然灾害的图片,展现自然灾害图片的同时并让学生从图片中说出这个自然灾害的名字是什么。比如多媒体中展现的是一张火灾的照片,火灾是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只要每个家庭涉及在厨房做饭,就会用到火,那么就一定要注意用火安全。教师放到这张图片时,可以按照学号随机抽取一两名学生,让学生先说出这个灾害的名称,随后可以让学生设想自身在家遇到火灾时应急措施是什么。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讲,基本的防范意识还是有的,但真正面对灾害时,弱小的心灵可能无法做到镇定自若。对于大多小学生而言,都会首先想到拨打火警电话,然后尽可能的在窗户大声呼救,如果可以逃离的应当快速逃离火灾现场,对于火灾较为严重,逃生困难的并伴有强度浓烟的,应当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喉,防止烟雾中毒,并且尽可能的找到上风向,呆在一个较为安全的地方,等待救援。通过让学生假设情景并讲述防范措施,教师也可以了解学生对于灾害的防范意识,学生讲完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其他学生进行补充,比如对于如何正确逃生之类的,这样也利于班级学生共同学习。待到学生讲完之后,教师再对火灾等自然灾害的防范意识进行系统化讲解,这样的方式不仅能让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灾害防范有更深入的了解,也能提高学生对于防范和自救的能力,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家中观察自己家里有无隐藏的危害,这样不仅能巩固学生的知识,也能更好的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之中。


         三、以生活实例、时事热点为辅助,培养学生担当社会规则
        首先,教师在进行自然与品社教学时,应充分引用生活素材作为教学辅助。教学时,教师选择身边生活案例,结合课本知识进行讲述。采用身边真实的案例作为教学,能够使学生有强烈的代入感和认可感,从而积极学习案例,遵守社会规则,成为一位有社会责任心的人。例如,在教教授“责任”二字时,选取身边的话题进行讲解。新时代甘肃好少年苏企红,呈现苏企红的事迹。一方面拉近课堂与学生的距离,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走近身边的少年道德榜样,感悟责任。苏企红和他的爷爷生活,日常生活中,细心照顾爷爷的饮食起居,从未抱怨;在学校时,也非常乐于助人,积极帮助学校同学,热心帮助张浩浩同学治疗腿。他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具有高度的责任感。然后教师设计情境问题,苏企红在承担社会责任时,从中收获到了什么?带领学生思考遵守社会规则、履行社会责任所得到的收获。还可以让学生推荐遵纪守法学生,对学生进行赞颂和嘉奖,进而增强学生勇于遵守规则、承担责任的能力,并享受在承担责任过程中的快乐与成长。以生活实例为基础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促使初中生用双手托起责任、奉献社会。
        其次,教师在自然与品社教学时,还可以引用时事热点作为依托,让学生在热点的事件中感受遵守规则重要性。以时事热点为依托,增加了时代性和生命活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促使学生学会遵法、守法、用法。例如,在教“守法”时,教师为学生讲解关于中国式过马路的行为,提问学生是否了解此种行为背后的相关处罚。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视频展示惩罚:为了治理“中国式过马路”,郑州在路口试行伸缩护栏、一些部门用人脸识锁定闯红灯的人进行惩处。告诉同学们,法律法规中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会被进行警告或者罚款作为惩戒。通过时事热点的案例,使学生了解不遵守规则、法律,将会受到对应的惩罚。明确法律规范着所有社会公民的行为,因此学生必须遵守社会规则、社会制度,遵纪守法,逐步树立法律信仰。
         四、鼓励学生走向生活,深刻领悟社会的变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建设,大小城市都会配置一些文化宫以及人物纪念馆。小学阶段的学生虽然对于中国的发展史和文化不是很了解,但对于这些新鲜事物是很感兴趣的。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不仅需要努力提升自己的文化知识,也要形成一个正确的三观,毕竟小学生的思想是极为受到影响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需要传授理论知识,也要时刻升华学生的道德思想,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去感受人文文化,才能更好的领悟书本中的知识,逐步提高自身的思想文化。
        例如,在学习六年级自然与品社第十六课《人民的好总理》这个知识时,对于现今六年级的学生来讲,还没有接触历史这门课程,对于国家政治的发展历程还是不了解的,可能知道的学生也微乎其微,基本知道的都是现下的总理代表,比如熟知的李克强和温家宝总理。教师这时可以给学生讲解一下这两位总理为整个社会作出的贡献,先让学生体会到提个伟大人物给社会带来的硬性变化。教师通过用当今的总理代表随后再引出今天主要要学习的一位周恩来总理。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可以试着多用视频的形式,播放一些周总理的人文事迹视频给学生观看,让学生深刻感知一个思想一个政策对于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课堂上如果教师一味的用文字给学生讲解周总理的人生事迹,学生难免会觉得枯燥无味,教师通过让从视频提高自身对周总理的认知,深刻感悟周总理为人民作出的贡,这样相应能更好的提高学生对伟大人物的认知能力。教师按照教材学完基本知识之后,可以随机布置一些课下任务,比如教师鼓励学生走进生活中的历史纪念馆或者一些任务纪念馆,让学生通过直观接触这些历史人物,更好的认知历史人物对社会作出的贡献,学生观察完之后教师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可以抽取几个学生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悟,学生之间相互学习有利于共同提升。鼓励学生亲身走进生活中去感受,远比在书本课堂中学习更为有效。通过亲身实践感受,相互分享不仅能让班级学生学习到更多的人文知识,也能逐步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思想。
         四、结语
        总而言之,生活与学习息息相关,教师在适当将生活与课本相结合,学生能快速的理解书本知识,也相应的会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发现理论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自然与品社这门课程综合了社会自然与生活,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更好的让学生体验到这门课程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1]蓝吉红.基于生活化教学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J].学周刊,2019(12):101.
        [2]曹永邹.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品德与社会学科活动作业设计[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18(Z1):66-70.
        [3]李春景.谈如何精心设计小学品社课堂教学活动——以《读报纸看杂志》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7(52):175.
        [4]肖海燕.浅谈小学品社教学中的体验学习[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Z1):49-50.
        [5]刘继玲.有效设计教学活动——以小学品生品社学科为例[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5(11):44-45.
        [6]那顺套图格.谈小学品社课的生活化教学[J].西部素质教育,2015,1(03):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