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荣
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兵营镇中心学校 442321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在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培养并提升学生品德素养、道德情操的主要途径,对传播并树立正确价值观有着极为现实的指导意义。但在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效率低下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现象的出现,背后的原因令人深思。下面本文将对提升小学道德与法制课空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
一、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自身素养堪忧
我们这里谈到的“教师素养”,并不是那些很大、很崇高的东西,而是些很普通的行为与思想。结合教材内容来看,在学习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少让父母为我操心》这节课时,老师们经常会把教学重点放在内容阐述上,所采取的方式多以讲故事为主,比如以教材里的“阅读角”和“小记者访问”就提供了很好的阅读和学习素材。有些老师则会鼓励学生讲一些自己父母的故事,反正只要是积极的、美好的,能够突出父母辛劳与惆怅的,都是值得肯定和宣扬的。在这种气氛的渲染下,我们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更偏向于情感教育,而非理性教育,是否人质疑过故事的真伪?是否有老师讲述过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哪怕它是不好的、消极的;哪怕是老师真的犯了错误。去伪存真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基本要素,应该是教育的重点部分,但在当前课堂教学中我们几乎看不到。
(二)内容过于理想化
在任何情况下,过分吹捧和夸大正向教育的积极作用都是不应该被提倡的,比如在学习《我们的班规我们订》一节时,虽然我们明确了制订“规矩”的重要性,但“我们的班规我们订”中的“我们”指的是谁?是学生?还是老师?又或是学校?还是其它一些看不见的东西?比如教材上“班规(二)”中的这条:“课堂上尊重老师,认真听讲,积极发言。”相信这肯定不是那些不爱举手发言的学生订出来的,那这个“我们”又该如何去定义呢?
(三)理论与实践严重不相符
每当在教学《低碳生活每一天》这节课时我都非常纠结,虽然我们几乎每天都在教育学生要有环保意识,要有减少碳排放的意识,但事实上,即便学生肯,家长和老师也未必“同意”,因为我们几乎每天都在开自己的车上班下班,学生的家长每天都开车接送孩子上下学,这是典型的理论与实践不相符。无论我们有多少雄心壮志,一旦有损自身利益时,我们都会习惯性地为自己编织各种理由和借口,比如安全、便捷等等。
坐公交就那么不方便吗?就那么不安全吗?如果社会治安真的那么不好,我们对社会和国家的稳定发展所抱有的信心有来自何处呢?
二、提升小学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榜样作用很关键
在教学《少让父母为我操心》一课时,老师们可以讲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最好有理有据,比如事前准备好采访自己父母的视频,或者被自己孩子采访的视频等,哪怕它是不美好的、不美丽的,因为认识错误并能及时纠正,这本身就是发挥了榜样作用,在“少给父母添麻烦”这个环节中,老师是如何去做的?如何处理工作与家庭关系的?平日里是怎样帮助自己父母做家务的?是怎样处理各种矛盾的?是怎样孝顺自己父母的?相比教材里的过于程式化的标准和要求,发生在老师身上的真人真事更具有教育意义,更能让学生体会到该如何去帮助父母分担家务。
(二)内容要具现实性
作为一种标准和参考,我们要正确认识和看待教材里面的内容,要懂得联系实际,不能盲目去效仿,因为在学习任何一个内容时,我们首先要去思考它是否具有现实意义。“学生订班规”这种做法应该是从德国小学教育《班级合约》里借鉴过来的,在德国小学生“订班规”的过程中,是有讨论,甚至是争论环节的,即每一条班规是要在全部学生都同意的情况下才能被正式实行的,所以才叫《班级合约》。但反观我们的《我们的班规我们订》,虽然里面的内容都是积极的,但更多掺加了学校和老师对学生行为的一种期望,并非完全出自学生之口、之心。我们应该给学生更多表达观点和看法的机会,并给予他们尝试的权利,鼓励他们敢于说真话,勇于说实话。
(三)从实践出发是重点
关于环保问题,我们不能仅停留在纸面和口头上,与其说是理论联系实际,倒不如尝试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再去对照理论。在教学《低碳生活每一天》这节课时,老师可以要求学生每天上下学做公交,或者骑自行车,或者步行,真正成为低碳环保的贡献者,而不是宣传者。同时,老师也应该注意自己的举止,不仅要鼓励学生这样做,更应该教育自己也这样做。另外,谈到污染,手机问题也不容忽视,它给动物、植物,以及人类自身所造成的危害也是巨大的,我们是否应该提倡在校期间禁止使用手机呢?是否有必要将一些不良习惯阻隔在校门之外呢?是否有必要回归曾经的教育教学环境呢?这些问题真的很有必要认真去思考。
结束语:
关于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问题,本人总结为六个字:真实、现实、实践。一切有关道德与法治方面的内容(小学教育)均来自实际生活与客观真理,因此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这方面教育时,一定要学会从实际情况出发,着手于实践,要将注意力集中在真实和现实上,而不是盲目且过分地追求积极、完美。
参考文献:
[1]韩帆.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0):252.
[2]张红霞.试论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08):123.
[3]孙其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分析[J].读写算,2020(16):143.