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雅岚
陕西省宝鸡高新中学 721300
教师专业成长是教师一生的研究课题,立足理论学习,开展“同课异构”和“一课三上”也是有效的途径之一。“同课异构”注重不同的教师对同一篇课文的不同解读;“一课三上”则注重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班对同一篇课文的多角度处理。
在《紫藤萝瀑布》的反复教学过程中,我深深的感受到要想上好一节课,必须先备好这节课,要备好这节语文备课,就应立足文本,挖掘文本价值,选定合适的教学内容。
一、教学设计,要挖掘文本的价值。
首先,关照单元学习要求,明确单元的文章内容和单元学习目标。
《紫藤萝瀑布》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本单元的课文内容主要是作者对生活的思考、感悟,也就是单元说明中引用王国维《人间词话》中“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单元学习要求主要是在对课文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其次,关注课前“预习”部分的内容和课后“思考探究”“积累拓展”的题目以及“读读 写写”词语,提炼本课的学习目标:
1.积累“瀑布、迸溅、忍俊不禁、仙露琼浆”等词语的音形义。
2.默读课文,感知文意,把握关键语句,体悟作者情感。
3.品味语言,学习本文写景状物、托物言志的手法。
再次,关注文本核心词“盛景”和“深情”,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就设定了思辨学字词、美读赏盛景、默读悟深情、临摹学写法四个环节,旨在落实确定的三个目标。
最后,分层作业,关照课后的习题与作者本人:
A:搜集吟咏花木的诗句,明确它们的象征意义,积累下来;
B:1.运用课后“读一读 写一写”的词语,展开想象,试着描写作者笔下茂盛的紫藤萝瀑布。
2.推荐阅读宗璞的《铁箫人语》。
二、学法指导,要挖掘文本的价值。
《紫藤萝瀑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指导学生美读课文,给学生诵读的要求和方法,注意从读音准确、节奏分明、感情饱满三个方面来指导学生,让学生学会朗读,爱上朗读,并从中感受到文学作品的美感,顺势引导学生学习品读的方法。
比如,在“美读赏盛景”环节,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6段(小组选择喜欢的段落,自由诵读后,班级展示)。
朗读要求:1.读音准确;
2.节奏分明;
3.感情饱满。
学习任务:1.请同学们明确各段的描写对象。
(明确:第2段写花瀑,第3-5段写花穗,第6段写花朵,顺势强调从整体到局部的写景顺序。)
2.请同学们在文中划出描写紫藤萝花开景胜的句子,读一读,赏一赏。
示例:我喜欢的句子是 ,你看 。
提示:可以从修辞、用词、描写角度等谈喜欢的理由。
小结:这是一片 (辉煌、茂盛、灿烂等) 的紫藤萝。
同样,这篇文章也可以当成写作教学的范文。所以,指导学生从修辞、用词、写景顺序、多种感官运用等角度品读语言,在品读的基础上学写景状物,借景抒情的手法。
为了符合七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我采用临摹仿写的方法,把它设计成“临摹学写法”环节。
学习任务:请同学们从“荷花”“菊花”“松柏”任选一种,仿照例句,写一句话。
示例:你看那一片如瀑布般的紫藤萝,虽然曾经稀落伶仃,但是依然绽放出辉煌与绚烂;
仿写:你看那 ,虽然 ,但是 。
(将学生仿写的句子连起来,加上一个结尾,组成一首小诗,命名为《生命之歌》)
结尾示例: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
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只要我们乐观、执著,
定会绽放出辉煌与灿烂。
三、情感教育,挖掘文本的价值。
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充满作者对人生的哲思。“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是对生命的思考,也是对人生的慨叹,所以,教学中也要引导学生面对挫折与不幸,积极乐观的生活,使语文课堂回归生活。
在教学设计中,我把它设计成“默读悟深情”,期待学生通过对作者心情变化的把握,体会文章带给我们的启示。
学习任务:
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第7—11段,结合课后习题一,圈画出表现“我”心情的语句,说说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1.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迷、手足情的。
2.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3.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变化:带走心上的焦虑和悲痛===只是宁静和生的喜悦====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获得启示: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中学段的语文教学明确提出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标准》就是我们教学的依据,是我们每堂课设计的纲领。所以,我们的备课立足《课标》,立足文本,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当然,在平时的备课中还是要认真、深入的研读文本,找寻符合学情的切入点,让学生学有所得,让教师也获得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